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A-03
    A-04
    A-05
    A-06
    A-07
    區位交通優勢
    市場潛力優勢
    體制機制完善
    載體平臺優勢
    河南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向、南向和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交會點,是中國東部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南北經貿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絡和航空運輸中心加快形成。陸空對接、多式聯運、內捷外暢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日益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地位持續上升。

    河南超過1億人口,經濟規模全國第五、中西部首位,投資和消費需求空間廣闊。鄭州國際機場一個半小時航程可覆蓋我國2/3主要城市和3/5人口,自身消費能力強,周邊輻射范圍廣闊。特別是參與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大幅提升,進出口總額居中部地區首位。

    新鄭綜合保稅區、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中原國際陸港等功能拓展和建設加速推進。擁有3個一類口岸,一批特定口岸獲批籌建,通關便捷化程度不斷提高。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正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鄭歐班列攬貨能力覆蓋以鄭州為中心1500公里貨源地域及日韓等亞太國家。

    具有較好的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行先試經驗基礎。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初步實現與國際接軌。"E貿易"順利實現了"境內關外、進口保稅、出口退稅、國際中轉分撥"等先行先試政策和功能。鄭州率先獲批國際快件出口總包直封權,至莫斯科等13個國際城市可實現"當日寄出、次日遞達"。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著力在航空管理、創新海關監管制度、服務外包政策、財稅政策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A-08
    A-09
    眾多省份的激烈競爭
    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心理戰
    鄭州與武漢的你追我超

    目前除了河南申建自貿區外,多地也都明確表示將積極申建自貿區,包括重慶、湖北武漢、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吉林長春和琿春、廣西北部灣等。在重慶,自貿區方案早于去年通過部委專家組認證,并獲相關部委高度認可,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剛進入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漢也不甘落后,2015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中國內陸(湖北武漢)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和先行先試工作"。陜西西安自貿區將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核心范圍申報,目前申報方案已由國務院批轉給商務部辦理。

    今年4月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復》。按照該規劃,國家將打造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這意味著武漢等城市進入了5個國家級城市群的建設范圍中,而包括鄭州在內的中原城市群,則可能進入國家規劃的九大區域性城市群(國家二級城市群)中。

    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的武漢,為中國傳統工業基地,基礎雄厚,近年來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強大,工業倍增計劃效果超過預期,成為中部的高端制造業中心只是時間問題。同時,武漢的智力資源雄厚,大學生在校人數全球第一,在高新產業領域可實現更多突破,應成為中國最富有創新和創造精神的城市之一,與北京、深圳比肩。

    中部省份中,河南和湖北或者說鄭州與武漢,似乎也在進行著"暗戰"。湖北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GDP全國排名第六位,遠超河南。而到了2010年,河南躍升為全國第六,湖北被擠出全國前十。到了去年,中部六省中,河南GDP穩居第一,同比增長8.9%,比第二名的湖北省多了7572.34億元,進入全國前五名。多年來,在中部六省中,鄭州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武漢,兩個地方你追我趕。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