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主要目標提前實現
隨著林業發展方式轉變步伐不斷加快,一幅綠色中原、生態中原的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據省林業廳統計,目前河南省森林面積已達5680萬畝,林木蓄積量1.3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2.68%,123個縣建成林業生態縣,林業總產值超過940億元,林業生態省建設主要目標提前實現。
河南省從2008年開始,林業生態省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到2011年,全省完成工程造林1926萬畝,是之前4年工程造林的近兩倍,并實現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
“生態文明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標志。中原經濟區建設要做到‘兩不犧牲’,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必須以領導方式轉變促林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林業生態省建設步伐,實現綠色增長。”省林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劉有富說。
向“森林海洋”要生態效益。近年來,全省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啟動了山區生態體系、生態廊道網絡建設、環城防護林和村鎮綠化等一批省級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扎實推進伏牛山、桐柏大別山、太行山山地生態區和平原生態涵養區建設,構建沿黃生態涵養帶、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促進了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為中原經濟區構筑起功能完善的綠色生態屏障。
與此同時,集體林權主體改革基本完成,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激發了山林前所未有的活力。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啟動,活化了造林機制,開創了多種投資主體參與林業建設的新局面。創新林業建設資金投放形式,實行“以獎代補”,提高了林木成活率,極大地調動了林農投身林業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經完成山區綠化210.7萬畝,森林撫育190多萬畝,為6500多公里生態廊道鑲上了“綠邊”。
豐茂的森林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中心評估顯示,河南省森林資源年吸收二氧化碳8446萬噸,相當于全省工業用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3%,全省林業生態效益總價值4590.66億元,相當于全省GDP的五分之一。
向農田防護林網要糧食。林業生態省建設,推動了以農田林網為主,多樹種、多林種、多功能相結合的綜合性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完善升級”。
各地緊緊圍繞高標準良田“百千萬”工程建設,統籌林糧發展,新建高標準農田防護林300多萬畝,平原地區網、帶、點、片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系基本形成。全省農田林網、農林間作控制面積已達8500萬畝,控制率達90%以上,為糧食連年增產增效“保駕護航”。
近年來,河南省在沙丘沙荒地上大力營造防風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高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和農林間作,全省沙化土地面積逐年減少,基本消除了干熱風等自然災害。全省24個糧食生產重點縣中,8個都曾是風起揚沙的沙區縣。省農科院長期監測表明,農田林網內風速平均降低35%~40%,蒸發量減少10%。與相同條件農田相比,林網營造的小氣候可使農作物平均增產10%以上。以全省年糧食產量1000億斤計算,每年可貢獻糧食百億斤。
向林業產業要增收。按照林業生態省建設確立的“抓好八大生態工程,建設四大產業工程,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河南省積極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拉長林業產業鏈條,用材林及工業原料林工程、經濟林工程、園林綠化苗木及花卉工程等林業產業工程建設快速發展,促進了林業產業與生態建設協調發展。
目前,全省林產品加工企業已超過1.4萬家,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板、林紙、茶葉、林藥等一批林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總產值達940億元。在濮陽,林下經濟已經實現年產值15.5億元,讓全市農民增收5.9億元。在杞縣鹿臺崗村,農民人均擁有各類樹木200多株,相當于人手一張“綠色存折”。
依托林業產業發展的好態勢,茶葉、花卉(木)、中藥材、林產品等已躋身今年河南省重點打造的11類農業產業化集群。依據剛剛出臺的林業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意見,今年河南省將進一步提升林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到2020年,全省僅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林業產業集群就將達15個。
相關新聞: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