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首頁 手機鳳凰網 新聞客戶端

    鳳凰衛視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鄉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鄉愁

    城鎮化是大時代的縮影,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結局。

    打車軟件,想說愛你不容易

    打車軟件,想說愛你不容易

    “打車軟件”的出現,沖擊了傳統“招手停”式打車方式。

    別被匯率“下”一跳

    別被匯率“下”一跳

    人民幣的貶值究竟會牽動我們生活的哪些花銷?

    鄭州200多萬人騎電動車 暢通規劃只字不提

    2012年09月12日 07:11
    來源:大河報 作者:鄭松波

    字號:T|T
    0人參與 0條評論 打印 轉發

    專家認為:明確電動車路權,管理層才能避免“視而不見”的尷尬境地

    核心提示

    公交車、小汽車、地鐵、出租車、自行車……《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征求意見稿)》中,各種車都提到了,唯獨缺少鄭州市民出行的一大主力——電動車。

    電動車從誕生之日起就身陷尷尬境地,姥姥不疼——至今沒有合法的名分,不算機動車,也不算非機動車,不登記,沒保險;舅舅不愛——寬度動輒幾十、上百米的城市道路上,卻沒有它可走的車道,停車也只能扛著“鳩占鵲巢”的罵名,占用人行道。

    近日,《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新國標正式實施,時速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40公斤的電動車被作為輕便摩托車納入機動車管理,但這項國標在鄭州暫不實施。這些年,和電動車有關的各項標準、辦法、法規有很多,但就是無法落地,難道電動車在鄭州真成了“無解”的難題?

    【現狀】

    鄭州市每天大約有兩百萬人騎電動車出行

    就在無車族盼望著成為有車一族的時候,鄭州許多有車族反而選擇騎電動車了。

    馮女士在省會一家媒體上班,平時的代步工具是一輛小汽車,但最近她不開車了,改騎電動車。她告訴記者:開車經常走金水路,但金水路幾乎常常堵車,特別是中州大道至未來路一段,好幾次到紫荊山附近采訪,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出發,還總是遲到,加上油價總是在漲,所以就改騎電動車了,到紫荊山半小時就夠了。

    在經三路一家公司上班的尹律師也是改騎電動車的有車一族。他說每天上班找停車位就得花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騎電動車就不存在停車難的問題。現在他只有在天氣不好,或者去見重要客戶的時候才開車,其余都是騎電動車出行。

    由于電動自行車自由購買,不用登記,因此鄭州市到底有多少輛電動車,目前沒有準確的數據。2006年,鄭州市城調隊統計鄭州市區有近六成的家庭擁有電動自行車。據保守估計,目前鄭州市區的電動車保有量應在200萬輛以上,且仍在增加之中。也就是說,鄭州市每天約有兩百萬人是靠電動車來解決出行問題,電動車已經成為鄭州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了。而電動車出行違章嚴重,大量占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近四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涉及電動車。

    【探因】

    為啥鄭州市電動車格外多?

    放眼全國,似乎很少有大城市像鄭州這樣,擁有如此多的電動車。

    網友“四葉草”認為:鄭州市地勢平坦,這一優勢給了電動車更大的發展潛力。同時電動車的整體產品價格呈下降趨勢,普通型價格在1500到2500元之間,豪華型價格在3000元左右,其價格是很適合普通鄭州家庭的。

    鄭州市市政管理處養護管理科閆磊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去西安學習,發現那里的電動車很少,對比之后,他認為原因是西安的城市框架比鄭州市大許多。在鄭州,絕大部分人的出行靠電動車40分鐘以內可以解決。市民出行時,電動車充滿電既能去、也能回,同時受交通擁堵的影響比開車、打車、坐公交等都小,所以選擇騎電動車的人會越來越多。如果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電動車的電量還不夠跑一個來回呢,自然選擇的人就會少。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交通擁堵是全國許多城市都面臨的問題,具體到鄭州市,有一些問題是其他城市也面臨的,而有些問題則有明顯的鄭州特色。比如鄭州市的外向性和吸引力是河南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其地位無可替代,這就造成鄭州市必須承載大量外來人口帶來的壓力,近些年,鄭州市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外來人口不斷增加,且以農業人口為主,收入相對不高,因此非機動車輛多于同級別城市,對道路的需求也多于同級別城市。

    【疑問】

    解堵措施中電動車為啥總“缺席”?

