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河南 > 環保

    “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郟縣:創新理念 將“綠色拼圖”鋪滿園


    來源:中原網

    郟縣地處河南省中部偏西,是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一代謀圣張良的故里。

    原標題:“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郟縣:創新理念將“綠色拼圖”鋪滿園

    郟縣地處河南省中部偏西,是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一代謀圣張良的故里。4月21日,省委網信辦、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開展“生態文明媒體行”網絡主題活動的第二站來到了平頂山市郟縣。重點采訪這里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情況。看郟縣如何就露天礦山治理“對癥下藥”?

    據介紹,近年來郟縣提出了“綠滿郟縣、綠秀郟縣、綠美郟縣、綠富郟縣”奮斗目標。實行“區內修復、區外補償”雙規機制,督促礦山企業主動認領生態任務,擔當社會責任,強力推進露天礦山治理和生態恢復工作。

    創新治理模式:“區內修復、區外補償”雙軌制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郟縣充分調動鄉鎮村、企業和社會積極性,因地制宜、因礦施策,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大力探索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責、群眾參與、專業指導”的恢復治理新模式。實施“區內修復、區外補償”雙軌制,明確要求所有持證生產礦山礦區內無條件修復,礦區外延500米無條件補償(不足的必須異地補償)。同時要求常綠樹種必須在80%以上,成活率必須在70%以上。

    對礦山企業實行“三書約束”,即:簽訂《依法依規開采承諾書》、《依法依規開采告知書》、《問題整改通知書》。督促礦山企業按照采礦許可證批準的開采方式、開采礦種及批準的《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礦區范圍內的礦產資源,規范開采秩序。通過創新工作機制,解決了“錢從哪里來、樹往哪里栽”的根本問題。

    持續加壓:拆舊復墾為昔日礦山披新綠

    充分發揚郟縣拆舊復墾精神,采用拆舊復墾成功經驗,像抓拆舊復墾一樣抓礦山綠化。縣自然資源部門會同縣督查部門,采取周通報、月排名等方式,督促各涉礦鄉鎮開展無主坑口恢復治理工作,督促各礦山企業加快區內修復和區外補償進度;明確工作要求,對進度緩慢、不能按時完成復綠任務的企業,一次通報,兩次警告,三次責令停產整頓;對落后的鄉鎮進行通報,并計入年終考核成績。

    通過不懈努力,“區內修復露天礦區披新綠、區外補償昔日荒山綠滿園”的面貌已初步形成,東蛇山、中蛇山、西蛇山、蓮花山、蛤蟆山、石厥山、二龍山、紫云山、仙女寨、梁家溝、魯醫河兩岸已累計植樹200多萬棵。特別是利用去冬今春植樹季節,全縣累計投入1.2億元,完成恢復治理及生態補償2.04萬畝。以前的荒山禿嶺,如今已經“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受到了國家和省、市自然資源部門的高度認可,被人民網、中國礦業報、河南日報、資源導刊等新聞媒體相繼報道,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郟縣礦山修復和生態補償取得的成效,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是礦山企業擔當作為的結果、是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的結果。

    下一步,郟縣自然資源局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部門實際,發揮部門優勢,全面落實責任,強化日常監管,繼續強力推進礦山環境綜合整治,為實現“綠滿郟縣、綠秀郟縣、綠美郟縣、綠富郟縣”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張思沛) 

    [責任編輯:陳欣欣]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今日看點

    鳳凰新聞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