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城鎮化改革:中原城市群成“領頭雁”
2015年12月10日 10:37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徐東坡 王冠星
近年來,鮮切花企業紛紛入駐鄢陵,鮮花種植達到萬余畝,花卉產業實現升級,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了強勁產業支撐。而這得力于鄭州綜合性交通樞紐的不斷形成,為鄢陵鮮切花飛入國際市場插上了“翅膀”。 這是中原城市群帶
近年來,鮮切花企業紛紛入駐鄢陵,鮮花種植達到萬余畝,花卉產業實現升級,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了強勁產業支撐。而這得力于鄭州綜合性交通樞紐的不斷形成,為鄢陵鮮切花飛入國際市場插上了“翅膀”。
這是中原城市群帶動效應的一個縮影。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構成城市的集合區域,法國地理學家戈德曼曾說,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必然成為21世紀人類文明的標志。
我國現有長三角、珠三角7個國家級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其中之一。中原城市群自提出構想以來,對我省各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正成為我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領頭雁”。
一張藍圖描繪河南城鎮化新未來
十幾年前的開封,各項經濟指標居全省倒數,而今,鄭汴產業帶一線牽兩城,汴西新區與鄭州新區隔空相望,開封經濟實力有明顯提升。這場巨變,開始于中原城市群的發展,鄭汴一體化的推行。
2003年,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做出了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的決策,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構想,為我省開辟了一條城鎮化“突圍”之路。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過去很長時間里,我省各城市普遍實力不強,缺少特大城市帶動,且城市發展始終沒有形成合力,城鎮化率水平不高。這已經成為制約河南經濟發展的瓶頸。
基于這樣的事實,我省提出了發展中原城市群的構想并不斷豐富其內涵,通過城市聚合發展,打造中部區域隆起地帶。
2006年我省批準實施了《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中原城市群9個中心城市的空間布局,2008年提出進一步完善中原城市群規劃,著力構建“一極兩圈三層”現代城鎮體系。2009年,我省又明確提出將全省18個省轄市納入中原城市群,開拓了城市群發展空間。今年,我省又提出構筑“一區三圈八軸帶”的空間發展格局,中原城市群建設“藍圖”進一步完善。
規劃實施以來,中原城市群整體上呈現出要素聚集、內外聯動、合作共贏、加速崛起的態勢,對全省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為全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根據省統計部門的數據,2003年我省城鎮化率只有27.2%,到2014年底達到了45.2%,年均提高1.64個百分點,比全國同期年均1.29的增幅高0.35個百分點。我省城鎮化率與全國的差距不斷縮小。
隨著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其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將中原城市群列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中西部地區三大跨省級城市群之一。
“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規劃,為我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為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耿明齋說。
一張路網編織新型城鎮化夢想
12月6日,鄭州的趙先生乘鄭開城鐵去開封見朋友,他感嘆地說,鄭汴兩城日益接近,他與朋友就像在一座城市。隨著鄭汴一體化的推進,兩城之間已“條條大路通羅馬”,交通一體框架逐漸形成。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認為,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是城市群發展的基本條件,交通引導城市、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發展,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使人員和物資的流通更加便捷,擴大了就業空間,從而改變了人們城市化的觀念。
在中原大地上,“米”字形高鐵網逐漸成形,鄭汴、鄭焦等城際鐵路也不斷連通,全省所有縣城實現20分鐘上高速公路……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省干線公路為依托,“鐵公機”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框架,為中原城市群疏通了“奇經八脈”。
隨著交通網絡的完善,鄭州半小時都市圈逐漸形成,高速鐵路與城際鐵路與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串起1小時出行圈,“米”字形高鐵將中原城市群輻射層9市相連,并通往周邊省份的城市。而高速公路則將縣城和鄉鎮與中心城市緊密相連,使域內城市享受到現代交通帶來的資源配置優勢。這也為構筑“一區三圈八軸帶”的發展格局奠定了基礎。
在“通經”基礎上,中原城市群還要“活血”,優化產業作為基礎,以產興市,市產互動,以完善城市功能。我省堅持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以優化城市形態、提升現代服務功能為重點,壯大經濟實力,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高端服務能力,發揮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和帶動效應。
同時,我省發展壯大地區性中心城市,加強產業和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引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了一批城市綜合體、商業樓宇、特色商業街和現代專業市場。我省還積極推動中心城市緊湊型、組團式發展,將中心城區周邊64個符合條件的縣城、縣級市市區和特定功能區納入城市組團范圍,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
“事實表明,‘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和中原城市群符合實際,使我省城鎮化進程實現了質的跨越,為后來國家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提供了示范標本。”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說。
中原城市群引領河南城鎮化發展新高度
徜徉在鄭東新區,高樓林立,車輛川流,誰曾想,十幾年前這里還遍布池塘和稻田。而原是萬畝棗林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僅幾年間,已成為入住50多萬人的航空新城。
今年底,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即將投運,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航空、鐵路、公路三網聯合、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體系正加快形成;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也在加快推進,國際貨運航線已有31條;內陸開放優勢加速形成,鄭歐班列頻次不斷增加,口岸大通關建設初見成效;現代產業集群培育初見成效,與航空運輸緊密關聯的智能終端、現代物流等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智能終端研發制造基地加速形成,預計今年手機產量將突破2億部,占全球出貨量的七分之一。
“實驗區落戶鄭州,首開中國航空經濟大發展的先河,實施以航空經濟帶動戰略,從而使中心城市地位實現了質的飛躍,對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示范意義。”省社科院院長張占倉說。
產業為基、以人為本,產城互動,同樣的模式在其他城市復制。隨著中原城市群規劃的落實,區域內城鎮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鎮化進程不斷提速。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度全省百強鄉鎮名單中,僅中原城市群就有69個鄉鎮進入名單。
中原城市群人口吸納能力進一步增強。至2014年底,鄭州市城區常住人口接近600萬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地位進一步凸顯;洛陽達到250萬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平頂山超過100萬人,開封、安陽、新鄉等市都接近100萬人;各縣平均人口超過16萬人。
中原城市群地位日益提高,已成為我省與周邊城市加強多領域合作,支撐中部崛起、引領中西部發展的重要支撐平臺。2013年,中原經濟區涉及的32個省轄市簽署了共同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城際聯動不斷加強,在基礎設施、信息平臺、旅游開發、生態建設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不斷呈現。
中央“十三五”規劃的建議還提出,在拓展區域發展空間方面,要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這為中原城市群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作為古絲綢之路起始節點,我省正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龍頭、以中原城市群為平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為加快河南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實現中原崛起的目標而努力。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