注冊

    能吃的文化遺產 探秘舌尖上的國家級技藝


    來源:新華網

    南翔小籠饅頭的餡料為秘制配方,140多年來靠師徒之間薪火相傳,6代傳人通過師徒傳承的方式,將南翔小籠饅頭的制作技藝不斷進行傳承和改進。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的南翔小籠第六代傳人李建鋼曾表示,制作小籠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的繼承。

    能吃的文化遺產 探秘舌尖上的國家級技藝

     

    功德林素

     

      二、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藝

      在很多上海人心目中,提起素食第一想起的就是功德林,不僅因為它是上海第一家社會素菜館也是目前歷史最長的素食館,也因它自創立以來從沒有中斷過素食的烹制。據了解,功德林由杭州城隍山常寂寺講經法師維均和尚的高徒趙云韶于1922年農歷四月初八創建,起初在寺廟內制作,后來漸漸地將簡單的素齋推向社會。當年宋慶齡和史良等七君子經常光顧功德林,一度傳為素食文化的趣事和佳話。

      “油爆鱔絲”、“糖醋排骨”、“油淋仔雞”、“清炒蟹粉”……這些聽起來就讓人垂涎欲滴的葷菜,功德林卻是用蔬菜、堅果、菌菇、山珍植物、海洋植物、豆制品等素食原料經過煎、炒、烹、炸方式烹制成型。近百年來,功德林凈素食菜肴的制作技藝經數代傳人的精心傳承和創新,已形成了獨特風格,選料精細、制作考究、菜品繁多、口味多樣,除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被國家內貿部評為部優的功德林素鴨、素火腿等一批名聞遐邇的經典產品,十幾年來,功德林的素食大師們又創出了仿葷象形菜系列特色、凈素名點系列特色。

      2008年,功德林以其厚重的歷史積淀、獨特的素食絕技以及創新的素食文化特色,被國務院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全國素食行業中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素食館。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趙勝男]

    標簽:南翔小籠饅頭 五芳齋粽子 制作技藝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