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回眸河南“十二五”:水潤中原 物阜民豐


    來源:河南日報

    水與人類息息相關,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回眸“十二五”,我省水利建設昂首闊步、足音鏗鏘,極大地夯實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利基礎,注定要在中原治水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水利建設總投資

    保供水城鄉百業活力充盈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生產生活須臾不可離。為確保供水安全,我省通過建設水源工程、調水工程及連通工程,建立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不斷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家住鄭州市紫荊苑小區的陳鳳英老人,今年夏季用水高峰期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接水了,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帶來的新變化。丹江水讓鄭州市的供水更有保障,市自來水公司今年接到的用水投訴明顯下降。

    我省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主戰場,中原成則中線成。河南段渠道最長,約占總干渠長度的一半,此外,還面臨著工程難度大、開工晚、移民征遷任務重等棘手問題。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集全省之力確保工程順利推進。16.54萬移民舍小家顧大家,遠赴異鄉。十萬建設者在河南段千里干渠上集結,全力以赴、克難攻堅,千秋偉業如期完工。

    如今,清清丹江水不息奔流,潤澤廣袤華北大地。我省已有33個南水北調配套水廠正式“上崗”,7億多立方米丹江水為沿線城鄉生產生活注入強勁活力,1500萬群眾受益。按照規劃,我省今后年均受水37.7億立方米,中原發展有了更堅實的水利支撐。

    長期以來,部分農村地區群眾飽受水源短缺困擾,此外,由于工業污染和地質原因,還有許多農民面臨水質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我省全力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一座座村莊告別了用水難、用水不安全的歷史。

    全省采用城鎮供水管網延伸、興建中心水廠、分散供水等形式,形成以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為骨干,單村、聯村集中供水工程為補充的農村供水網絡,3000萬農村居民和630萬在校師生喝上了干凈水、放心水,是全國任務最重、要求最高、成效最大的省份。

    用好水三條紅線守住家底

    我省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有人曾這樣形象地描述:如果世界人均水資源是一滿杯水的話,我國人均水資源不過是一個杯底,而我省的人均水資源僅僅是杯底的1/5。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省用水需求與日俱增,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河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十二五”期間,我省著眼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出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及考核辦法,并完成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市)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能力“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的分解落實,構建了覆蓋全省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政策制度體系、控制指標體系、責任與考核制度體系,河南水資源開發利用進入以量定需、嚴格管控的新時期。

    “三條紅線”守住家底,用水方式加快轉變,水生態保護持續強化,我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建設美麗河南提供了水生態環境支持。

    “小區每個月可節水2000多噸。”鄭州市玫瑰花園小區項目負責人盧振聲說,該小區建設了一座污水處理站,能將洗浴洗衣用水回收利用,同時景觀湖靠收集雨水補給。

    鄭州、安陽等5個城市成為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全省用水效率明顯提升,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減少10%以上,節水水平居全國先進行列。已擁有5個國家級、10個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

    當時間的腳步行至今天,中原水利建設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一組數據描繪出未來水利建設的步伐:到2020年,全省供水能力達到290億立方米,用水總量控制在282.15億立方米以內,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不低于0.62……

    “‘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為重點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河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在省水利廳廳長李柳身的話語中,未來五年的中原水利圖景讓人滿懷期待。

    專家點評:水利建設為中原強基固本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

    自古以來人類逐水而居、依水而生,一部中華文明史,從某種意義而言也是一部中華治水史。

    今天,水利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還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我省是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旱災害頻仍的地區,水利建設意義重大。《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把水利列為六大基礎之一,作為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全力推進。

    農業的命脈在水利,水利對“中國糧倉”的作用至關重要。“十二五”期間,我省水利建設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糧食核心區建設提供了越來越堅實的基礎支持。同時,水利建設不斷提升我省的防洪減災能力,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優化修復水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水利是多箭齊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水利工程具有面廣量大、產業鏈條長、提供就業能力強的特點,水利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我省經濟穩增長、擴內需能起到明顯的支撐和拉動作用。

    同時,水利投資也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具有打基礎、謀長遠的作用,強化水利基礎能力建設將有利于培育發展新優勢。“十二五”期間,我省加快水利建設步伐,為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積蓄了更大后勁。

    今后,我省水利建設的進一步提速、水利改革的繼續深化,必將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提供更加強有力的基礎支撐作用。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岳秀山]

    標簽:十二 河南 水潤中原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