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2日,國家發改委再次召開有關奶粉市場價格會議,部分企業受邀參加,尋找制裁五大外資配方奶粉品牌之道。接近相關部委的知情人士表示,這次發改委對五大外資奶粉品牌和進口奶粉品牌啟動反壟斷調查,主要針對他們頻繁漲價和所售奶粉價格虛高。

    鳳凰民調

    1.你認為哪里的奶粉質量好?
      國產奶粉質量好
      國外奶粉質量好
      說不好
    2.你覺得外資奶粉價格合理嗎?
      太貴了,買不起
      還好,在承受范圍內
      我買國產奶粉
    3.你認為國產奶粉還有出路嗎?
      保證質量,還是有的
      洋奶粉太厲害,出路渺茫
      說不好
    視頻報道
    正在加載中...
    • 發改委對奶企反壟斷調查 惠氏公司下調價格
    • 李德寶:壓縮洋奶粉銷售環節 減少加價空間
    • 張剛:國內乳業股上漲主要因為自身業績
    為何對洋奶粉反壟斷調查?
    央行

    瘋狂漲價 高質量意味著高價格?

    據統計,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洋奶粉就進入了集中漲價期,4年內至少有4次集中調價,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洋奶粉均參與其中,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總體漲幅已達到50%左右。洋奶粉在中國內地售價目前已達到全球最高。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洋乳粉國內外價差竟然超過2倍以上"。[詳細]

    洋奶粉占市場份額80%左右 為所欲為?

    洋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在不斷攀升。"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國產品牌奶粉的市場占有率為60%左右;而現在洋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已迅猛增長到70%―80%,尤其是嬰幼兒高端奶粉市場,幾乎90%被洋奶粉占據。記者走訪中發現,多家超市里洋奶粉都占據了半壁以上江山。隨著洋奶粉開始降價,國產奶的日子將更不好過,"本來2008年后,國產奶企如果嚴把質量,加大宣傳,能夠挽回市場。可惜沒有做到,只能被洋奶粉擠到二三線城市,靠低價保存市場。"曾經代理某品牌國產奶粉的范先生說他在2008年虧了不少,雖然之后轉做洋奶粉代理,"現在洋奶粉如果都降價20%左右,每桶零售價跟網絡代購差價保持在100元以內,國產奶粉重回一線城市就更難了。[詳細]

    洋奶粉降價靠反壟斷還不夠

    洋奶粉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供需原因,商品價格上漲大多屬于正常現象。但中國的洋奶粉價格上漲到"畸高"的地步,難以令人接受,也不正常。[詳細]

    破除洋壟斷 有待國產好奶粉

    洋奶粉

    法律面前,“土洋平等”。牌子再響,也不能目無法紀頻繁漲價,更不應利用競爭優勢欺壓消費者。反壟斷調查有助于其價格回歸理性。 [詳細]

    終結奶粉寡頭的暴利盛宴

    央行

    在某些洋奶粉品牌借壟斷地位加劇扭曲市場之際,中國奶業急需實施釜底抽薪式的變革,方有望終結奶粉寡頭的暴利盛宴。[詳細]

    洋奶粉壟斷中國市場誰之過?

    央行

    在筆者看來,這些種種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國產奶粉頻頻出現質量問題所造成的。也可以說進口奶粉的高價格是中國企業炒起來的。[詳細]

    洋奶粉企業如何回應反壟斷調查?
    圖片名

    合生元控制價盤涉嫌壟斷?


    一位奶粉業內資深人士周亮表示,合生元對門店價格管理得較為嚴格,門店價格在全國范圍內都維持得很好,防止門店之間“斗價”,把價格斗下來,門店都沒有錢賺。 [詳細]

    圖片名

    多美滋稱正在接受調查?


    多美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接受發改委的調查,“ 目前調查仍在進行當中,多美滋將積極配合,并在適當時候做出公布”。 [詳細]

    圖片名

    恒天然向確認正配合發改委調查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正在因反壟斷問題配合發改委調查。恒天然被調查表明政府反壟斷調查不僅局限于生產商,上游原料供應商也在調查之列。[詳細]

    圖片名

    雅培謹慎回應反壟斷調查?


