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河南新型城鎮化改革:傾力打造“新筋骨”


    來源:河南日報

    初冬時節,游覽開封。白天登龍亭逛翰院漫步古都大街小巷,舉目四望,滿城菊花在寒風中競相綻放;夜晚徜徉在鼓樓廣場,在數百個仿古造型的小吃攤前大快朵頤。開封的宋風宋韻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初冬時節,游覽開封。白天登龍亭逛翰院漫步古都大街小巷,舉目四望,滿城菊花在寒風中競相綻放;夜晚徜徉在鼓樓廣場,在數百個仿古造型的小吃攤前大快朵頤。開封的宋風宋韻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曾幾何時,開封何時能“開封”的呼聲不絕于耳。如今,開封和鄭州實現金融同城、電信同城,正朝著國際性旅游城市邁進。《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提出這樣的目標:“鄭汴一體化取得新進展,開封向新興副中心城市邁進”,讓古都開封再次迎來嶄新的機遇。

    落子一處,輻射周邊。鄭汴一體化,是我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大格局中的重要一子,也是城鎮體系規劃的重要一環。獲得國務院批復的城鎮體系規劃,勾勒出了我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筋骨”。

    鄭州航空港區成核心增長極

    作為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的主要內容,到今年11月底,飛行區工程和T2航站樓均通過民航局方面的行業驗收,標志著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飛行區和T2航站樓已具備投產運營條件,鄭州機場也因此正式邁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到今年年底,T2航站樓、鄭州至機場城際鐵路建成投用,屆時鄭州機場將成為航空網、高鐵網、公路網“三網融合”,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如果問什么是河南省搶占區域競爭制高點、創造競爭新優勢、實現發展新跨越的關鍵舉措?答案無疑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隨著鄭州航空港建設的全面鋪開,戰略效應日益顯現。

    中共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指出,鄭州航空港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主要是解決內陸省份在全球化背景下構建對外開放平臺,打造戰略突破口、核心增長極的問題。

    作為全國首個以航空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從誕生之初便備受矚目。港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春陽介紹說,今年以來,實驗區積極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確定“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十年立新城”的總體目標,確立“萬千百”工程,甄選“八大產業集群”,謀劃了“四大片區組團”,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

    羽翼漸豐的航空港區,成為河南省城鎮體系規劃建設的一大亮點,其輻射帶動作用顯著,有力地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省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前三季度,實驗區完成生產總值334.2億元,增長25.0%,高于全省16.8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6.66億元,增長31.6%,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8%,高于全省20.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完成309.03億美元,增長40.6%,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1.4%。

    中原城市群引領新發展

    年終歲尾,行走在鄭州市金水區劉莊街頭,機聲轟鳴,施工正酣,這里的拆遷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展開,按照規劃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由此,這個給外來務工者留下諸多回憶的城中村,將融入鄭州都市區的建設中,鄭州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按照鄭州、開封和鄭州航空港區“三位一體”的原則和1000萬左右人口規模拓展城市空間,我省加快鄭州都市區規劃建設和鄭汴一體化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800萬至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

    “2009年年底,我省把18個省轄市全部納入中原城市群。隨著我省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中原城市群不斷發展壯大,實力日益增強,成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中西部地區三大城市群之一。”省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許貴舫說。

    當前,以鄭州為中心,以米字形城鎮產業發展軸帶為支撐,涵蓋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8個省轄市市區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核心圈已初步形成,涵蓋安陽、鶴壁、濮陽、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9個省轄市市區的中原城市群1小時緊密圈正在加速形成,全省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向心發展、協調推進、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在此基礎上,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中心城區和城市組團產業合理分工、協同發展,引導各地根據自身特色,促進產業分工和專業化,全省64個中心組團在發展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城市服務業,提升地區性中心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效應,完善中心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

    大中小城市千帆競發

    到2017年,全省人均道路面積要達到15平方米,公共供水普及率達78%以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85%以上,綠地率達31%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這是我省實施提升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劃訂立的目標。

    大刀闊斧進行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提升計劃,原因何在?“我省縣城、縣級市數量多,影響面廣,縣級城市在全省城鎮體系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獨特作用。近幾年,全省縣級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占到總數的40%左右,對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和加快城鎮化進程有著重大影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裴志楊說,以產業集聚區、“兩區”建設為科學載體,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帶來了城鎮化的大發展。

    11月10日,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發布了一年一度的省百強鄉鎮名單。“百強鄉鎮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城鎮化水平較高。”調查隊隊長劉明憲說,“我省促進小城鎮集聚式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重要節點作用,著力推動土地集約利用、人口集中居住、功能集合構建。”通過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梯次推進、集聚發展,我省支持全省308個中心鎮率先發展成為“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示范鎮,帶動廣大農村地區全面發展。

    《省政府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目的在于引導村民依法有序進行住宅建設。這是我省堅持“政策引領、規劃先行、突出主體、保障權益、規范有序、拓展創新、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我省不斷探索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途徑,新農村建設成為我省城鎮體系中的末梢神經。

    隨著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加快建設,城市群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格局逐漸形成,我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現代城鎮體系日臻成熟。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岳秀山]

    標簽:城鎮 河南 新筋骨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