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河南省超萬名機關黨員干部駐村:探索基層建設新路


    來源:河南日報

    編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基層基礎工作。2010年7月以來,省委作出了選派機關黨員干部到“軟、窮、亂”村任第一書記的重大決策。五年來,我省駐村第一書記工

    著力治“窮”——

    第一書記派駐村80%以上是經濟薄弱困難村。第一書記們充分發揮視野寬、信息靈、門路多的優勢,因地制宜定規劃,千方百計引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推進民生改善。

    省國稅局駐商城縣石沖村第一書記鄭強,積極幫助村里爭取科技扶貧項目,利用集體荒山建成400畝生態茶園,支持茶葉種植戶創辦“茶葉生產合作社”,入社的120戶農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和鄭強一樣,第一書記為派駐村帶去了先進的發展理念和急需的項目資金,有力推動了生產發展。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僅省直派出的第一書記就為派駐村引進資金2.5億多元,新修道路337公里,改造農田水利設施245個,打機井980眼,新建學校15所;引進項目138個,發展優質經濟作物2.3萬畝、水產養殖4618畝,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104個,培養種植養殖專業戶1226戶。

    切實治“亂”——

    第一書記入村后,通過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促進村務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暢通群眾合理表達訴求的渠道;通過開展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創建安定有序、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目前,全省派駐村中已有1150個村務管理混亂村實現由亂到治,占派駐混亂村總數的90%。

    制度保障“第一書記”真情融入農村

    駐村期間,省地礦局駐檀崗村第一書記柏峰每月至少有25天住在村里,一雙舊運動鞋、挽著褲腿,和村民走到哪、聊到哪;

    在鄲城,第一書記們騎自行車深入基層,一張承諾卡聯系群眾,一本民情日記服務百姓;

    ……

    脫下皮鞋換布鞋、學做農活當村民,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實打實為群眾服務,讓農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機關干部務實重干的工作作風,架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省駐村辦調查顯示,群眾對這項工作的滿意度在98%以上。

    艱苦的條件,發展的重任,也讓第一書記們在農村廣闊天地中接了地氣,聚了民氣,長了才氣,壯了底氣,實現了思想認識和工作能力的“雙豐收”。許多第一書記深有感觸地說:駐村這段寶貴的經歷將會影響一生。

    在第一書記們為河南農村發展奔波的背后,是省、市、縣出臺的保障政策,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真正讓他們融入農村、扎根基層。

    省委組織部實行“干部當代表、單位做后盾、領導負總責”的工作機制,明確派出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駐村任職工作第一責任人,舉單位之力,盡幫扶之責,為派駐村提供人才、資金、項目、信息、技術等方面支持。

    涉農部門項目、資金向派駐村重點傾斜,省扶貧辦對省直每個派駐村傾斜項目資金50萬元;在考評上,對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群眾反映良好的第一書記優先評選先進、提拔使用、晉升職稱。一項項創新舉措,不僅讓選派單位對駐村工作“高看一眼”,更激發了駐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駐村幫扶重在持續。從2015年8月起,我省將在省、市、縣三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再選派12000多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實現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艾滋病防治幫扶重點村全覆蓋。

    下來一根針,牽動千條線。第一書記扎根基層,如春雨潤物,帶動著千千萬萬的黨員干部在服務農民群眾中“生根開花”!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周巖]

    標簽:黨員干部 駐村 建設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