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鄭州康達積極探索自閉癥融合教育創新模式


    來源:鄭州市金水區孤獨癥康復協會

    自閉癥也稱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其核心癥狀是社會交往障礙、行為刻板和興趣狹隘,通常有嚴重的語言溝通障礙,一般發病于3歲前,多見于男孩,男女發病率為4-6:1,且發病率逐年

    自閉癥也稱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其核心癥狀是社會交往障礙、行為刻板和興趣狹隘,通常有嚴重的語言溝通障礙,一般發病于3歲前,多見于男孩,男女發病率為4-6:1,且發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自閉癥病因不明、致殘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通過特殊教育和康復手段進行干預。國內大約只有10%的自閉癥兒童能夠在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大部分自閉癥兒童則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培智學校或者康復機構接受教育或者康復訓練。

    融合教育是自閉癥孩子走出自我封閉世界的關鍵,融合教育就是讓自閉癥兒童走進普通學校,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起上學,同時給自閉癥孩子設置個性化課程,讓專業老師給他們進行特殊訓練。

    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作為河南省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自閉癥康復機構,一直在探索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的創新模式,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志愿者及教師子女陪伴孩子訓練創設融合環境

    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在鄭州高校大學生志愿者、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的支持下,積極探索融合教育,幫助自閉癥兒童融入社會。

    為了訓練自閉癥兒童語言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每到周末或假期,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就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和教師子女陪伴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給他們創設融合教育的環境。

    開啟袖珍人融合教育模式

    2013年底,由平均身高不足1.3米的“袖珍人”組成的快樂精靈藝術團,在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進行表演,“他們外貌、聲音都與普通兒童相像,如果請他們來當老師,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會不會有效果呢?”見到“袖珍人”后,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主任張桂娥教授大膽設想。

    2014年3月,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招聘首批10名袖珍人老師,充當孩子玩伴,開啟“以殘助殘”袖珍人融合教育新模式。袖珍老師和自閉癥兒童相互“抱團取暖”,既可以利用袖珍人的“小巧玲瓏”來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集體,也可以讓“袖珍人”在這片星星的天空中找到自己的尊嚴,實現自己的價值。袖珍老師不僅多才多藝、肢體語言豐富,而且表演夸張、討喜,很多愛鬧脾氣從不說話的孩子也漸漸露出了笑臉。

    袖珍人融合教育課

    創辦袖珍人融合教育幼兒園

    目前,康達共有30多名袖珍老師,他們不僅經專業培訓取得了“自閉癥療育師”的資格,而且還參加了全國孤獨癥兒童康復教育人員上崗資格考試,獲得《孤獨癥兒童康復教育人員上崗資格培訓證書》。

    2015秋季開學,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將創辦一所袖珍人融合教育幼兒園,不斷創新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模式,為自閉癥兒童融入社會做出積極地貢獻。

    相關專題: 金夢彩虹----關愛星星的孩子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萬慶麗]

    標簽:融合教育 鄭州 模式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