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回眸河南“十二五”:科技創新驅動中原崛起


    來源:河南日報

    金秋十月,兩則消息帶來了豐收的喜悅:10月15日,宇通客車在比利時舉行的世界客車博覽會上展出了首款面向歐洲市場的12米純電動客車,并成為法國未來10年新能源公交車的主要供應商之一;10月19日,中鐵裝

    金秋十月,兩則消息帶來了豐收的喜悅:10月15日,宇通客車在比利時舉行的世界客車博覽會上展出了首款面向歐洲市場的12米純電動客車,并成為法國未來10年新能源公交車的主要供應商之一;10月19日,中鐵裝備一次簽下向以色列出口6臺盾構機價值4.3億元的大訂單,首度打入中東市場。

    “十二五”期間,我省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異軍突起。省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從工業結構看,全省高成長性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占比提高。

    省委書記郭庚茂在省委九屆八次全會上指出:“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彌補傳統優勢減弱、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深入實施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的引擎已全力開啟。

    讓創新主體活力迸發

    中信重工是國內資格最老、規模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之一。“十二五”期間,它成功實現了從制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從主機供應商向成套服務商轉型,從本土化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型。

    “企業發生的這場深刻變革,是全面、系統的。這種非局部、非單兵突進的變革,只有通過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全員創新、萬眾創新,集眾智才能推動。”中信重工董事長任沁新說。

    2013年,中信重工啟動“金藍領”工程,為技術工人設立了最高等級為“大工匠”的11個階梯式技能等級。以“雙創”助推戰略轉型取得了實效,2013年以來公司新產品貢獻率達70%。9月23日,李克強總理考察中信重工時,與“大工匠”們一一握手,并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是小企業或者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之路,也是大企業的繁榮興盛之道。

    “十二五”以來,我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加強,截至2014年底,共培育國家和省級創新型企業424家,高新技術企業1075家,涌現出了中信重工、中鐵裝備、許繼電器、宇通客車等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我省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促進了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加快了裝備制造、化工、農業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形成了一批擁有技術和市場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其中超硬材料占全國市場的60%以上,高溫功能材料占全國的50%以上,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占全國的40%以上,新能源客車占全國的30%以上。

    省長謝伏瞻強調,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的不竭動力。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就要積極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創新政策向企業傾斜。目前,全省73.5%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84.7%的研發投入來源于企業,87.2%的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設立在企業。

    為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省大力推進“創業河南”建設。截至2014年底,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已達74家,在孵企業4357家,設立專項孵化基金5.9億元。通過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行動計劃,爭取國家創新基金支持連續6年超億元。

    目前,我省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0600余家,使150余家中小企業成為“新三板”掛牌企業。未來五年,誰說這些企業中間不會再脫穎而出一批科技創新“小巨人”?

    讓創新能量沖破樊籬

    在河南創業是什么感受?國家“千人計劃”、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格然林執行董事、總經理安浩云的切身體驗是:從2010年剛回國時的“水土不服”,到現在的“如沐春風”。

    “河南是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近幾年,特別是入駐河南留學人員創業園以來,無論是立項還是申請政府基金資助,做什么都省事兒得很。”如今安浩云的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6個抗腫瘤、抗病毒一類創新藥物,擁有46項發明專利。

    帶給像安浩云一樣的創業者、企業家們全新體驗的,是我省近年來不斷加快的現代創新體系建設成果。作為我省大力推進的“一個載體,四個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為推動我省創新驅動戰略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促進了我省創新與創造源泉的充分涌流。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前所未有。

    科技創新是引擎,機制創新是保障。要順利突破當前河南發展“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點,必須以改革為動力,創新體制機制,敢闖敢冒,勇于嘗試。

    為了加快科技管理改革,我省要改變科技管理傳統的項目思維模式,增強系統性,突出產業化目標。目前正在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作為自主創新活動的主要評價指標。

    在科研人員最關心的經費方面,我省要積極推動省級財政科技計劃經費改革。目前已建立了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探索以獎代補、后補助、貸款貼息、創業投資引導等多種方式,重大科技專項中財政投入對社會資金的引導放大比例接近1∶40。

    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我省要加快推進科技金融結合步伐。現在已經與農開擔保聯合開展“科技保”業務,解決輕資產、無擔保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難題。引進了境內外有影響的創業投資基金及其成功的運行機制和運作模式,建立“投、保、貸、補、扶”一體化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隨著一道道障礙被清除,一層層圍墻被打破,我省的創新能量,必將沖開樊籬,盡情迸放。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岳秀山]

    標簽:河南 十二 創新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