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河南新型城鎮化改革:創造平等統一新型城鄉關系


    來源:河南日報

    “住的小洋樓,門前大馬路,手頭有存款,吃喝不用愁。”12月7日,家住中牟縣雁鳴湖鎮韓寨社區的74歲老人韓存禮如此形容目前的生活狀態:從環境臟亂差的農村搬進整潔干凈的新型社區,“做夢都沒想到,現在越過越

    “住的小洋樓,門前大馬路,手頭有存款,吃喝不用愁。”12月7日,家住中牟縣雁鳴湖鎮韓寨社區的74歲老人韓存禮如此形容目前的生活狀態:從環境臟亂差的農村搬進整潔干凈的新型社區,“做夢都沒想到,現在越過越年輕了。”

    中牟縣只是我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與傳統城鎮化城鄉二元分割的特征相區別,新型城鎮化‘新’就新在城鄉統籌、城鄉一體。”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近日表示,城鄉統籌最重要的是要沖破城鄉二元體制的“籬笆”,通盤考慮和配置各種資源,加大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

    政府主導力補農村投入欠賬缺口

    “改造過后,家里的電器都能同時使用了,我再也不為用電問題發愁了。”11月30日,在許昌縣靈井鎮靈北村,看著改造一新的低壓線路,村民張志永感嘆道。今年,許昌市共有4.2萬戶客戶徹底告別低電壓困擾,用上了舒心電。

    長期以來,河南農村電網整體薄弱,用電“卡脖子”現象始終困擾著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滿足農民群眾大幅提高的生產生活水平對電力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消除因電網滯后而橫亙在城鄉之間的“新鴻溝”,自2010年7月以來,我省先后投資230多億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使所有縣域全部實現了110千伏“雙電源”供電,農村電網綜合電壓合格率超過98.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除了電力“鴻溝”,多年來,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欠賬多、缺口大,補足短板的關鍵是建立長效投入機制。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規劃體制,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管護和運營。

    具體到我省,近年來,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強化政策引領,重點圍繞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制定了新型城鎮化建設政府引導政策、獎勵政策、土地政策、投融資政策和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政策,為城鄉一體化鋪路。

    農村公路建設既是關系經濟發展的“大交通”,也是關乎農民群眾幸福的“大民生”。“十二五”期間,我省全面實施“縣縣暢、鄉鄉聯”工程,啟動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鄉村通暢工程,預計五年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4.6萬公里、橋梁21.8萬延米,全省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3萬公里。

    教育方面,我省啟動實施了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有效改善農村基礎教育基本辦學條件;醫療衛生方面,爭取使每個縣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水平,每個縣(市、區)有3至5所中心鄉鎮衛生院達到標準化水平,每個行政村都有標準化村衛生室。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改造農村危房100萬戶,解決260余萬戶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問題,3000多萬農村居民及農村學校師生喝上安全放心水……

    “新型城鎮化決不意味著讓農村凋敝,不能走過去農村資源過度向城市轉移的老路,而應實現城鄉之間協調發展,使城市和鄉村、市民與農民能夠平等分享城鎮化的成果。”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張建軍表示,走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關鍵在于創造平等統一的新型城鄉關系,營造城鄉互動發展的制度環境,使城鄉之間相互吸引、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示范區建設打造城鄉一體化樣板

    濮陽市北部,正在建設中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已初步展現出秀美身形,東湖、西湖碧波蕩漾。衛都大橋是該市第一座跨湖音樂大橋,夜晚來臨,如夢如幻的美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游玩。近年來,濮陽以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為龍頭,加快城中村和老城區改造,加速公園、城市綠地的綠化美化和河道、水庫等城市水系綜合治理,一個山疊翠屏、水映綠岸、路環綠帶、宜居宜業的示范區正逐步呈現在世人面前。

    “建設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是加速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重要舉措。”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表示,這有利于實現三次產業相互促進、城鄉發展相互依托,形成新的增長點;有利于統籌城鄉各類資源,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綜合競爭力。

    城鄉一體化既是發展問題,更是改革問題。201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關于建設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堅持復合型發展先進理念,充分發揮區域綜合優勢,推動城鄉統籌布局、產業融合鏈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衡覆蓋、生態共建共享,打造率先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綜合實驗示范樣板區。

    以洛陽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為例,該示范區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全部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同時,按照農業生產、生態建設、休閑觀光融合發展的思路,加快現代都市生態農業建設步伐。目前,該區擁有千畝以上的農業生態文化旅游園區達38個,土地經營規模達7.5萬畝,占示范區流轉土地面積的73.5%。2014年,洛陽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344.4億元,城鎮化率達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7257元和11265元。

    讓農民在家門口享受城市生活

    今年“雙十一”,讓長葛市官亭鄉尚莊村村民尚寧又興奮了一把。尚寧祖孫三代以做養蜂器具為生,爺爺那時做出的搖蜜機只能賣到附近幾個村,“現在通過網絡和快遞,足不出戶就能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今年收入二三十萬元不成問題。”尚寧說,快遞下鄉給這個以養蜂器具聞名全國的淘寶村帶來了新商機,現在村里有各類快遞公司近10個;為了搶業務,半年前長葛郵政局也在這里設立了常駐快遞網點。

    隨著我省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農村消費需求顯示出強勁的潛力。前不久召開的河南省“互聯網+”開放合作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是我省實施“互聯網+”行動的重點方向,農村電商為農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和自己創業的平臺,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加速完善農村交通物流、信息網絡等各類支撐條件,徹底改寫了農村無法購買優質商品、無法接收快遞的歷史,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也能過上城市人那樣的高品質生活。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12日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而這一點正在我省美麗鄉村建設實踐中得到體現和驗證。

    11月中旬,洛陽市民李克中帶著妻子、女兒來到濟源市王屋鎮五里橋村,入住一家農家樂賓館。剛下車,全家就被眼前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所陶醉,一排排古樸典雅的農村住宅在田間顯得格外漂亮。“現在是休閑旅游的時代,趁著周末或節假日回歸自然,嘗嘗原汁原味的農家菜肴,挺愜意的。”李克中說。

    “現在農村可跟以前不一樣了,污水處理設施、健身廣場、垃圾中轉站等應有盡有,我們村離旅游景點近,還有條件發展農家樂,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五里橋村二嫂農家飯店女老板麻艷麗一邊幫客人準備飯菜一邊驕傲地告訴記者。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了協調發展理念,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務之一。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讓農民不出家門就過上城市生活,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相關專題: 豫未來 開新局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岳秀山]

    標簽:城鎮 新型城鄉關系 河南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