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河南 > 環保

    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來源:和訊網

    洛陽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北靠太行,風光秀美,古今輝映,這是一座宜居宜商的希望之城。4月22日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原標題:邊開采邊治理,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洛陽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北靠太行,風光秀美,古今輝映,這是一座宜居宜商的希望之城。4月22日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邊開采邊治理,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洛寧縣委副書記、縣長周東柯介紹情況

    近年來,洛寧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綠色礦山建設作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緊緊圍繞退礦還綠、探礦護綠、采礦復綠的工作思路,全縣綠色礦山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推進礦山復綠

    堅持邊開發、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進行生態的修復再造,嚴格落實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督促指導各企業因地制宜對損壞山體、尾礦庫等進行復墾披綠和恢復治理,對礦區開采區、生成區、生活區、辦公區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目前,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綠化治理礦區面積32平方公里,栽植樹木760萬株、撒播草籽300余公斤。

    加快“綠色礦山”項目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目前,總投資1.5億元的河南省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月亮溝礦區“綠色礦山”建設項目已經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該項目共完成7座攔渣壩、5個廢石場,35000㎡覆土綠化、5條主要防排洪隧(管)道、5600余平方礦區綠化等工程。

    推進礦山綠色升級改造,提升發展競爭力

    以綠色礦山建設為契機,以安全生產、環保達標、節能減排為切入點,不斷加大對綠色礦山企業在享受礦產資源、建設用地、財稅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督促企業實施技能改造和環保達標工程,落實綠色開采、清潔生產等規范要求。

    新安縣境內礦藏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種達20余種。邊開發邊治理,新安縣積累了豐富的環境治理經驗。

    邊開采邊治理,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新安縣縣長陳功介紹情況

    分類治理,壓實責任

    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是新安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新安縣3000余畝礦山由“灰裝”變“綠裝”。

    全縣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缺,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按照“有坑主找坑主,無坑主找企業,無企業找屬地”的原則,明確任務,壓實治理責任人。

    新安縣按照“一坑一策”的原則,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限期完成治理任務。

    邊開采邊治理,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河南省生態文明媒體行走進洛陽洛寧縣與新安縣

    新安縣廢礦區復墾圖

    治理恢復工作根據不同地貌根據不同地貌及裸露掛白情況,采取平整土地、客土回填、播撒草籽、種植樹苗和藤類植物等措施,達到全面復綠效果。能恢復成耕地的,盡量恢復成耕地,確保全縣耕地面積基本穩定。

    綜合施策,強力攻堅

    由于我縣礦山開采歷史悠久,且部分礦山企業在開采中存在重開采、輕治理的思想,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不夠重視,歷史欠帳較多,涉及的矛盾大,治理困難重重。為使治理工作扎實有效開展,順利進行,我們從三個方面發力,綜合施策,強力推進治理工作。

    縣國土資源局實行班子成員分包鄉鎮制度,要求每一名班子成員每天都必須到現場進行督導協調,及時與鄉鎮、企業溝通,實現了治理工作日日有進度,天天有新貌。對部分重點礦區、礦點,縣國土資源局派專門執法人員,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重點監管,嚴防非法采礦行為發生。

    嚴格執法,聯審聯批,建立治理工作長效機制

    為切實加強源頭管控,我縣采礦準入機制,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從嚴控制礦業權。對申請開(復)工的非煤礦山企業,由縣礦產品領導小組各相關成員單位(國土、環保、林業、水利、公安、安監)現場察看,聯審聯批,共同把關。手續齊全、土地復墾保證金足額繳納到位,并達到環保要求,安裝噴淋設備,進行濕法作業的給予復工驗收,否則不得恢復生產。

    同時,大力轉變礦山開采方式,凡能夠轉為非可視面開采的,要限期轉入非可視面開采,不能轉為非可視面開采的,必須采用階梯式開采方式。

    [責任編輯:陳欣欣]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今日看點

    鳳凰新聞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