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歷經70多年建設與發展,洛軸集團新貌。企業供圖\u003c/p>\u003cp>什么樣的產品,能隨神舟飛船直破云霄,探索宇宙奧秘?又能伴盾構機深入地底,助力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助海上風機迎風旋轉,產出清潔綠電?\u003c/p>\u003cp>答案是:軸承。\u003c/p>\u003cp>軸承,被譽為工業“關節”,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看似毫不起眼,實則決定裝備制造業水平的高低。\u003c/p>\u003cp>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洛軸考察時指出:“我們堅持走自主發展實業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工業、制造業,這條路是走對了!”\u003c/p>\u003cp>在我國軸承產業的宏大版圖中,洛陽憑借深厚的產業底蘊、強勁的科研實力,以及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為當之無愧的“軸承工業圣地”。從為“中國天眼”FAST、神舟飛船等“大國重器”提供關鍵支撐,到在風電、高鐵、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重大突破,洛陽軸承產業正以“一軸千鈞”的磅礴力量,朝著高端化、國際化穩步邁進,全力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高端軸承產業集群。\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4/96C2A1EB45B69B94B5948C8C949CD059D31EF35C_size356_w768_h576.jpg\" alt=\"位于河科大的中國軸承陳列館。吉小平 攝\"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位于河科大的中國軸承陳列館。吉小平 攝\u003c/p>\u003cp>\u003cstrong> 歷史根基:鑄就全國五大基地之一\u003c/strong>\u003c/p>\u003cp>洛陽軸承產業的發展史,是一部與新中國工業同頻共振的奮斗史。\u003c/p>\u003cp>1954年,作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洛陽軸承廠(今洛軸集團)在荒地上破土而出,標志著中國軸承工業從修配階段邁入自主制造新紀元。第一套鐵路貨車軸承、第一套精密機床主軸軸承等多項“中國第一”相繼問世,為“中國軸承看洛陽”奠定根基。\u003c/p>\u003cp>歷經70余載積淀,洛陽已成為我國五大軸承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國內品種最全、用途最廣的綜合性軸承生產高地。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軸承及相關企業突破3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0余家,形成以洛軸集團為核心、中小民營企業協同的產業生態。2024年,全市軸承產業產值達280億元,保持穩健增長態勢。\u003c/p>\u003cp>洛陽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說,空間布局上,洛陽軸承產業構建起“頭部引領、區域協同”的產業版圖,以洛軸、新強聯、軸研所為龍頭,新能軸承、洛凌軸承等為骨干,澗西、洛龍、宜陽等產業集聚區特色化發展,協同繪就產業全景圖。\u003c/p>\u003cp>此外,完整產業鏈優勢凸顯:上游鼎輝特鋼、燁興特鋼提供優質鋼材;中游涵蓋特大型、精密軸承等多領域;下游覆蓋風電、工程機械等場景,形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研發到生產的完整生態閉環。\u003c/p>\u003cp>創新作為產業的核心引擎,“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的產學研用體系為其提供了強大支撐。洛陽擁有軸承行業唯一國家級一類科研院所——洛陽軸承研究所,唯一專業綜合甲級設計單位——中機十院,唯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洛軸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全國唯一設軸承專業的高?!幽峡萍即髮W。這“四個唯一”構成產業創新的“四梁八柱”。\u003c/p>\u003cp>在強大科研體系支撐下,洛陽軸承不斷突破高端領域:洛軸集團16兆瓦風電主軸軸承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從跟跑到領跑;新強聯在14米級超大型盾構機主軸軸承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助力中鐵裝備擺脫進口依賴;鴻元軸承諧波減速器專用軸承回轉誤差僅1微米,在人形機器人軸承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超90%。\u003c/p>\u003cp>盡管成就顯著,向高端化邁進的洛陽軸承仍面臨諸多挑戰。\u003c/p>\u003cp>宜陽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洛陽特重軸承有限公司,為趕制高精度轉盤軸承訂單急需特殊耐磨保持架配件,本地僅3家企業具備基礎設備,卻因技術標準不統一,樣品連續3次因0.2毫米尺寸公差超標被退。\u003c/p>\u003cp>無奈之下,企業董事長王志平只能從江蘇無錫調貨?!拔锪骱臅r5天,生產周期延長10多天,額外增加數萬元成本?!蓖踔酒秸f,更突出的是,企業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研發的新材料配方,因擔心技術外流極少與本地配套企業共享,導致本地配件廠長期困于中低端生產。\u003c/p>\u003cp>中國軸承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南科技大學教授馬偉說,這種“各自為戰”的模式迫使企業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導致內部工藝路線長,使得300余家相關企業產業鏈協作程度低。\u003c/p>\u003cp>數據顯示,洛軸集團、新強聯等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不足40%,關鍵環節對外依存度高達65%,企業協作停留在零部件層次,缺乏緊密分工與專業化協作,集群效應不明顯。\u003c/p>\u003cp>馬偉說,產業呈現“中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結構性失衡。