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2日,國家發改委再次召開有關奶粉市場價格會議,部分企業受邀參加,尋找制裁五大外資配方奶粉品牌之道。接近相關部委的知情人士表示,這次發改委對五大外資奶粉品牌和進口奶粉品牌啟動反壟斷調查,主要針對他們頻繁漲價和所售奶粉價格虛高。
據統計,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洋奶粉就進入了集中漲價期,4年內至少有4次集中調價,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洋奶粉均參與其中,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總體漲幅已達到50%左右。洋奶粉在中國內地售價目前已達到全球最高。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洋乳粉國內外價差竟然超過2倍以上"。[詳細]
洋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在不斷攀升。"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國產品牌奶粉的市場占有率為60%左右;而現在洋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已迅猛增長到70%―80%,尤其是嬰幼兒高端奶粉市場,幾乎90%被洋奶粉占據。記者走訪中發現,多家超市里洋奶粉都占據了半壁以上江山。隨著洋奶粉開始降價,國產奶的日子將更不好過,"本來2008年后,國產奶企如果嚴把質量,加大宣傳,能夠挽回市場。可惜沒有做到,只能被洋奶粉擠到二三線城市,靠低價保存市場。"曾經代理某品牌國產奶粉的范先生說他在2008年虧了不少,雖然之后轉做洋奶粉代理,"現在洋奶粉如果都降價20%左右,每桶零售價跟網絡代購差價保持在100元以內,國產奶粉重回一線城市就更難了。[詳細]
"前段時間發生了7000噸進口奶粉被中國海關拒之門外的事件,7000噸相當于2000萬盒,這是中國奶粉業難以想象的特大質量事故。中國什么時候出過這么大問題?但是老百姓仍然認為國外的比國內的好。"[詳細]
2008年該事件之后,外資奶粉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尤其在高端奶粉市場,外資品牌已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市場占有率超過80%。正是因為在高端奶粉市場的話語權,外資奶粉不斷傳出漲價消息。[詳細]
"國外的奶粉是最不安全的,無論微生物標準、營養成分含量還是生產工藝和設備,國外的都差很遠。"北安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昊說。[詳細]
從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2年國內嬰幼兒奶粉不合格檢出率是0.77%,進口奶粉不合格檢出率是1.13%。單從此數據上看,國產嬰兒奶粉合格率已經高于進口奶粉。[詳細]
"6月18日,蒙牛乳業與雅士利聯合宣布,蒙牛乳業向雅士利所有股東發出要約收購,并獲得控股股東張氏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東凱雷亞洲基金全資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接受要約的不可撤銷承諾,承諾出售合計約75.3%的股權。"[詳細]
"國內奶粉企業的兼并重組大幕拉開,嬰幼兒奶粉行業開始洗牌。18日上午,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信部主題日在北京召開,國內127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參會。[詳細]
一場中國式的乳業自救運動方興未艾。工信部剛剛提出國內奶粉行業要"強強聯合", 蒙牛便再下一城。自從今年4月份以來,蒙牛這家背靠央企中糧的乳業巨頭,正以一個月創造一個大手筆事件的速度推進自己的擴張計劃。[詳細]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前10位的中國嬰幼兒配方生產企業排名為:伊利股份、完達山、飛鶴乳業、明一、雅士利、圣元、銀橋、龍丹、晨冠和蒙牛。[詳細]
"這并不是發改委第一次采用約談方式維護奶粉行業價格穩定。2011年5月6日,國家發改委在北京約談了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美贊臣、澳優生產商開會,了解乳品進口、數量、價格、生產等情況。報道稱有3家確認了約談一事。有一家參與的奶粉企業負責人說,約談是每個企業單獨進行的,發改委向其查詢了媒體報道的漲價問題,表示深刻體會到政府在價格維穩方面付出的努力。
制作:岳秀山 張文良
鳳凰網河南頻道出品,歡迎收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