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一所民辦幼兒園為了給孩子們開辟戶外活動區(qū),在三樓樓頂圈建鐵柵欄,建起"空中操場"引發(fā)熱議。
其實,鄭州這所幼兒園的"空中操場"并非孤例,據(jù)媒體報道,北京、浙江、山西、山東多地都有類似的"空中操場"。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教育用地不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空中操場"顯然是個"次優(yōu)選擇",空中操場在現(xiàn)實操作中也會面臨安全等諸多問題。
該幼兒園教學區(qū)位于三樓,大門東側(cè)破墻開了一扇門,門外順著外墻向上架起一架鐵梯子,直通三樓活動區(qū)。樓頂占地500多平方米,其中200多平方米被鐵柵欄圍起,柵欄近兩米高,四周離樓體邊緣約3米,通道和活動區(qū)鋪上了彩色塑膠跑道。[詳細]
支持:很多家長認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間,有效利用樓頂?shù)目臻g,給孩子們當活動場所,只要做好安全措施,也未嘗不可。
反對:"小孩沒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樓頂玩耍,太危險了。"
"噪聲大"、"影響了正常生活"。"私搭亂建"的違法建筑。
"該幼兒園現(xiàn)已招收130個孩子,如果武斷取締,孩子們無法分流。"
"我們做的是教育行業(yè),有聲音實在難免,我們已經(jīng)采取各種措施以降低噪音了。"樓頂活動區(qū)的安全措施能想到的都做到了,安全應該不成問題。
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八中"空中操場",于2008年啟用,占地16349平方米,政府投資近億元。該"空中操場"從地平面向上"騰空"5米,分地上、地下一、地下二共3層。此外,青島一中、北京海淀實驗中學、北京史家小學、西安市西北工業(yè)大學附中等各地中小學,都已興建"空中操場"。[詳細]
主教學樓樓頂上設有一長形跑道,并且有學生在樓頂上跑步運動。有網(wǎng)友驚嘆著這個大膽的建筑設計,不過多數(shù)網(wǎng)友則感嘆民校的用地實在緊張,網(wǎng)友們同時也為孩子的安全感到擔心。[詳細]
2014年11月18日,重慶渝北學生在"空中操場"做課間操。近日,各地一些學校"空中操場"再度引發(fā)關注,一些家長還是擔憂孩子在學校的安全。[詳細]
9月1日,浙江省天臺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的房頂200米環(huán)形跑道正式啟用,該跑道能滿足36個班級1600到1800名學生的正常教學活動。在樓頂建跑道,這一做法在中國尚屬首例。該設計方案代表中國參加了"第14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詳細]
"如果幼兒園有足夠的地面空間,園方何至于有這樣的奇思妙想?"孫海峰說。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教育用地不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空中操場'顯然是無奈之舉,'空中操場'在現(xiàn)實操作中也會面臨安全等諸多問題,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還是要共同努力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以紓解學生和家長的安全焦慮。"[詳細]
公辦幼兒園收費高,工薪階層的人不得不另尋出路,這也就給了這些民辦的"黑戶"幼兒園提供了生源。幼兒園的孩子多了,自然就會想辦法幫他們建造"樂園"。寸土寸金的城市,教育用地不足,也只好把心思花到"空中"上。說到底就是國家對民辦教育無論從用地還是資金的支持明顯還遠遠不夠,才使得這些幼兒園不得不"物盡其用"的建造"空中操場"。
希望政府能重視起民辦教育,違法建筑是要拆除,無手續(xù)幼兒園是要取締,無論從法律法規(guī)還是涉及到許多現(xiàn)實問題上,讓更多的孩子在安全的幼兒園內(nèi)生活才是最主要的,不要讓孩子奔跑在"空中操場"上。[詳細]
實際上,空中操場更多地讓人看到其正面的地方,它提供了一種思路,那就是我國屋頂開發(fā)很有空間。在我國屋頂開發(fā)相對空白,站在城市的高空俯視,鋼筋水泥澆鑄的"混凝土森林"櫛次鱗比,可頂上基本都是光禿禿的,猶如瘌痢頭,影響城市美觀。中國人多地少,加之近年來城市里外來人口流入,房價又日趨高漲,屋頂開發(fā)應當大有可為。 [詳細]
我們玩不起足球,它太過奢侈。同理,可能在一些人心里,將土地無償劃撥給學校,也是一種"損失"。事實上,我們真正的損失是什么呢?是我們的孩子不能親近自然,不能觸摸泥土,他們生命里的某段時間,在冬天冷夏天熱滿是護欄的樓頂操場上度過。 [詳細]
空中操場"聽起來很浪漫,甚至有點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的韻味。但是仔細咂摸一番,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對勁兒,甚至讓人心酸。事實是,因為校園體育場地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基本教學需求,該校無奈之下才讓操場"走向"天空,它所折射的是教育在現(xiàn)實中的窘境。如果建設"空中操場"也算創(chuàng)意,那么此項"創(chuàng)新"的含金量未免太低了。 [詳細]
其實,學校建設"空中操場",是在權(quán)衡之下解決校園體育場地不足的無奈選擇。試想,如果學校擁有足夠的地面空間,校方何至于使盡渾身解數(shù)建這個?在城市里,很多學校原本就面積有限,要拓展體育場地,不可避免地要拓寬校園面積。但當下,土地寸土寸金,一些城市更愿意把學校周邊的土地出讓給開發(fā)商,讓開發(fā)商"見縫插針"建高樓,從中獲取財政收入。如此一來,校園就被人為地"畫地為牢",陷入"無地可用"的窘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