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部分企業靠低價生存,利潤率走低,內卷加劇。在高端市場中,因可靠性、壽命等指標落后于瑞典SKF、德國舍弗勒等國際巨頭,國外品牌主導市場,國內企業份額不足30%,航空航天、精密機床等高端領域進口依賴度超80%。\u003c/p>\u003cp>人才問題同樣突出?!凹夹g工人沒地位,缺口超50%,但我們缺人又不敢招人。”洛陽眾悅精密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坦言,曾發生技術人員離職后帶走專利加盟競爭對手的情況。盡管洛陽有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但受地域、待遇等因素影響,部分高端人才流向沿海,制約產業創新。\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4/58E8715504F53DDFF588BE8351FFC84270450995_size339_w768_h512.jpg\" alt=\"2022年9月,國內首套16MW平臺風電主軸軸承在洛軸集團下線。吉小平 攝\"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2022年9月,國內首套16MW平臺風電主軸軸承在洛軸集團下線。吉小平 攝\u003c/p>\u003cp>\u003cstrong> 龍頭引領:書寫國產替代傳奇\u003c/strong>\u003c/p>\u003cp>“‘觀天巨眼’里藏著洛陽智慧!”\u003c/p>\u003cp>洛軸集團研制的國內首臺套無齒式圓柱滾子轉盤軸承日前順利下線驗收,即將成為新疆奇臺11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核心關節”。這臺全球最大的百米級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因裝上“洛陽造”關鍵部件,將助力我國天文觀測沖刺世界領先水平。\u003c/p>\u003cp>“我們已掌握射電望遠鏡全系列軸承技術,綜合實力國內第一?!甭遢S集團技術中心專家周琳的話語擲地有聲。作為行業標桿,洛軸高端軸承產值占比達70%,在風電領域拿下超40%的主軸承市場份額,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銷量更是穩居行業前茅。\u003c/p>\u003cp>洛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瑩說:“今年上半年,洛軸集團營收同比增長35.85%。預計到今年年底,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有望較2016年翻兩番,為‘十五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u003c/p>\u003cp>同樣紅火的還有洛陽新強聯。\u003c/p>\u003cp>8月11日晚,洛陽新強聯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1億元,同比增長108.98%。其中,風電類產品上半年營收16.76億元,同比增長135.53%,二季度排產訂單充足,下游客戶需求呈現旺盛態勢。\u003c/p>\u003cp>新強聯有多強?\u003c/p>\u003cp>企業的無軟帶淬火工藝攻克傳統缺陷,14米級盾構機主軸軸承打破國外壟斷。通過80%以上滾子自制、鍛件全自供模式,企業既保質量又降成本,訂單排產已排到“手軟”。\u003c/p>\u003cp>“有上億元的訂單待生產,新建廠房還沒投產就被催單!”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巧玲笑著道出“甜蜜負擔”。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鴻元軸承是國內人形機器人軸承領域的“隱形冠軍”。\u003c/p>\u003cp>“宇樹”扭秧歌,“眾擎”跳街舞,“天工”跑馬拉松……2025年走紅的國產人形機器人,超90%的機器人關節軸承來自這里。\u003c/p>\u003cp>歷經15年的技術積累,鴻元軸承靠著每年8%營收投入研發的韌勁,目前已經形成150種型號的機器人關節解決方案,攻克了高精度、輕量化、超薄壁、高鋼性等核心難題。今年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超60%、利稅近70%的增幅,印證了“一米寬、一千米深”的專業精神。\u003c/p>\u003cp>一墻之隔,新建年產20萬套高精度智能軸承項目已于今年5月投產,產能完全釋放后,將實現機器人軸承產能翻番,為培育高端軸承優勢產業鏈提供有力支撐。\u003c/p>\u003cp>如今,從“觀天巨眼”的精密轉動到機器人的靈活關節,洛陽軸承產業集群中,龍頭企業與“隱形冠軍”們深耕細作,在風電、盾構、人形機器人等領域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書寫著國產替代的硬核傳奇。\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4/CF4616F19A2CB31A7C32AD1E6E5FC7C721422399_size373_w768_h512.jpg\" alt=\"在洛陽新強聯生產車間,工人正準備對產品進行終檢。馮師垚 攝\"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在洛陽新強聯生產車間,工人正準備對產品進行終檢。馮師垚 攝\u003c/p>\u003cp>\u003cstrong>  產業突圍:劍指全球高端市場\u003c/strong>\u003c/p>\u003cp>全球軸承市場的壟斷格局堅如磐石,瑞典SKF、德國舍弗勒、日本NSK等八大跨國巨頭,牢牢掌控著70%以上的高端軸承市場份額。2024年,洛陽軸承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3.2%,這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正持續加碼。\u003c/p>\u003cp>面對挑戰,《洛陽市培育壯大高端軸承產業鏈行動方案(2024—2025)》提出,建成國內領先的軸承研發生產基地和國際重要的軸承供應中心。近日,洛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深入部分重點軸承企業調研并召開座談會時提出,搶占風口賽道,培育產業生態,加快推動軸承產業做大做強。\u003c/p>\u003cp>在此背景下,洛陽如何加快做大做強高端軸承產業集群?\u003c/p>\u003cp>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周宇給出方向:“企業要緊盯高端軸承產業風口,聚焦航空發動機主軸承、高檔數控機床主軸軸承、機器人軸承、高速動車組軸承,以及新能源汽車軸承、盾構機主軸承、風力發電機組系列軸承和高性能醫療器械軸承等關鍵領域,從國家重大產業布局中找準定位、挖掘需求?!