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鄭州停車場13年大事記 地下建公廁地面建立體停車場


    來源:河南商報

    為了破解繁華地段停車難,2013年8月7日鄭州市召開了“公共綠地地下空間開發為停車場”座談會,向綠地地下要空間。其實,國家相關規定已經提到,原則上不對泊位數量做下限要求,在許文山看來,就是鼓勵多建設小型停車場。

    鄭州停車場13年大事記地下建公廁地面建立體停車場

    本期欄目主持人

    河南商報記者宋曉珊

    電話:13503815038

    一個人守著一座城市,時間久了,就會很懷念過去。鄭州公務員許文山(化名)的記憶與這座城市的停車場建設有關。近日,河南商報“立體停車場”系列報道引發眾多市民討論。許文山對鄭州停車場建設來龍去脈的“溫故”,或許能為城市停車場建設提供方向。

    2002年3月1日

    鼓勵個人投資公共停車場

    2002年3月1日,鄭州施行《鄭州市停車場管理辦法》,其中第八款規定,“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建設公共停車場可享受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優惠政策。”

    早年間鄭州先進的辦法,其實并無用武之地。那一年,鄭州車管所的數據顯示,鄭州機動車總量不過50萬輛,平均每天新增不足200輛。做鋁材生意的胡老四也回憶說,當年買車是新聞,誰家有車了,讓大家很羨慕,沒有誰為停車發過愁。

    2010年6月22日

    省委書記談鄭州“治堵”

    2010年,鄭州機動車年增加量首次破20萬大關,總量增至159.7萬輛,與8年前相比翻了3倍還多,停車場數量則不詳。據《河南日報》報道,6月22日,時任省委書記盧展工會見香港商報總編輯陳錫添時,鄭州的交通擁堵問題成為雙方的開場白。許文山說,一次普通會見,在鄭州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治堵”攻堅戰。

    “暢通鄭州工程”,是新來的副市長張建慧提出的,這個觀點讓許文山和一干同事直到現在都佩服不已。因為當時的本土官員并未意識到——進入現代化的2010年,鄭州尚無一條環線快速路,對城市的發展意味著什么。

    2012年9月6日

    鄭州開啟“停車場建設年”

    2010年,伴隨著鄭州“治堵”,鄭州市成立鄭州市城區綜合交通管理辦公室,2011年該部門更名為“暢通辦”,停車場建設自此有了牽頭單位。

    2012年底,鄭州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00萬輛,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四位,僅次于成都、廣州和杭州。

    停車形勢嚴峻。2012年9月6日,鄭州市政府發布《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意見稿)》。其中提到,3年內累計新增停車泊位12萬個以上(實際為17萬個)。

    2012年,被定義為鄭州的停車場建設年。一系列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政策“繡球”拋出:比如,鼓勵社會資金進入,每個車位最高補9000元。此外按規定,個人投資興建的停車場,可以按“市場調節價”收費,但物價部門核定的仍是“政府定價”,立體停車場建設陷入窘境。

    2013年8月7日

    向綠地地下要空間

    2013年,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鄭州市區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120萬輛,平均每天新增1000輛左右。鄭州市區有公共機動車停車場1089個,公共停車位約12.24萬個,在不計外來車輛進入的情況下,平均10輛車搶一個車位。

    為了破解繁華地段停車難,2013年8月7日鄭州市召開了“公共綠地地下空間開發為停車場”座談會,向綠地地下要空間。

    2015年8月

    鼓勵投資建停車場

    政府發行債券、“高價”補助

    為鼓勵建設停車場,鄭州今年8月再出“大招”:稅費減免、發行債券、“高價”補助,明確了土地來源、稅收等諸多問題。

    其實,從今年3月份起,鄭州停車場建設主管單位已經轉到鄭州市城管局。鄭州市城管局建管處處長張春說,已將停車場建設權限下放,在全市敲定144個地段,其中18個地段由鄭州地產集團以政府名義發放債券,用于停車場建設。

    社會資本可通過三步加入停車場建設:自行選定地段;與該地段轄區辦事處溝通,看是否有人已經敲定開發;如果沒有問題,找區規劃局,確定地段使用不存在安全、消防、占壓紅線等問題。

    【建議】

    地下建公廁

    地面建立體停車場

    在鄭州停車,存在兩種現象:一個是停車“擁堵”,比如中原萬達;另一個是“吃不飽”,如隴海路興華街口附近的立體停車場,經常空蕩蕩的。

    許文山說,這個問題的啟示是,鄭州中心城區建設土地已經飽和,因此無論是吸引社會資本加入停車場建設,還是高價補助,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停車場建設難的問題。

    “市區有限的資源應該得到充分利用。”許文山認為,停車場建設就應該“小而密”、“見縫插針”。

    這些停車場的選址可以和公廁、垃圾中轉站審批綁在一起,地下建公廁、垃圾中轉站,地面建設立體停車場,而這些在技術上都不成問題,“只差政府決策”。

    其實,國家相關規定已經提到,原則上不對泊位數量做下限要求,在許文山看來,就是鼓勵多建設小型停車場。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王聰兒]

    標簽:地下空間開發 地面建設 高價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