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先睹為快 駐豫鐵軍英雄連震撼登場
2015年09月02日 08:15
來源:河南商報
練蒙蒙說,駕駛戰車通過天安門時,他能打開艙蓋,升起座椅,露出來臉,但兩眼必須時刻緊盯戰車顯示屏。輪式裝甲突擊車方隊戰車由濟南軍區“猛虎師”官兵駕馭,領隊的是陸軍某集團軍副政治委員劉法峰少將。
訓練中的劉華斌(右一)
作為閱兵教練員,劉建(中)以其拼命作風被稱為“鐵血教頭”
編者按
舉世矚目的時刻即將到來,他們將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他們是中國軍人,他們是人民的兒子,榮耀與堅持在此共鳴。我們的戰士,鐵骨錚錚,也柔情似水。
今日,《河南商報》推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特別報道,為您呈現這群可愛的人的故事。
河南商報記者胡巨陽高瞻展王杰
這一次大閱兵,海軍陸戰隊首次組建了兩棲突擊車方隊,素有“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空中雄鷹”美譽的海軍陸戰隊某旅中,就有不少河南籍精兵。
今天,河南商報記者走到他們身邊,講述他們的故事。
人物劉建
來自河南焦作,今年24歲,當兵7年,兩次參加閱兵。身為此次閱兵的一名教練員,外號“鐵血教頭”。
帶傷上陣的“鐵血教頭”
在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劉建話不多,卻有一句口頭禪——我真是服了你們!一聽到這句話,不少隊員都咂舌:教練的標準也太高了!
2009年參加國慶60周年大閱兵時,劉建還是一名新兵。這次閱兵,他的身份是教練員。
為了打好基礎,別人拉“五線”,他拉“六線”:帽檐、鼻尖、下頜、胸、槍、腳尖都必須一條線。鋼盔頂碗,還得放上一顆珠子;站軍姿、擺頭、眼神,每一個細節他都嚴格要求,甚至連喊口令時的口形,都力求完美。
付出就有收獲。6月初,在單人單排面考核中,劉建負責的第一排面在27個裝備方隊中一舉獲得總體第二的好成績,個人也被表彰為“閱兵優秀教練員”。
“說實話,真沒見過對自己這么狠的!”方隊基準兵曹繼東如此評價劉建。
其實,劉建是咬著牙帶傷訓練。2013年年終考核前夕,在一次400米通用障礙訓練中,劉建的左膝蓋不小心扭了一下,左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
出院后,劉建被鑒定為“七級傷殘”,至今還沒有好利索。
“哪怕是腿廢了,我也要走過天安門”
方隊進駐北京閱兵村后,上級要求各方隊增加地面受閱人員。那天晚上,劉建失眠了,滿腦子都是2009年那次閱兵。他多想再一次走過天安門,但自己的腿……
“哪怕是腿廢了,我也要再一次走過天安門!”又做教練員又做隊員,劉建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了。但隨著站立時間越來越長,左腿也痛得更厲害。
“大家都知道你腿有傷,干嗎還這么拼?”看著劉建左膝蓋的傷疤,軍醫黃河頌很不解。
“之前對別人那么狠,輪到自己卻做不好,豈不是被兄弟們笑話。”劉建淡然一笑,“快了,等到9月3日那一天,看到咱們一流的表現,老百姓一定會對我們的國防更放心!”
