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帶一路”:河南和陜西要互相學習什么?
2015年12月10日 14:11
來源:河南日報
深邃的歷史與澎湃的現代正在融合,深度的開放與廣泛的創新正在拓展,此時此刻,陜西在“一帶一路”上闊步前行。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指出,發揮陜西民族人文優勢,
●陜西行·訪談
一帶一路更多強調“走出去”
——訪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
曾經的絲路古道,開啟了傳承千年的中西友好交往之路;今天,伴隨著“一帶一路”上升為國家戰略,古老的絲綢之路重煥生機。“‘一帶一路’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說,“‘一帶一路’就是新時期的改革開放。”
既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
“如果說過去我們的對外開放更多的是‘引進來’,作為新形勢下我國擴大全方位開放重要舉措的‘一帶一路’戰略,則更多強調‘走出去’。”一見面,盧山冰便向我們坦言他對“一帶一路”的理解。
如何推進優質產能走出去?盧山冰認為,關鍵在于立足本地優勢,從沿線國家的資源稟賦、產業特點出發,尋找合作共振點。
以陜西為例,盧山冰說,陜西在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產業上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有很多互補性。目前,僅陜汽集團每年就有近萬臺重卡銷往中亞5國和俄羅斯,并在哈薩克斯坦建設了裝配廠,陜西延長石油集團也已獲得吉爾吉斯斯坦1.13萬平方公里油氣區塊勘探開發權。
“引進來”方面,陜西正加快建設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意航空谷、陜韓中小企業產業園、中吉空港經濟產業園等項目。“無論‘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產業園都是個好載體,它可以讓企業抱團發展,優勢互補,降低成本和風險。”盧山冰說。
既要“鋪路”也要“搭臺”
要想富,先修路。“政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首先要鋪路、搭臺。”盧山冰說。
據介紹,在“鋪路”上,陜西正著力構建聯通中亞的立體交通網絡,如西安至哈薩克斯坦的貨運班列“長安號”實現常態化運營,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實現“72小時過境免簽”。同時,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10省區市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以大通關促進大開放。
在“搭臺”上,除辦好西洽會暨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等活動外,陜西正謀求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機構及絲綢之路沿線節點城市在陜設立包括領事館、金融分支機構等辦事機構,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區域中心、能源交易中心和結算中心。
“融通東西,沒有軟硬件的支撐不行。”盧山冰說,“像河南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及E貿易建設等,也都是很好的載體平臺。”
打好“文化牌”促進人文交流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盧山冰認為,踐行“一帶一路”,首先要促進人文交流。
歷史文化是陜西最好的名片。去年,陜西省以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為契機,與沿線國家共同開展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合作舉辦國際藝術節、電影節等活動。同時,高校密集的優勢也吸引了中亞國家1200多名學生在西安各大學就讀。“我們西北大學為吉爾吉斯斯坦培養的首批88名應用技術型人才前幾天才剛剛畢業。”盧山冰興奮地說。
河南和陜西一樣,最不缺的就是文化。盧山冰建議,河南也要充分開發自己的歷史文化資源,并利用自己的區位、交通、人口等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開發旅游線路,建設文化項目,為雙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的確,豫陜之間有太多的相通相似:都是歷史文化大省、能源原材料大省,都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西安和鄭州、洛陽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等。“陜西和河南均應抓住機遇,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盧山冰說,“5年后,你經常喝的可能是土耳其的茶,用的是哈薩克斯坦的杯子,聽的是俄羅斯的音樂,宴請賓客的地方可能是絲路風情的餐廳,年輕人可能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做生意謀發展,無論中原大地還是三秦大地,都將會變得更加開放和國際化。”
相關鏈接
盧山冰,男,漢族,1966年12月出生,河北石家莊人,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會理事。
●陜西行·互動
新絲路上豫陜攜手
在陜西采訪,不斷遇到河南老鄉,他們談起“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機遇,有著更多的“河南元素”,符合當地實際也很接地氣。
李濤——
周口沈丘人,西北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學博士,1998年下海,建立了自己的企業——西安鼎天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他的企業有兩塊業務:互聯網和有機農業。僅有機農業這一塊,他已在國內外建立了260多個基地,其中國外就有30多個基地,像在哥倫比亞的咖啡基地,新西蘭的橄欖油、紅酒和蜂蜜基地等。他還有兩家公司在美國上市。作為一只腳在國外,一只腳在國內的跨國企業家,他始終不忘根在河南,并已在老家沈丘建了一個小磨油生產基地。就在我們采訪他的當天晚上,周口市政府領導專程到西安和他見面,交流有機農業生產及合作事宜。
他說,“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戰略,即把別人需要的東西送出去,把我們需要的東西引進來。河南和陜西都是最好的冬小麥生產基地,而絲路沿線國家均以面食為主,這就給豫陜兩省的小麥生產和深加工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他滿懷信心地說,通過周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為抓手,以互聯網為手段,他可以把周口的農產品推向世界。
王廷發——
新鄉封丘人,在西安打拼28年,創立了自己的企業——陜西金鷹玻璃有限公司。他已從封丘老家帶出上千人,在西安從事玻璃生產、加工、銷售及相關行業。作為陜西省河南商會副會長,他始終關注著家鄉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作為。他說,玻璃等建材企業受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雖然在河南和陜西都相對過剩,而在絲路沿線的一些國家卻有相當大的市場需求。如果政府能加強引導搭建平臺,河南和陜西的商會聯手操作,在印度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迪拜建個建材工業園,以整合產業鏈的方式轉移出去,這會對河南和陜西的建材企業在國外抱團賺錢、抗御風險起到積極的作用。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