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大文章
2015年12月31日 09:19
來源:許昌網
對我市而言,生態文明建設是一篇大文章。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我市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花木之都”等稱號,為打造宜居許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
對我市而言,生態文明建設是一篇大文章。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我市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花木之都”等稱號,為打造宜居許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增添了強勁動力。我市生態文明建設要圍繞建設美麗許昌、實現永續發展這一目標,按照“城區生態宜居,東部生態提升,西部生態修復”的思路布局,進一步彰顯許昌的生態優勢。
促進生態文明,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目前,全市已有6家企業(單位)獲得“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稱號。10年來,全市先后關閉規劃區內自備井253眼,年均減少地下開采量610多萬立方米。
促進生態文明,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基本國策,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去年,我市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為100%,市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數累計達到322天,這為建設宜居許昌打下了堅實基礎。
促進生態文明,要推動生態創建工作。近年來,我市將生態創建活動(生態示范區、生態示范縣、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載體。目前,全市已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5個、省級生態村58個,爭取國家“以獎代補”資金94萬元。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對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必將進一步推進美麗許昌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環境保障。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五位一體”總布局,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對我市生態文明建設作了重大部署,要堅持突出特色,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充分發揮生態建設優勢,以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為目標,著力建設生態許昌、美麗許昌。
彰顯許昌生態特色
【《決議》內容】按照“城區生態宜居,東部生態提升,西部生態修復”的思路,中心市區重點抓好城區生態綠化、新區林業生態建設和高速公路、環城林帶提升改造;東部積極培育花木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鮮切花,提升花木生態產業,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花木生產和交易基地;西部丘陵山區繼續推進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進一步彰顯許昌生態特色。
【解讀】林業生態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將林業生態建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明確了許昌東部、西部、市區生態建設的側重點,必將進一步推動全市生態建設工作。
近年來,我市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花木之都”等殊榮,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據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由“十一五”初的120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68.45萬畝,林業用地綠化面積由95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55.75萬畝,林業用地綠化率由79.2%增長到92.5%,林木覆蓋率由24.4%提高到30.5%。
在市區生態建設方面,建成區綠地面積從2005年的1368公頃增加到2778.4公頃,綠化覆蓋面積從1541公頃增加到3187.2公頃,公園綠地面積從336公頃增加到505.2公頃,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4.73%、39.84%、9.68平方米。6年來,我市先后建成了許都公園、運糧河公園等26處公園、廣場、游園,完善改造了西湖公園、清潩河游園等20處公園綠地,增建了園林小品、亭廊、景石,配置了健身器材、石桌等,為城市增添了綠色亮點。
據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我市林業生態建設將嚴格按照“城區生態宜居,東部生態提升,西部生態修復”思路,以山區綠化、廊道綠化、農田林網和村鎮綠化為重點,全面提升綠化水平;加強資源保護,依法嚴格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強化檢疫執法,提高控災減災能力;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和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林木憑證采伐率、辦證合格率、征占用林地審核率高于省定標準。
大力發展水生態文明
【《決議》內容】大力發展水生態文明,牢固樹立“親水、節水、活水”理念,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積極推動水資源循環利用,積極創建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切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深化重點行業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持續增強水資源調控、城鄉防洪抗旱排澇和水生態修復能力,努力打造河暢水清、景色宜人的城鄉水環境。
【解讀】水是城市的生命。有了水,一個城市才有活力;有了水,一個城市才真正宜居。
過去幾年,我市不斷加強對市區7條河流碧水綠樹一體化綜合整治,對運糧河、許扶運河進行了清淤疏浚,建設了生態綠廊楔地和運河公園;對清潩河、護城河、清泥河、學院河、天寶河、引水渠進行了綜合整治,新建了2座城內景觀橋,健全了城外河道防護林帶,完善調整了市區護城河、學院河、天寶河的水生植物配置,沿河增建了園林小品。河系水網組成了綠地景觀帶、歷史文化帶、休閑觀光帶、經濟開發帶,實現了許昌園林城市特色定位和城市經濟發展定位的有機結合。
許昌是一個嚴重缺水型城市,節水工作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市在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中,組織有力、注重規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節水工作制度;對非居民用水實行定額管理,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規范了節水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了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對雨水污水管網進行了升級改造,收集雨水用于單位生產、澆灌綠化景觀等;深入開展節約用水宣傳,廣泛普及節水知識,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節水工作成效顯著,優化了水資源配置,改善了水生態環境,為持續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強環境保護
與資源節約
【《決議》內容】加強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實行最嚴厲的環保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規、政策、標準、制度和技術體系,著力解決好環保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節能、節水、節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