盶u003c/p>\u003cp>周宇建議,要充分借力國家“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等政策紅利,推動企業與高校深度融合,集中攻克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持續提升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u003c/p>\u003cp>洛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提出,要強化技術創新引領。洛軸加快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產業研究院建設,軸研所著力打造多領域研發平臺,新強聯主攻風電軸承關鍵技術,共同構筑中國軸承科創高地。\u003c/p>\u003cp>在產業布局上,洛陽市要圍繞龍頭企業優化產業格局:澗西、洛龍、宜陽建設綜合性生產基地,新安打造特大型軸承基地。同時,要定向引進上下游企業,補齊套圈、滾動體等產業鏈短板,對接國內重點企業擴大高端領域規模。通過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培育“龍頭+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強化產業鏈對接與智能制造升級,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產業協同發展。\u003c/p>\u003cp>“有實力的企業可走自動化大批量生產路線,技術型企業則可專注‘高精尖’產品?!甭尻柋姁偩茌S承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建議,政府可借鑒江浙經驗,加大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u003c/p>\u003cp>洛陽新能軸承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志認為,要充分發揮“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的協同創新和育人機制優勢,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為企業競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u003c/p>\u003cp>洛陽市委政研室有關負責人認為要聚焦政策落地:在人才培育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優化專業設置、建設實訓基地,通過獎學金引導人才流入民營企業,擴大民辦職教規模并提高人才留洛率,制定差異化人才政策拓寬覆蓋范圍。\u003c/p>\u003cp>從“一五”的奠基星火,到“十四五”的壯闊藍圖,洛陽軸承始終勇立時代潮頭。\u003c/p>\u003cp>洛軸集團院內,機床轟鳴奏響報國強音,精密軸承轉動民族夢想,一代代匠人心手相承,以鋼鐵意志鑄就硬核實力。這里不僅是軸承的誕生地,更是挺起民族軸承工業的鋼鐵脊梁。\u003c/p>\u003cp>\u003cstrong>  新聞1+1\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  “軸承黃埔”河科大\u003c/strong>\u003c/p>\u003cp>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洛軸集團考察時充分肯定了洛陽軸承行業“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產學研合作模式:“這里發展軸承產業的生態好,就是產學研一體化?!边@里的一校指的就是河南科技大學。\u003c/p>\u003cp>河科大因國家工業基地建設布局需求而設立,與洛軸集團、中國一拖、中信重工等“共和國長子”共同成長。該校軸承專業始于1974年的第一期軸承短訓班,至今已有51年歷史。作為全國唯一擁有本、碩、博及博士后完整軸承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已培育5000余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為軸承行業輸送了超70%的中高級技術骨干。\u003c/p>\u003cp>眾多杰出校友從這里走出,如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周宇、洛軸集團總經理于海波、哈爾濱軸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張鄭嬰,以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李文超、“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周琳等,他們成為軸承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河科大被譽為軸承行業的“黃埔軍?!焙汀爸袊S承工業總工程師的搖籃”。\u003c/p>\u003cp>學校充分發揮區域與行業優勢,聚焦國家戰略及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強化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聯合國內外軸承行業頭部企業、協會和科研單位,構建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的產學研協同機制;通過課程銜接、科研訓練與實踐培養的全周期設計,探索“基礎理論—創新研究—工程應用”的人才培養路徑,引領軸承人才培養變革,推動多方協同育人。依托中組部工程碩士、博士培養改革專項,為中國航發哈軸等單位聯合培育高端軸承工程領軍人才。\u003c/p>\u003cp>同時,學校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攻克高端軸承“卡脖子”技術難題,在航空航天、國防工業等高端軸承的設計、制造、檢測、運維及應用評價等方面,形成全鏈條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取得眾多重大創新成果,為我國軸承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軸承強國建設貢獻突出力量。(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8-21 08:36:24","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safeLevel":1,"keywords":"軸承,洛陽,企業,產業,風電,洛軸集團,高端,工業,人形機器人,主軸","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一軸千鈞向高端——洛陽打造國內領先的軸承研發生產基地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一軸千鈞向高端——洛陽打造國內領先的軸承研發生產基地