    雅培回應態度異常謹慎,分析稱,雅培曾多次漲價,另外其產品質量問題也是層出不斷,這次雅培可能是發改委價格調查的典型企業。 [詳細]

    圖片名

    美贊臣否認被調查?


    美贊臣則認為,此次并不是調查,“也不算調查,發改委讓我們交資料,我們便上交資料了”。 [詳細]

    圖片名

    惠氏正在積極配合調查?


    惠氏的公關總監曹敬衡在回復《證券日報》記者的短信中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配合調查,如果有進一步消息的話會如實通知。 [詳細]

    國產品牌vs洋品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國產奶粉,進口奶粉,質量

    【近況】7000噸進口奶粉被中國海關拒之門外

    "前段時間發生了7000噸進口奶粉被中國海關拒之門外的事件,7000噸相當于2000萬盒,這是中國奶粉業難以想象的特大質量事故。中國什么時候出過這么大問題?但是老百姓仍然認為國外的比國內的好。"[詳細]

    【現狀】洋奶粉市場占有率高達80%

    2008年該事件之后,外資奶粉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尤其在高端奶粉市場,外資品牌已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市場占有率超過80%。正是因為在高端奶粉市場的話語權,外資奶粉不斷傳出漲價消息。[詳細]

    【評論】國外奶粉是不安全 設備技術都差很遠

    "國外的奶粉是最不安全的,無論微生物標準、營養成分含量還是生產工藝和設備,國外的都差很遠。"北安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昊說。[詳細]

    【數據】國產嬰兒奶粉合格率高于進口奶粉

    從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2年國內嬰幼兒奶粉不合格檢出率是0.77%,進口奶粉不合格檢出率是1.13%。單從此數據上看,國產嬰兒奶粉合格率已經高于進口奶粉。[詳細]

    國產奶粉的"救贖"

    蒙牛以114億港元溢價9.4%收購雅士利

    "6月18日,蒙牛乳業與雅士利聯合宣布,蒙牛乳業向雅士利所有股東發出要約收購,并獲得控股股東張氏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東凱雷亞洲基金全資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接受要約的不可撤銷承諾,承諾出售合計約75.3%的股權。"[詳細]

    工信部敦促乳企相親 將行業集中度提至70%以上

    "國內奶粉企業的兼并重組大幕拉開,嬰幼兒奶粉行業開始洗牌。18日上午,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信部主題日在北京召開,國內127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參會。[詳細]

    "家長"牽頭大整合 2/3奶企將面臨被兼并或關門結局

    一場中國式的乳業自救運動方興未艾。工信部剛剛提出國內奶粉行業要"強強聯合", 蒙牛便再下一城。自從今年4月份以來,蒙牛這家背靠央企中糧的乳業巨頭,正以一個月創造一個大手筆事件的速度推進自己的擴張計劃。[詳細]

    中國十大嬰幼兒奶粉企業排行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前10位的中國嬰幼兒配方生產企業排名為:伊利股份、完達山、飛鶴乳業、明一、雅士利、圣元、銀橋、龍丹、晨冠和蒙牛。[詳細]

    國產奶粉,進口奶粉,質量
    盤點那些年被發改委“約談”的企業
    上一張
    下一張

    盤點那些年被發改委"約談"的企業

    2013-06-26 08:51 0人參與 0條評論

    "這并不是發改委第一次采用約談方式維護奶粉行業價格穩定。2011年5月6日,國家發改委在北京約談了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美贊臣、澳優生產商開會,了解乳品進口、數量、價格、生產等情況。報道稱有3家確認了約談一事。有一家參與的奶粉企業負責人說,約談是每個企業單獨進行的,發改委向其查詢了媒體報道的漲價問題,表示深刻體會到政府在價格維穩方面付出的努力。

    9
    01
    相關報道
    版權聲明

    制作:岳秀山 張文良

    鳳凰網河南頻道出品,歡迎收藏。

    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