    縱觀近年來鄭州市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幾乎難覓和電動車有關的內容。

    2007年,鄭州市規劃局、鄭州市規劃勘查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白皮書》,作為鄭州今后3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具體內容包括構建城區核心路網,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新建107國道;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電動車沒有涉及。

    2010年7月,時任鄭州市長的趙建才宣布投資200億元,利用三到五年時間根治鄭州市的交通擁堵,具體措施包括道路橋梁建設、增加BRT公交車及公交場站、完善路網等。當時市政府為此召開媒體座談會時,有媒體曾提出應把對電動車的管理和規范納入解堵措施,但沒有得到回應。

    而最近公布的《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征求意見稿)》中,出租車、公交車、地鐵、小汽車、自行車、步行等各種出行方式都被提及,但電動車依然“缺席”。

    鄭州市暢通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對電動車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制定措施時無法可依。

    【分析】

    身份不明,數量龐大,

    管理陷入尷尬境地

    事實上,電動車的管理和規范并非無法可依。

    今年9月1日起,《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新國標正式實施,時速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40公斤的電動車被作為輕便摩托車納入機動車管理,交警部門將對符合機動車標準、同時具有工信部及公安部機動車公告的產品受理注冊登記,駕駛者要辦理上牌照、考駕照、買保險等手續后才可以合法上路。不過鄭州警方對此回應稱,目前鄭州配套新國標的電動車管理辦法尚未出臺,警方將暫不執行新規定。

    2011年,省公安廳起草了《河南省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對電動車的生產管理、市場準入、登記管理、路面管理等進行明確規范,但是因電動車涉及眾多群眾利益,對目前在用的超標電動自行車,通過以舊換新、折價回購、發放報廢補貼等平穩過渡的原則尚未確定,該辦法仍在討論和修訂中。

    200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明確規定:“鄭州市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內行駛的電動自行車都必須辦理登記,未經登記不得上路行駛。具體由交警部門負責電動自行車登記管理。”但由于種種原因,時至今日,給電動車上牌依然“停留在口頭上”。

    市民閆先生認為:按照新國標,鄭州市絕大多數電動車都將被認定為輕便摩托車,而鄭州“禁摩”已經多年,政府把電動車當摩托車禁了,顯然不可能。如果承認了新國標,那么電動車就能合法地走機動車道了,這是城市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這就是鄭州為什么無法執行新國標的原因。

    “事實上,電動車不光是老百姓在騎,也是很多行業的運輸工具,比如餐飲速遞、郵政、快遞、報刊發行、社區醫院的片醫、治安巡邏隊員等都在使用。因為涉及人口眾多,利益群體廣泛,其中相當一部分又是弱勢群體,禁和不禁政府都不愿或不能選擇,只好暫時聽之任之。”有人分析說。

    【建議】

    明確其路權,

    發展公交減少其數量

    “電動車管理的難題實際折射了鄭州市目前城市交通中路權分配不公的問題。”省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早些年鄭州市中心城區相當一部分道路的機動車道拓寬,是通過壓縮甚至取消慢車道來實現的。我們把70%以上的道路資源分配給了出行效率最低的小汽車,剩下的30%中公交車又占去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行道又大量地被停車占據,關系到百萬人口出行的電動車面臨無路可走的境地。”

    該專家認為:鄭州市要想像“禁摩”一樣“禁電”,顯然是不可能的。與其任由電動車泛濫,不如明確其身份,給予它明確的路權。在條件適合的道路上劃出電動車道,這是對其進行規范管理的前提條件,有了權利再明確其義務,人們也更好接受一些。

    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電動車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的市民張大鵬認為:“鄭州市的城市交通是以小汽車為中心設計的,非機動車尤其是電動車,從規劃上就處于最弱勢的地位,甚至《白皮書》上連提都沒提。鄭州市應正視電動車在市民出行中的作用,維護車主的出行權益,如果把電動車作為中心之一來設計交通,給予其通行空間和停車空間,讓電動車有路可走,鄭州市城市交通的混行狀態就會有大幅改觀,擁堵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張大鵬認為,對電動車的管理,最終的出路也是公共交通。他說:“電動車的大量增加恰恰說明鄭州公共交通的落后。非機動車道被擠壓、汽車在非機動車道的亂停亂放,引導大量電動車形成違章的習慣,電動車的違章又拖累了包括公交車在內的機動車的速度,而公交車的運行速度太慢又造成了電動車的增加,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乘公交加步行的總體舒適度是高于騎電動車的,尤其是冬天和惡劣天氣。騎電動車為的就是快捷準時,當公交車具備快捷準時的優點后,一部分騎電動車的市民會主動分流到乘公交車上來。他說,如果公共交通能夠加快提速擴容,以BRT或常規公交專用道的方式實現公交速度倍增,再加上新增的公交運力,鄭州市在未來10年將90%以上的電動車主分流到公共交通上,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3g.ifeng.com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新聞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娛樂風暴

    娛樂時尚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