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麥田“守望者”茹振鋼:把小麥話語權(quán)抓在中國人手里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作為河南科技學院教授,全國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由茹振鋼培育的小麥品種“矮抗58”播種面積最多時占全國小麥播種總面積的十分之一。2014年,他因在小麥育種上的杰出貢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被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原標題:麥田“守望者”茹振鋼:把小麥話語權(quán)抓在中國人手里

    茹振鋼從小挨過餓。他對小麥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兄弟姐妹多,小時候沒吃過幾頓飽飯。”

    茹振鋼1958年出生于河南沁陽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他從童年到少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吃飽飯。

    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二年,茹振鋼從當?shù)?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為了實現(xiàn)兒時夢想,他填報志愿時選擇了農(nóng)業(yè)院校。

    茹振鋼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李志全攝

    畢業(yè)即投身農(nóng)業(yè),他夢想著有一天,讓更多的人吃飽飯,不讓父老鄉(xiāng)親們餓著肚皮過日子。

    如今,這個夢想早已照進現(xiàn)實。

    作為河南科技學院教授,全國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由茹振鋼培育的小麥品種“矮抗58”播種面積最多時占全國小麥播種總面積的十分之一。2014年,他因在小麥育種上的杰出貢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被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擠掉洋品牌,讓農(nóng)民種上自己當家做主的小麥品種,走到哪里都有說不出的自豪感!”茹振鋼自豪地說。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在茹振鋼看來,“中國人必須牢牢掌握住小麥的話語權(quán),才能把糧袋子抓在自己手里。”

    育出好種子,也成為茹振鋼30多年來孜孜不倦的追求。

    為了確保科研數(shù)據(jù)的完整和準確,幾十畝的實驗小麥,他曾一株株地手工脫粒,風里雨里,一干就是個把月。

    暑去寒來,他走了一村又一村,厚厚的筆記本上記錄著不同地區(qū)小麥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記下了各地區(qū)主要小麥品種的生物特點及生產(chǎn)水平。

    無論是小麥剛?cè)胪恋那锒竟?jié),還是熱浪滾滾的麥收之際,田野里總會出現(xiàn)他的身影。他對小麥如癡如醉,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麥田“守望者”。

    熟悉茹振鋼的人都開玩笑說:“茹教授和小麥可有感情了。”每年大年初一,茹振鋼上午回老家過年,下午就忍不住趕回實驗室。“一年365天,我一天也離不開小麥。”他說。

    正是因為對小麥的這份癡這份情,使茹振鋼在小麥育種和推廣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

    針對中國最大麥區(qū)——黃淮麥區(qū)的生態(tài)特點和生產(chǎn)需求,先后培育并推廣了百農(nóng)62、百農(nóng)64、百農(nóng)160、矮抗58、百農(nóng)418和百農(nóng)4199等一系列小麥新品種。特別是矮抗58小麥新品種,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截至到2016年累計種植面積近3億畝,增產(chǎn)小麥121.1億公斤,增產(chǎn)效益達300多億元,為國家糧食核心區(qū)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茹振鋼并沒有因此止步。在他看來,解決中國人吃飽的問題后,還要考慮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問題。

    工作中的茹振鋼(資料圖片)

    他帶領團隊培育出的高光效小麥新品種“百農(nóng)4199”,既能增產(chǎn)增收,還能“讓老百姓吃出幸福感和媽媽的味道”。

    “這是一個‘上班早、下班晚,中午還不偷懶’的小麥新品種。”茹振鋼風趣地稱之為“智慧”品種。

    為了給糧食生產(chǎn)儲備新成果,他又在雜交小麥領域獲得重大突破。他表示,該雜交小麥對于大幅度提高國內(nèi)小麥綜合生產(chǎn)能力、搶占高技術(shù)種業(yè)制高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選十九大代表,我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年近花甲的茹振鋼,如今仍像年輕時一樣,經(jīng)常吃住在實驗室。

    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jié),茹振鋼還在為新的科研項目忙個不停。談及此,他說這是為了到時能一心一意參會。

    接受記者采訪時,茹振鋼反復強調(diào),“一定要把小麥的話語權(quán)抓在中國人手里,把糧袋子抓在手里!”

    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志全

    [責任編輯:馬敏]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今日看點

    鳳凰新聞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