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餐飲行業寒冬的論調愈演愈烈 傳統餐飲將死?
2015年08月22日 09:36
來源:河南商報
林紅濤和華豫川的老總高寶成一樣,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實際上,餐廳存在的理由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你能滿足顧客的需求越多,你的競爭力就越強。華豫川看透餐飲走勢,客戶群定位非常準確,“來華豫川就餐的,大部分是有商務接待需求的中產階級,他們有消費能力。
2
【華豫川】
世外高人張三豐
合時宜、不偏科,穩中求勝
8月8日中午,周六,陳先生打電話預訂華豫川金水路店晚上的包間,被告知已預訂完,想提前訂周日的,也被預訂一空。
8月10日中午,周一,華豫川英協路店,自中午12點~1點,1個小時內,300多臺位已經坐滿。
都說傳統中餐步入窮途末路,已經在鄭州有25年歷史的華豫川,似乎遺世獨立,并未受這股所謂“寒潮”的影響。
華豫川老總高寶成鮮少在媒體上曝光,河南商報記者未能約到他本人,只好約上幾位資深餐飲人士前往探訪,一起剖析華豫川身處春天背后的原因。
“華豫川最大的優點是合時宜,拋開產品而言,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核心競爭力。”和高寶成有過接觸的餐飲人老張分析,高寶成本人是學美術、做服裝的,看問題看到骨子里,做事簡單,跟傳統中餐不一樣,在20多年前,他的店鋪裝修已經是非常“洋氣”的歐式風格。
同時,華豫川看透餐飲走勢,客戶群定位非常準確,“來華豫川就餐的,大部分是有商務接待需求的中產階級,他們有消費能力。”
“吃了這么多年華豫川,一直都是這個味道,接待客人特別是商務客人特別放心,不會擔心因菜品出問題而丟面子。”餐飲人蔣先生說,“商務接待的關鍵是穩定,除了菜品外,環境、服務也不能掉鏈子。”
華豫川雖然特點不是太突出,但在這些方面都沒有太大缺點,不偏科,夠穩定,這是商務接待所必需的。
25年間,華豫川只開5家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一副遺世獨立的姿態,頗似世外高人張三豐。
3
【瓦庫】
少林高人掃地僧
隱于市、大而全,出手不凡
茶館、咖啡館這類店鋪,大都翻臺率低,然而瓦庫每天可做5輪生意,這樣一家1400平方米的店,一天營業額卻能達到4萬多元。
寒風吹來不受影響,營業額反而逆勢上漲,對此,瓦庫負責人之一潘松偉解釋道:“我們從來不跟著風走,不因為風粉飾自己,風怎么吹對我們都影響不大。”
瓦庫在鬧市中偏安一隅,打遠方走近這棟小樓,你會看到外墻上寫著:這是一個喝茶的地方。
然而,走進其中仔細探究,你會發現它不僅僅只是一個喝茶的地方。
是的,雖然是茶館,瓦庫也做餐。
但是他們有自己對餐的理解,“在我們這里餐是附加服務,一樓二樓能喝茶,三樓四樓可就餐,讓你進來之后,可以在這里安靜地坐上一整天。”
瓦庫的餐以蒸、煮、燉為主,減少煎、炒、烹、炸,涼菜、熱菜加上主食,菜單上的菜品只有40個左右。
“來瓦庫的大多是為了享受環境與茶,當你聊得盡興,不想因出去吃飯而打亂節奏,我們這里也可以吃飯。”潘松偉說,瓦庫不定消費群體,包容性非常大,不管是高官巨賈還是平民百姓,在這里都能找到歸屬感。
歸屬感來自于瓦庫的空間環境所釋放出的能量,石頭、流水、從各處收集來的各色舊磚舊瓦,鬧中取靜的空間設計風格,是其最大特色所在。“如果把每項特色都劃歸為產品,空間是我們第一大產品,其次是茶、餐、服務、文化,瓦庫是一個綜合體。”潘松偉說。
武功極高卻又隱于大市,平日低調,出手便知不凡,瓦庫與少林掃地僧頗有共通之處。
4
【錘子火吧】
輕靈飄逸李尋歡
小而美、全且精,兼容并包
吃著火鍋、擼著烤串、喝著啤酒、打量美妞,進入錘子火吧,你會疑惑自己進入的是間火鍋店?烤魚店?烤串店?還是酒吧?
