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的文化遺產 探秘舌尖上的國家級技藝
2015年08月18日 08:24
來源:新華網
南翔小籠饅頭的餡料為秘制配方,140多年來靠師徒之間薪火相傳,6代傳人通過師徒傳承的方式,將南翔小籠饅頭的制作技藝不斷進行傳承和改進。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的南翔小籠第六代傳人李建鋼曾表示,制作小籠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的繼承。
南翔小籠饅頭
一、南翔小籠饅頭制作技藝
以“皮薄、餡大、汁多、形美”著稱于世的南翔小籠,是上海人乃至全國家喻戶曉并喜歡的美味點心,已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翔小籠饅頭”原名“南翔大肉饅頭”,是1871年南翔鎮的黃明賢創制的。據《嘉定縣續志》載:“饅頭有緊酵松酵兩種,緊酵以清水和面為之,皮薄餡多,南翔制者最著,他處多仿之,號為翔式……”
中國各地都有包子,南翔的小籠包又有什么獨特的配方和魅力呢?關鍵在于它的做工講究,肉餡精良。據專家考證,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對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每兩面粉制作10只饅頭,每只加餡3錢,折褶14個以上,做工講究。除了制法考究,味道也格外好吃,功夫全在餡上,以豬腿肉為主,都用手工剁成,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尤其是吃法也有名堂:一口開天窗,二口喝湯,三口吃光。
南翔小籠饅頭的餡料為秘制配方,140多年來靠師徒之間薪火相傳,6代傳人通過師徒傳承的方式,將南翔小籠饅頭的制作技藝不斷進行傳承和改進。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的南翔小籠第六代傳人李建鋼曾表示,制作小籠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的繼承。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