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融入新絲路 促鄭州經濟轉型升級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
精彩觀點: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高鐵技術日臻成熟背景下,中國實現經濟“陸路”突圍發展的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重大戰略謀劃。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改革開放35年后又一次“對外開放”的總體設計和優化布局,這一戰略足以支撐中西部的大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任何國家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國際經濟呈現出多邊合作、互促共進的新格局,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正是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和潮流。
>>>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一個城市的發展要盡快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實現集約節約發展,綠色生態發展,否則將是不可持續的。
>>>未來的城市發展不僅要重視外在形態的塑造,更要注重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讓這個城市更具文化內涵和特色。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這既是新時期全球視野下大國方略的重要表達,又被視為事關中國新一輪區域發展和變革的國家戰略之一。今年5月,習近平在視察鄭州國際陸港后強調,鄭州要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多做貢獻,此前,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曾明確表示,鄭州要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
日前,鄭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指出,在開放方面,要堅持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樞紐建設為引領,以國際化多式聯運體系建設為支撐,以多元化交易平臺建設為載體,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基礎,積極發展“兩鏈一區”,加快構建國際化營商環境,培育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集的內陸開放高地,努力打造“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化商都。為此,鳳凰河南專訪了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
鳳凰河南:您怎樣理解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構想?
王建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構想是在中國經濟充分發展后提出的,目前,中國GDP總量居世界第二,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這個時期規劃這樣一個國家戰略必然促進中國經濟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這一戰略不僅具有經濟意義,更具有政治意義,中國有能力規劃這樣一個戰略,更有能力實施好這樣一個戰略,中國經濟將借助高鐵技術,實現“陸路突圍”發展。
從國內來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改革開放35年后又一次“對外開放”的總體設計,是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這一戰略足以支撐中西部的大發展。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日益深化、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偌大的地球正在成為“地球村”,任何國家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國際經濟呈現出多邊合作、互促共進的新格局,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正是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和潮流。
鳳凰河南: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將為鄭州城市發展帶來哪些機遇?
王建國:首先為鄭州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絕佳的機遇,站在今天經濟發展的起點上,未來的合作肯定是更高層次的合作,這樣就可以帶動鄭州產業的升級。河南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鄭州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較好,但占GDP的比重只有41%,服務業水平不高,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勢必加快推進鄭州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鄭州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有更多的機會吸引國內外的大公司、名企業到鄭州投資,在量擴張的同時,促進經濟質量的大幅提升。第二是有利于促進鄭州的進一步開放,加速推進鄭州的國際化。河南省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后,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大大提高鄭州經濟的開放度,進而提高鄭州城市的開放度。第三是有利于促進鄭州城市國際化觀念的轉變,一個城市觀念如果是落后的、封閉的,或者是不和國際接軌的,就很難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強國際交流,就能實現觀念更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從而實現城市的創新驅動發展。第四是有利于推進鄭州城市發展的轉型升級。
鄭州作為一個大都市,從目前來看很多方面都需要轉型升級。中國的大部分城市發展都是以建設為主,管理相對滯后,鄭州目前城市發展還處于大建設階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把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經驗引進過來,逐步實現由以建設為主向以建管并重,進而向以管理為主轉變,進而實現管理的國際化,提高城市整體的運營效率,提高城市的舒適度,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一個城市的發展要盡快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實現集約節約發展,綠色生態發展,否則將是不可持續的。
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勢必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未來的城市發展不僅要重視外在形態的塑造,更要注重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讓這個城市更具文化內涵和特色。比如大家一提到上海就想到講誠信和守規則,一提到深圳就聯想到速度和創新,一提到成都就想到休閑和安逸等等。
鄭州在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塑造優美形態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讓這個城市更具文化特色。第五是有利于鄭州“三大一中”戰略的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加快鄭州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的步伐,加快以國際商都為特征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步伐。
鳳凰河南:鄭州怎樣做才能更好的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怎樣做才能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
王建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跨國的經濟帶,鄭州作為“帶”上的一個重要支點,要抓住機遇,實現更好發展,首先要在觀念上、制度設計上、政務效率上與國際接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與其他國家和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就能夠站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潮頭。第二是大幅度提升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實現鐵路、公路、航空的無縫對接,不僅在硬件設施上實現對接,更應在制度建設上、管理協調上實現對接。第三是打造好對外開放的平臺,要加快海關邊防、檢測檢疫、口岸等建設,在通關管理、外商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都要與國際對接。第四是優化鄭州的發展環境,主要包括城市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治安環境等等,比如在硬件上,新城與老城的建設要協調好,除了硬件,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提高窗口部門的辦事效率,保護客商的權益;要著力營造誠信的人文環境等等。第五是加快與國家接軌的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送出去請進來”,強化相關專業培訓,引進國際化人才,以適應鄭州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需要。
任何一個大戰略的出臺,都體現了國家的發展導向,都配套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鄭州不僅要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多做貢獻,還要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要把握政策導向,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找準結合點,搭上時代發展的快車。
(高寶/采訪撰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