錘子的回答是:以上答案全都正確。他們希望打造的是火鍋+燒烤+酒吧的時尚混搭的復合餐飲。
錘子火吧一開始叫錘子火鍋,殺入一片紅海的火鍋市場后,發覺勢頭不對,立馬調轉船頭,改名火吧,依然瞄準80后、90后群體,開啟了一種全新業態。
錘子火吧的選址極不理想,未來路航海路口往南的港灣路是條斷頭路,而就在這條斷頭路上,集中了數十家各種類型的餐飲店,競爭非常激烈。
在多種不利因素下,錘子硬是用了8個月時間,把營業額從每天2000多元做到2萬元。究其原因,緊抓消費群體,小而精、品類全、重創新非常重要。
走進錘子,隨處可見濃厚的重金屬元素,看似“浮夸”的各項要素背后,是其品牌孵化人老楊對各個細節及產品品質的嚴格要求。
8月初的一天晚上,下著小雨,河南商報記者一行探訪錘子火吧。一條香辣味烤魚上桌,大家都在稱贊味道不錯的時候,老楊湊上前聞了聞味道,皺起眉頭,把店長和廚師長喊了過來。
“魚飄出來的味道不夠香,魚一上桌,客人在動筷子之前,魚的鮮和香就要先沖入鼻中。回去查查問題出在哪里。”廚師長被問得愣了神,趕快回去查找原因。隨后這頓飯,老楊一直在研究問題出在哪里,油沒問題、料沒問題、魚沒問題……吃完眾人離去,他還在悶頭研究。
三天之后再見他,問他:找出問題在哪兒了嗎?
他答:那條烤魚下面的洋蔥放得不夠多,香味沒有揮發出來。
錘子火吧,恰如風流才子李尋歡,看似風流不定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極為追求品質的心,輕靈飄逸、隨客戶歡喜而動。
5
【小小河邊魚】
隨性討喜小魚兒
接地氣、小而鮮,傾倒眾生
今年年初,大眾餐飲競爭激烈,不少飯店特別是火鍋店經營慘淡,一條“小小河邊魚”卻悄悄“游”進鄭州。兩家瀕臨關門的店,轉做小小河邊魚后,生意迅速火爆,成為餐飲業“寒冬”中的一道奇觀。
“小小河邊魚”第一家店起步于去年年底,由萬安路上一家火鍋店改造而來,只將門頭換成了“小小河邊魚”,菜品從火鍋調整為主打鮮魚。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改,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每天的營業額從五六千沖到了一萬五六,最高時沖到兩萬元。
與此店同樣境況的還有東明路林科路口的一家香辣蟹店,生意不火,店主都已心生退意,后來以試試的心態,改成小小河邊魚做最后一搏,花兩萬多元錢改改門頭,增加些做魚用的鍋碗設備,就開業了。而正是這樣簡單一改,營業額就從原來的兩三千元很快突破萬元。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開一家火一家,在市場競爭激烈、看似已無切入空間的情況下,小小河邊魚為何能成功?
“餐飲的真正魅力在于順勢而為,餐飲人要對自己品牌骨子里的文化及未來走向有深度把握。”小小河邊魚店面輔導顧問老羊說,小小河邊魚之所以火爆,主要是看透了魚類市場走向的大勢,別人都往時尚方向走,進了商圈,社區周邊的巨大消費需求沒人滿足,小小河邊魚正好與之形成明顯錯位,店面開到街邊,并以獨特的鄉村煙火氣息,以及活魚現殺、鮮字當頭等手段,靠近市民,接地氣。同時,由于裝修簡單,投資成本低,具有價格優勢,符合現在的經濟下行趨勢。這樣的店未來市場寬度很大,開到縣里甚至開到鄉鎮也能火。
小小河邊魚正如絕代雙驕里的小魚兒,出身鄉野,隨性討喜,生命力極強,把接地氣與小而鮮做到了極致。
預告
實際上,以上幾家餐廳只是鄭州餐飲“寒冬”中逆勢上揚的一小部分,與他們一樣不跟風、不模仿、武藝高強、自成一派的餐飲高手還有很多。這些餐廳在別人一片喊冷聲中,為何能持續火爆?經營過程中,他們堅守了什么?放棄了什么?創新了什么?他們的成功有無規律可循?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