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帶一路”:河南和陜西要互相學習什么?
2015年12月10日 14:11
來源:河南日報
深邃的歷史與澎湃的現代正在融合,深度的開放與廣泛的創新正在拓展,此時此刻,陜西在“一帶一路”上闊步前行。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指出,發揮陜西民族人文優勢,
競相發展各顯所長
在地域空間、發展屬性、歷史文脈等多個方面,陜西與河南都有相近之處,這也造就了“一帶一路”上兩省發展的相似點。
秋高氣爽,藍天白云下,高速飛馳的“長安號”滿載“一帶一路”的夢想,從西安國際港務區駛出。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是陜西落實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重要抓手。“目前‘長安號’已經實現常態化運營。河南的‘鄭歐班列’車次為‘80001次’,是全國各地發往歐洲貨運班列中的‘第一號’,河南的‘鄭歐班列’開通早,運營好,經驗可資借鑒,陜豫國際貨運班列,應該有廣闊的合作潛力。” 西安國際港務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長安號”,在與中亞等地的貿易交流與合作發展中,陜西也有自己的“絕活”。
今年5月8日,中俄兩國元首在莫斯科共同簽署并發表了《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國家級產業平臺“中俄絲路創新園”落戶西咸新區,其中“中俄蘇霍伊商用飛機項目”計劃在西咸建設中國首個俄羅斯SSJ100商業飛機運營中心,此次項目的簽訂將是俄羅斯商業飛機首次進入中國航空市場。
陜西企業“走出去”同樣可圈可點。記者在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早在2001年該公司大型鉆機就已出口土庫曼斯坦,如今更是面向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曼等絲綢之路沿線多個國家與地區出口。“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企業優質產能的對外輸出提供了廣闊市場,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目前國內市場的需求不足。”該相關公司負責人表示。
另悉,陜煤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建成了該國最大的煉油項目,延長石油投資勘探開發吉爾吉斯斯坦11個油氣區塊,西電集團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了區域服務中心,星火集團與哈薩克斯坦企業簽訂了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協議。未來,陜西還將爭取中國-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落戶西安,加快推進中國-意大利航空谷、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空港經濟產業園等項目,特別是在能源產業方面,爭取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落戶陜西。
融入“一帶一路”,兩省競相發展,各顯所長。
情緣濃厚相攜共進
陜西是河南人“扎堆”的地方。在陜西的河南人多達800萬以上。陜西的寶雞市,平均3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河南人。
“河南與陜西淵源親厚,說是一家親也不為過。”陜西河南商會會長黃鳳懷說,在八百里秦川,咱們800萬勤奮堅韌、勇敢智慧的河南人為陜西的發展貢獻著能量。
“河南、陜西由于這種特殊的關系,兩省在‘一帶一路’深度融合中,順理成章應該有更多可以相互借鑒的地方。”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教授說,比如兩省均具有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特性,可以在現代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上共同取長補短融入“一帶一路”。
依托深邃的歷史文脈與地緣優勢,陜西文化龍頭企業陜西文投公司已經開始了“傳統文化現代講述”的全新探索。圍繞“一帶一路”文化品牌塑造,陜文投正在傾力打造“推進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城”“文化保稅產業”“建設絲綢之路語言服務平臺”三項重點。“其中‘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城’是以優美文化小鎮為形態載體,‘一城兩園’定位于絲路文化的豐富體驗,計劃總投資100億元,設計年接待游客量超過800萬。”陜文投有關負責人解釋,這些項目的開發、運營,最終要實現“歷史文化的現代呈現、陜西文化的市場運作、中國文化的國際表達”。
以“一帶一路”為契機,陜西特色的文化融合還在尋求更新更具互動性的平臺。陜西聯合有關國家和地區成功將絲綢之路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并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相關州建立了友好省州關系。西安領事館區獲得國家批準,馬來西亞、柬埔寨將在陜西設立領事機構。成功舉辦首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首屆絲綢之路網絡平臺國際大會等活動。
借助豐富的旅游資源,陜西成功舉辦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等活動。統計顯示,古城西安2014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了20%。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韬钅钩鐾链罅恐窈喣緺?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