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鳳凰河南從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河南省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監局聯合制定的《河南省小型微型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于今年8月21日正式發布實施。
此《辦法》通過集中對省級銀行機構的風險補償以及對設立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資金的市縣政府進行獎勵,鼓勵和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力度,引導更多的市縣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實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據了解,此項風險補償資金規模達到了8億元。
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河南省小微企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運行、穩中增長態勢,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
據河南省財政廳副廳長趙慶業介紹,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共有中小微企業41.53萬家(其中小微企業39.8萬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0%以上,從業人數1203.35萬人,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出口、70%以上的科技創新、80%以上的新增就業。小微企業已成為河南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就業的主要途徑、促進科技創新最活躍的生力軍,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此同時,河南省小微企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發展不充分問題明顯。全國每千人擁有中小微企業數約8.4家,而河南省每千人擁有中小微企業數為3.9家,不足全國平均數的一半。
趙慶業告訴鳳凰河南,目前河南省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和幫助主要有四個方面,即減免稅費、財政直接補貼、改善融資環境以及拓寬融資供給面,而此《辦法》目的定向非常明確,就是增加小微企業的融資供給,集中對省級銀行機構的風險補償以及對設立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資金的市縣政府進行獎勵。
通過對金融機構和市縣的補償到底能對小微企業的融資供給起到多大的作用,對此,我們算過非常明晰的帳,按照5個億的力度、用于小微企業貸款增量部分不高于0.5%的比例對金融機構補償獎勵,能撬動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的融資1千個億左右;對市縣而言,從我們的實地調研來看,河南只有很少一部分市縣設立了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資金,但此《辦法》實施后,將拿出3個億的力度按照市縣設立到位資金規模總量不高于30%給予一次性獎勵,至少能帶動市縣15個億的風險補償資金的設立。
此外,《辦法》中還對市縣風險補償資金的具體實施提出了建議,鼓勵各省轄市、有關縣(市)設立的風險補償基金用于開展企業貸款"過橋"業務,以及支持擔保公司開展擔保和再擔保業務,上下聯動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據公開資料顯示,占中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95%的企業都得不到正規的金融資源。而一項針對浙江省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融資缺口平均為同期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的1.4倍,2009年擴大為2.1倍,在金融風暴過后,這一差距可能拉的更大。銷售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的融資缺口也在不斷放大,2011年上述數據為3.5倍,增長速度驚人。
近年來,政府越發重視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但如上述數據顯示,效果并不理想。
河南3部門此次發布新規,向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補償8億元信貸風險補償金,并不能為“饑渴”的中小微企業帶來明顯的效果。如何監管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如今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無論是銀行或是地方政府都是比較缺錢的,如何保證這8億元安全地流向企業,而不是銀行或者政府塞進自己的腰包?若機制上不暢通,企業難以“接招”。
另一方面,8億元對于“饑渴”的中小微企業來講,杯水車薪,這是根本問題。去年下半年,中國銀行經歷“錢荒”,使得銀行捂緊腰包,企業要錢更是難上加難。將近一年時間過去,市場環境雖有緩解,但是資金缺口仍在逐步拉大。即使銀行和地方政府慷慨解囊,8億元的風險補償估計也不夠“塞牙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