2
人物劉華斌
來自河南新蔡,今年26歲,出身塔溝武校,入選河南省散打隊,還在家鄉開了武館,曾被外國士兵贊為“功夫大師”。
“武林高手”成部隊尖兵
參軍之前,劉華斌已是小有名氣的散打教頭。曾在塔溝武校苦練7年的他,2010年拿下河南省青少年武術散打70公斤級冠軍,同年入選河南省散打隊。
然而,次年,聽說海軍陸戰隊招兵,他放下熱愛的散打運動和在家鄉開辦的武校,毅然從軍。
如果說海軍陸戰隊是一把“尖刀”,那兩棲偵察兵則是“尖刀上的刀尖”,攀登、跳傘、潛水、武裝泅渡樣樣精通,選拔也非常嚴格。
憑借嫻熟的功夫,劉華斌不但留了下來,還成為分隊的格斗“教頭”,把功夫與軍體拳相結合,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格斗技巧。
搶灘登陸演習、遠航戰備巡邏、“海上聯合—2013”中俄聯合軍演……從軍4年,劉華斌多次參加重大軍事演習,而且表現不俗。
去年10月,劉華斌隨隊與坦桑尼亞海軍陸戰隊聯合訓練,在聯訓開幕式上,他憑借一套嫻熟的功夫技壓全場,被坦方官兵贊為“功夫大師”。
去年年底,他被評為旅“十佳刀鋒戰士”,并被授予象征陸戰隊員最高榮譽的“火藍匕首”。
“我在家是老大,得為弟弟做出表率”
明天,劉華斌所在的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將作為第二方隊駛過天安門。
這個消息讓劉華斌老家新蔡縣宋崗鄉王寨村沸騰了,鄉親們告訴他:“那一天大家什么都不干,就守著電視機看閱兵,等你出現。”
為了給父老鄉親展現最完美的軍姿,今年過完年,他和戰友們就開始訓練,夏天的北京酷熱難耐,他們穿著新式受閱軍服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
“我在家里是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我得為他做出表率!”劉華斌說。
3
人物練蒙蒙
來自河南永城,接到參加閱兵的消息,正休婚假的他告別妻子回到部隊。已錯過2009年國慶閱兵,他不想軍旅生涯再有遺憾。
為閱兵他放棄新婚旅行
今年2月底,接到部隊參加閱兵的消息時,練蒙蒙的婚假還有十多天沒休完。他曾計劃帶妻子去西安、海南,來一場結婚旅行。
當兵期間,一年只能休一次假,為了這趟新婚旅行,他謀劃了好久,妻子也向單位請了長假,就等著出發。
可是,若不參加閱兵,他心里的遺憾總揮之不去:錯過了2009年國慶閱兵,此次不去,明年12月退伍了,就永遠不會再有駕駛戰車駛過天安門的機會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妻子,沒想到妻子爽快地同意了,還通情達理地說:“作為一名軍人,能參與一次這么大型的活動,軍旅生涯也就圓滿了。”
在明天的閱兵分列式中,練蒙蒙將駕駛一輛新型兩棲突擊車駛上長安街。方隊將形成幾個排面駛過天安門,每個排面的車頭必須形成一條直線,誤差不能超過5厘米。
“要達到這樣的整齊劃一,即使是幾輛小汽車也難以做到,對于戰車來說更難,深踩一腳油門戰車就跑了出去,淺踩一腳油門車輛又會被落下。”他說,為了克服這些障礙,他們要先經過單車練習,在勻速狀態下,以1分12秒的時間通過200米的距離,隨后再兩車聯訓、三車聯訓直至加到四車。
“能出現在這樣的場合,我已很滿足”
突擊車駕駛員不僅要負責駕駛,還擔負著保養、維修的重任,參加閱兵,車輛不能有一丁點兒閃失。
練蒙蒙說,駕駛戰車通過天安門時,他能打開艙蓋,升起座椅,露出來臉,但兩眼必須時刻緊盯戰車顯示屏。車長和炮手能向首長敬禮,他卻連扭頭看一眼都不行,“雖說是個遺憾,但能出現在這樣的場合,我已經很滿足了。”
“劉老莊連”受閱部隊方陣,正在進行訓練
濟南軍區常駐河南的某集團軍,是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早年葉挺獨立團時期鍛造的“鐵軍精神”更是延續至今。
如今在閱兵村,他們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河南商報記者今日帶您一探究竟。
【“猛虎之師”】
駕輪式戰車通過天安門
此次閱兵,輪式裝甲突擊車是第一個通過天安門的輪式戰車。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水陸兩棲突擊裝備,是陸軍快速反應的主要突擊力量,用于實施快速部署、地域奪控和地面突擊,摧毀敵裝甲目標、野戰防御工事,殺傷敵有生力量。
輪式裝甲突擊車方隊戰車由濟南軍區“猛虎師”官兵駕馭,領隊的是陸軍某集團軍副政治委員劉法峰少將。
這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和卓越功勛的英雄部隊,素以敢打硬仗、善啃硬骨頭著稱,先后參加了平型關、百團大戰、遼沈、平津、衡寶、抗美援朝、甘青藏平叛、中印、中越邊境反擊作戰等著名戰役,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特別是在衡寶戰役中,面對4倍之敵,一舉殲滅白崇禧“鋼七軍”主力,被授予“猛虎撲羊群”錦旗一面,“猛虎之師”由此得名。
