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研究組發布生物科學領域重大成果 期盼獲諾獎
2015年08月24日 07:53
來源:大河報
昨天,大河報作為省內唯一受邀參會媒體,見證了“施一公研究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重大成果”的發布。施一公介紹,自1993年RNA剪接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分子奧秘。
施一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施一公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
□特派記者王磊文圖
核心提示|一項被業內專家稱為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昨天上午10時在清華大學正式發布。
昨天,大河報作為省內唯一受邀參會媒體,見證了“施一公研究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重大成果”的發布。施一公教授對大河報記者說,“這項成果的重要性超過我過去25年科學研究總和”。很多網友關注這個成果能否得到諾貝爾獎,施一公說,在一線研究,不可能以得諾貝爾獎作為目標。科學評價,由第三方進行、由歷史見證。媒體太關注諾貝爾獎了,可以淡化一下,因為基礎研究中很多問題還沒解決。
世上首次“重要性超過我過去25年科研總和”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周刊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清華大學網站發出這個消息后,新聞中心的媒體接待工作人員電話被打爆了。”昨天上午10時,在清華園主樓接待廳內,清華大學新聞發言人、新聞中心主任張佐教授說。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施一公說,第一篇文章報道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這在世界上首次捕獲了真核細胞剪接體復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間三維結構,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這項成果的重要性超過我過去25年科學研究總和。”施一公說。此前,他以通訊作者身份在《科學》、《自然》和《細胞》上發表的文章總共接近50篇。該成果的完成,不僅初步解答了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也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成果有多重要?
會場上,施一公教授專門放了一段動畫片,說明剪接體的工作原理。“剪接體是一個巨大而又復雜的動態分子機器,其結構解析的難度被普遍認為高于RNA聚合酶和核糖體(RNA聚合酶和核糖體的結構解析分別獲得2006年和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雖然經過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球的科學家們還沒有得到一個原子分辨率的剪接體結構。”施一公教授說。
意義重大35%的遺傳紊亂與剪接體直接相關
“35%的遺傳紊亂與剪接體直接相關。”施一公說,許多人類疾病都歸咎于基因的錯誤剪接或是針對剪接體的調控錯誤。比如,單個剪接位點的增加或缺失可能引起α-或β-地中海貧血癥;可變剪接平衡紊亂導致的某些外顯子不正常表達可能導致額顳骨癡呆癥。
施一公介紹,自1993年RNA剪接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分子奧秘。發布會還專門準備了一張PPT說明國際上有很多大牌研究團隊玩命攻關這個領域:有美國哈佛大學、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
今年6月24日,Na-gai研究組的一篇論文于《自然》網站在線發表,其工作將剪接體組裝過程中的一個中心復合物tri-snRNP的分辨率提高到了5.9個埃,引起轟動。而此前人類對基因剪接體的認識精度只有29個埃。1埃為10米,其微小可以想象,然而Nagai的工作仍然不能看到構成蛋白的氨基酸的信息。
“我們得到的結果不僅將精度由5.9個埃提高到了3.6個埃,而且其解析對象是真正的剪接體,而不是Nagai團隊所取得的參與剪接體組裝過程的復合物,從而第一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了剪接體的細節。”施一公說,“整體是3.6埃,局部到了2.9埃。分子結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為啥施一公的團隊這么牛?“一方面是手段優化,選擇了合適的材料;另一方面是計算方式得到改進。”施一公說,計算方式是一個原創。“昨天、今天,世界各地科學家都來詢問我們,如何在計算方式進行改進?”施一公特別提到他的學生閆創業博士。在發布會上施一公公布,這個計算方法是閆創業的貢獻。
施一公強調,這是一個基礎研究層面的發現,和應用差距甚遠。不能說根據我們的剪接體結構就能直接發現引致疾病發生和治療的方法。這項工作的核心意義是讓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網友熱議這個成果能得到諾貝爾獎嗎?
很多網友關注這個成果能否得到諾貝爾獎。對此,施一公的好友,中國生物物理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說,討論諾貝爾獎,恐怕不是施一公團隊做的事情。未知招來他們興趣,他們去探索,探索又招來新的未知。關鍵不是什么獎,重要的是把科學的問題回答清楚。
“鼓勵青年才俊,找準方向,為國家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兒。”高福說。
施一公本人則說,在一線研究,不可能以得諾貝爾獎作為選擇課題的標準。科學評價,由第三方進行、由歷史見證。媒體太關注諾貝爾獎了,可以淡化一下,因為基礎研究中很多重要問題還沒解決。
“施一公團隊取得的成績,在中國有多米諾效應,對很多科研團隊是個震撼。中國有再大成果,大家也不要再驚訝。”中國生物物理協會會長饒子和院士說。
名家點評兩位諾獎得主高度評價該成果
菲利普·夏普,因發現RNA剪接而獲得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說,施一公教授在《科學》雜志發表的兩篇文章里展示的剪接體及其反應活性中心的結構振奮人心,這是RNA剪接領域的突破。200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杰克·肖斯德克也為這次成果點贊。他說,施一公教授實驗室近期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兩篇論文為理解剪接體的結構和工作機制帶來了巨大的突破。
著名癌癥生物學家、美國杜克大學藥理學院講席教授王小凡表示:“施一公是蛋白質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曾做出過許多重要貢獻,而如今的這一最新發現,是施一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
王小凡還說:“我個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這項成就將得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真考慮。這也是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科學家在基礎生物學領域做出的最杰出成就。”
一公心聲當了副校長后教育科研也不能丟
網上,施一公將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消息已經傳開,目前還在公示期,公示時間為2015年8月20日至26日。很有網友問,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后,教育和科研能兼顧嗎?
昨天,施一公說,當了副校長,對自己有個承諾,就是教育和科研是不能丟掉的。“我每年在清華大約有100節課,不管是不是副校長,這個課不會減少。”
“現在做科研的時間不如剛回國那段,但是有一半時間都在科研。”施一公說,以研究剪接體為例,這5個月,至少有兩個半月都在全心全意科研,“我常說,做研究得到的喜悅,就算中彩票都比不上。”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