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裝個APP打電話每分鐘只要1分錢? 貓膩多小心上當


    來源:大河報

    穆先生購買的其中一款網絡電話充值卡 穆先生告訴記者,一張面值365元的網絡電話充值卡,承諾的是可以通話2萬分鐘,但實際根本打不了這么長時間。比如365元的網絡電話充值卡用戶,承諾的是通話一分鐘一分錢,后臺卻可以調成一分鐘1毛錢或2毛錢,而這些操作,用戶是看不到的。

    裝個APP打電話每分鐘只要1分錢? 貓膩多小心上當

    通過VoIP后臺管理系統(tǒng),可看到用戶的通話記錄。

    裝個APP打電話每分鐘只要1分錢? 貓膩多小心上當

    穆先生購買的其中一款網絡電話充值卡

    □記者王悅生文圖

    核心提示丨在手機上下載個APP,再用一張充值卡給注冊的賬號充值,用它打電話每分鐘只要1分錢。現(xiàn)在,不少市民的手機上都下載了類似的“網絡電話”APP,看似占便宜的事,實則隱藏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如隨意扣費、來電號碼任意顯示、后臺系統(tǒng)可監(jiān)控通話記錄等。

    【投訴】買了3萬張充值卡,卻發(fā)現(xiàn)不能用了

    穆先生說,去年底,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招商信息:南京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在尋找代理商,該公司稱有一款網絡電話產品,用戶可在手機上安裝APP客戶端,然后就可撥打國內所有手機和座機電話,“0月租,0漫游,每分鐘只需0.01元”。

    隨后,穆先生到該公司考察并進行了試用,發(fā)現(xiàn)效果不錯,便與其簽訂了一份合同。按約定,穆先生給了該公司共15萬元的“保證金”,該公司給了穆先生3萬張網絡電話充值卡。其中一種面值365元的卡,說是可以撥打20000分鐘的電話,即每分鐘只需1分多錢,而該公司賣給穆先生時售價是30元/張。

    穆先生想,“進價30元一張,賣給用戶是365元一張,利潤非常可觀。”于是,穆先生開始購置辦公桌椅、租賃辦公房,準備創(chuàng)業(yè)大干一場。結果,充值卡剛賣了一點,就收到大批用戶的投訴,有的說買了卡后沒法下載相應的APP,還有的說沒法正常通話、通話時的扣費也亂七八糟。隨后,穆先生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都屬實,于是他找到南京這家公司,但該公司先是說正在調試,隨后又答應退款,“現(xiàn)在三四個月過去了,一直沒見到退款”。

    看著手里剩余的近3萬張卡,想著又不能昧著良心把這些有問題的卡賣出去,穆先生非常發(fā)愁。

    【回應】除了三大運營商,其他都屬非法

    8月27日、28日,記者連續(xù)十多次致電該公司的法人任某,一直無人接聽,發(fā)去短信也不見回復。該公司對外公布的400服務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

    穆先生說,河南省內和他一樣遭遇的,至少還有3人,他們也是和該公司簽訂的合同,但聽說這家公司已經關門了。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涉事的南京這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0月剛從一家“貿易有限公司”更名為現(xiàn)在的名稱,經營范圍也是去年10月才改為現(xiàn)在的“計算機軟硬件研發(fā)、銷售、技術服務、技術咨詢;電子產品、通信設備(不含衛(wèi)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銷售、安裝;預包裝食品批發(fā)與零售”。

    根據(jù)原信息產業(yè)部在2003年2月公布的《電信業(yè)務分類目錄》,IP電話業(yè)務被列入了“基礎電信業(yè)務”范圍。

    昨天,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法規(guī)處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網絡電話(VoIP)屬于基礎電信業(yè)務,按我國的電信條例規(guī)定,經營基礎電信業(yè)務必須取得《基礎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在江蘇,目前只有移動、聯(lián)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有這個資質,其他企業(yè)沒有資質都是非法的。

    該負責人說,該局之前已接到過多例有關非法經營“網絡電話”的投訴,每例案件的情況不同,處理、處罰也需分別對待,遇此問題可投訴給該局的市場監(jiān)管處。隨后,該局市場監(jiān)管處一位負責人說,可將問題通過該局官網的“局長信箱”反映,他們收到后會進行處理。

    【調查】不少詐騙電話用的就是網絡電話

    記者了解,網絡電話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新事物,頗受年輕人歡迎,其種類、名稱也五花八門。

    但目前市場上使用最多的網絡電話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號稱免費的,下載APP后就可免費通話,只費手機流量,但通話質量受網絡信號影響大,不穩(wěn)定;另一種就是充值卡形式的網絡電話,下載APP后需要充值,話費比正常電話便宜得多。

    8月27日,鄭州市商城路派出所經偵大隊一位民警介紹,網絡電話是一種虛擬電話,不受法律保護,通過網絡電話撥打的電話,來電顯示的號碼可以是任意號碼,很多詐騙電話用的就是網絡電話。

    該大隊的民警稱,穆先生是分兩次給南京那家公司打款的,第一次打款的10萬元是在南京交易的,第二次的5萬元是在鄭州交易的,所以需要到金額較大的交易地點南京,找當?shù)鼐搅浮?/p>

    揭秘

    在記者多次爭取下,穆先生道出了其中的“貓膩”:

    1.網絡電話真的1分鐘1分錢嗎?

    穆先生告訴記者,一張面值365元的網絡電話充值卡,承諾的是可以通話2萬分鐘,但實際根本打不了這么長時間。他透露,該后臺系統(tǒng)能隨意更改用戶的通話資費標準,2.它是怎么用于詐騙的?

    穆先生用安裝在手機上的“一電通”網絡電話APP撥打記者的電話,記者手機上顯示的卻是個固定電話號碼,幾秒鐘后,電話接通,通話十幾秒后,穆先生掛斷了電話。

    穆先生打開電腦上的一個“VoIP平臺管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清楚地顯示著穆先生剛才的通話記錄,給誰打了電話,打了多長時間,一目了然。其他用戶的通話記錄,在該平臺上也能看到。

    比如365元的網絡電話充值卡用戶,承諾的是通話一分鐘一分錢,后臺卻可以調成一分鐘1毛錢或2毛錢,而這些操作,用戶是看不到的。

    接著,穆先生用同一部手機再次撥通記者的電話,來電顯示卻變成了另一個號碼。也就是說,這種電話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電話詐騙的工具。

    穆先生說,很多網絡電話APP下載安裝到手機上時,都會提示說該軟件即將訪問通訊錄,用戶選擇“允許”才能正常使用該軟件,用戶的隱私很可能因此泄露。

    3.隱私是怎么泄露的?

    大河小科普

    網絡電話(VoIP,即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就是將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其語音不是通過電信運營商的傳統(tǒng)電話網絡傳輸?shù)模峭ㄟ^互聯(lián)網傳輸?shù)摹?/p>

    雖然網絡電話一直游離在法律法規(guī)的“灰色地帶”,但它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運營商“高高在上”的優(yōu)勢。有專家認為,在用戶降低通話資費的要求聲中,未來,網絡電話的發(fā)展倒逼傳統(tǒng)運營商降低通話資費可能是大勢所趨,目前最關鍵的是,相關部門應對魚龍混雜的網絡電話市場進行規(guī)范,防止網絡電話成為詐騙電話的“溫床”。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王聰兒]

    標簽:網絡電話 貓膩 APP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