【“鐵甲神醫”】
和裝甲車打了29年交道
走在路上,當看到一顆2毫米的螺絲時,很多人都不會放在心上。可某型突擊車方隊總教練趙治平,卻在38℃的高溫下,和這顆螺絲較了兩個小時的勁。
發現水泥地板上的這顆螺絲后,趙治平找來一個維修底盤用的躺車,鉆進車底,逐個車輛排查。38℃的高溫,很快讓趙治平的身上像水洗過一樣。兩個小時過去了,終于在一輛戰車的減震器上發現少了一顆螺絲。
“那顆螺絲實際上無關緊要,可戰車開上訓練場,必須確保零失誤,做到萬無一失。”像趙治平一樣,閱兵村擔負修理任務的修理工們始終在追求著極致:任何時候都要確保戰車問題歸零,哪兒都不能出問題。
趙宗剛是方隊的“寶貝”,一級軍士長,從軍29年,和裝甲車打了29年的交道,被譽為“鐵甲神醫”。可老趙依舊不敢大意,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帶著修理工過篩子一樣,把戰車里成千上萬個電路插頭、管線接頭的位置、功能都摸得一清二楚。
問題必須解決在正式閱兵之前,預防故障隱患往往比應急修理更關鍵。趙宗剛帶領大家拿出了三大類120個防拋錨措施,制訂出裝備檢查、保養一系列標準流程。據統計,進入閱兵村以來,他帶領戰友共排除各類機械故障450余臺次,自制維修器材、工具達40余種,節約經費50余萬元。
【“劉老莊連”】
它就是“鐵軍”的代名詞
“劉老莊連”,前身為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1943年,為掩護黨政機關轉移,該連在淮北劉老莊地區與3000多名日偽軍展開激戰,最終,寡不敵眾,全連82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戰后,該連被命名為“劉老莊連”。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高度評價,“是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劉老莊連”所在的鐵軍師,歷史光榮、傳統厚重,前身為北伐戰爭中的“葉挺獨立團”和秋收起義部分武裝力量組成的紅四軍主力,是毛澤東和朱德親自締造的、我黨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是軍旗升起、軍魂發源的地方。
長期革命實踐中,該師所屬各部所向披靡、戰功卓著,歷經戰斗3000余次,素以敢打硬仗、善打惡仗、能打勝仗著稱。北伐中贏得“鐵軍”美名。這一次,鐵軍又來了,只不過任務有所不同,是作為英模單位代表,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鐵腰桿”】
高溫下每天能流10斤汗
駕駛艙里,戴著工作帽的駕駛員明金山感到自己耳罩里的水已經滿了,這意味著耳朵被泡在近40℃的汗水里,至少已經兩個小時。
那種感覺“一言難盡”,這是閱兵訓練場上的常態,喝不完的水,流不盡的汗。后來,大家學聰明了,把飲料的吸管剪下一截,塞在工作帽的棉墊下導汗。于是訓練場上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個人耳朵上就像裝了一個小型水龍頭,不間斷、滴答地流著汗水。
有人做過統計,酷熱的天氣下,受閱戰士每天要喝近15斤水,流10斤汗。
出汗多了,容易脫水中暑,更影響訓練。于是,大家想出了各種奇招妙招來降溫防暑。
每天訓練前,都要口服藿香正氣水,衣服兜里必須揣著仁丹、風油精等防暑藥品。乘員李浪說:“發給每個人的藿香正氣水必須喝,醫務人員會盯著我們喝下的。”
趕上高溫天氣,為了給訓練的隊員們降溫,軍醫杜冬生和衛生員賀竹謀有了一個新任務,帶上噴霧器,定時向大家身上灑水降溫。
汗水澆鑄了受閱官兵鐵一樣的腰桿。幾個月的訓練,所有受閱官兵做到了兩個小時軍姿“一動不動”,40秒內眼睛一眨不眨。
【“閱兵臉”】
那是刻在臉上的光榮印記
“瞧,對面走來的定是修理工,脖子黝黑,旁邊那個是個乘員,臉上有鋼盔印子。”在閱兵村,各個崗位分工不同,分辨官兵崗位的最好辦法就是“刷臉”。
就像是工廠流水線里生產出來的一樣,所有受閱官兵的臉都差不多,鋼盔頂部遮住的部分,白得耀眼,黝黑的臉上,鋼盔帶子勒出來的印子,把整個臉龐劃分為3個區域。
起初,發現自己臉上一道道勒痕時,駕駛員賀國光心中忐忑不安,閱兵結束后,他和相戀6年的未婚妻將舉辦婚禮,現在這樣怎么在婚禮上露臉啊!
賀國光的婚禮原本是要在今年的5月1日舉辦的,可當接到要他參加閱兵的命令時,賀國光和未婚妻一商量果斷決定推遲婚禮。
很快,賀國光發現自己的擔憂是多余的,身邊的戰友都有這樣的“閱兵臉”,當大家對著鏡子時,眼睛里流露的是自豪,這獨一無二的“閱兵臉”不是誰都能有的!
周末和未婚妻打電話時,討論起了“閱兵臉”,未婚妻先是銀鈴般的一陣笑,接下來的一句話讓賀國光心潮涌動:“你這樣的臉龐出現在婚禮上,只會為我們的婚禮增輝,那是你們刻在臉上的光榮印記啊!”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