【解讀】環境污染是當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實行最嚴厲的環保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規政策,無疑對今后的環保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過去的一年,我市環保工作亮點多多:強化污染減排工作,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深化結構減排,嚴格監管監控,提高減排質量,全市累計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6590噸、氨氮減排734噸、二氧化硫減排20025噸、氮氧化物減排7881噸;通過開展涉重金屬行業、廢舊塑料加工行業、餐飲行業油煙治污等綜合整治活動,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來自市環保局的數字顯示,截至12月31日,去年市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數已累計達到322天;去年1-12月份,我市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潁河吳劉閘斷面達標率為100%;清潩河高村橋斷面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50.63mg/L 和1.80 mg/L,較前年同期分別下降2.96%和0.43%,達到近3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輻射環境質量基本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據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2013年我市環保工作將緊緊圍繞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的部署,通過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工程,持續推進清潩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程、廢舊塑料加工行業綜合整治、發制品行業綜合整治、長葛有色金屬循環利用行業綜合整治、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治理等工程,進一步改善全市環境質量。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決議》內容】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美好家園。
【解讀】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大力發展的循環經濟,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首山焦化公司得到了完美體現。
這家位于襄城縣煤焦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企業,擁有全國最長、最完善的煤焦化產業鏈:從原煤、洗煤、煉焦、化產回收及深加工到廢氣發電、新型建材,整條產業鏈能夠生產40余種下游產品,初步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生產模式。
“原煤入廠后全部進行加工轉換,沒有廢料出廠,完全做到‘吃’干‘榨’凈。”該公司總經理張建伍介紹說,“待公司在建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產業鏈將由單一的煤焦化產業鏈延伸至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煤基電子、光伏新材料產業鏈,煤基碳素、炭纖維產業鏈三大產業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0億元、利稅37億元。首山焦化公司不僅成為中國中部最大的商品焦生產基地,而且是我國焦化行業中裝備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條最長、循環經濟做得最好的企業。”
市發改委負責人說,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必將進一步促進全市循環經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我市近年來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以節約為主”的方針,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資源節約,目前已在煤炭、有色金屬、電力、水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形成了循環發展的產業鏈條。
加快城區綠化改善生態環境———訪市園林綠化管理處主任王建軍本報記者武芳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引發我市上下強烈關注。市園林綠化管理處主任王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決議》中提出的充分發揮生態建設優勢,以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為目標,著力建設生態許昌、美麗許昌,為他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城市綠化是通過增強城市生態系統還原能力、增加空氣自凈功能來改善空氣質量問題、促進生態平衡的重要舉措。王建軍認為,城市綠化的作用首先體現在環境保護方面,它具有吸收有害氣體、滯塵降塵、殺滅細菌、衰減噪聲、監測環境污染等多種環境保護作用;其次,城市綠化具有景觀美化功能,綠化植物組成的構圖和隨季變化的道路綠化,可使人產生美感;再次,城市綠化體現城市文化內涵的功能,它能夠營造出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公園、游園、廣場、綠地充滿豐富的文化內涵。
王建軍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依據修編的城市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堅持“規劃建綠、見縫插綠、協力植綠、保護開發”和“增喬木、添色彩、植地被、建精品”的原則,嚴格執行綠線管理制度和綠建指標規定,強化園林綠化行政管理的機構設置,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城市整體綠化水平和品位有了全面提升。
“城市園林綠化是一項利民工程,是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公益性事業。按照‘城區生態宜居,東部生態提升,西部生態修復’的思路,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抓好城區生態綠化工作。今年,我們將以工程建設為抓手,抓重點、解難點,著力提升城區的生態綠化水平,對市區部分游園廣場進行提升改造,增設無障礙設施、設置溫馨提示牌及對行道樹、綠籬草坪補植補栽,從而切實提升中心區城市綠量和綠化景觀效果,為建設生態許昌、美麗許昌盡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建軍說。
努力追尋生態文明目標———訪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尹富杰本報記者高偉山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就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作了專門表述。對此,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尹富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用環保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環境執法,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環境質量,推進科學發展,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我市將按照“城區生態宜居,東部生態提升,西部生態修復”的思路,推進林業生態、水生態建設,加強水源地保護、水污染治理,實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靜音工程,加強環境應急管理,確保環境安全,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
尹富杰介紹,我市將持續推進清潩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確保2015年實現清潩河變清的目標;抓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程,加大噪聲污染、輻射污染防控力度;抓好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治理;積極推進生態市建設;走生態農業的綠色發展道路。
“作為市環境監察支隊,我們將繼續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尹富杰介紹,我市將持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的環保專項行動,開展環境矛盾“大排查、大調處、大防范”活動,加強環境安全保障機制,實行嚴格的生態補償機制,強化污染減排倒逼機制。
“產業結構決定了發展水平。我們要著力發展少排放、少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企業。”尹富杰說,我市著力把好環評關,嚴格落實部分行業“五禁止五限制”的準入規定,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目前,我市只是進行了項目環評、規劃環評,今后我國將實施政策環評,把環保要求滲透入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他認為,還要提高全社會對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認知度,讓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實現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