    歷經70多年建設與發展,洛軸集團新貌。企業供圖

    歷經70多年建設與發展,洛軸集團新貌。企業供圖

    什么樣的產品,能隨神舟飛船直破云霄,探索宇宙奧秘?又能伴盾構機深入地底,助力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助海上風機迎風旋轉,產出清潔綠電?

    答案是:軸承。

    軸承,被譽為工業“關節”,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此坪敛黄鹧郏瑢崉t決定裝備制造業水平的高低。

    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洛軸考察時指出:“我們堅持走自主發展實業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工業、制造業,這條路是走對了!”

    在我國軸承產業的宏大版圖中,洛陽憑借深厚的產業底蘊、強勁的科研實力,以及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為當之無愧的“軸承工業圣地”。從為“中國天眼”FAST、神舟飛船等“大國重器”提供關鍵支撐,到在風電、高鐵、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重大突破,洛陽軸承產業正以“一軸千鈞”的磅礴力量,朝著高端化、國際化穩步邁進,全力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高端軸承產業集群。

    位于河科大的中國軸承陳列館。吉小平 攝

    位于河科大的中國軸承陳列館。吉小平 攝

     歷史根基:鑄就全國五大基地之一

    洛陽軸承產業的發展史,是一部與新中國工業同頻共振的奮斗史。

    1954年,作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洛陽軸承廠(今洛軸集團)在荒地上破土而出,標志著中國軸承工業從修配階段邁入自主制造新紀元。第一套鐵路貨車軸承、第一套精密機床主軸軸承等多項“中國第一”相繼問世,為“中國軸承看洛陽”奠定根基。

    歷經70余載積淀,洛陽已成為我國五大軸承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國內品種最全、用途最廣的綜合性軸承生產高地。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軸承及相關企業突破3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0余家,形成以洛軸集團為核心、中小民營企業協同的產業生態。2024年,全市軸承產業產值達280億元,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洛陽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說,空間布局上,洛陽軸承產業構建起“頭部引領、區域協同”的產業版圖,以洛軸、新強聯、軸研所為龍頭,新能軸承、洛凌軸承等為骨干,澗西、洛龍、宜陽等產業集聚區特色化發展,協同繪就產業全景圖。

    此外,完整產業鏈優勢凸顯:上游鼎輝特鋼、燁興特鋼提供優質鋼材;中游涵蓋特大型、精密軸承等多領域;下游覆蓋風電、工程機械等場景,形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研發到生產的完整生態閉環。

    創新作為產業的核心引擎,“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的產學研用體系為其提供了強大支撐。洛陽擁有軸承行業唯一國家級一類科研院所——洛陽軸承研究所,唯一專業綜合甲級設計單位——中機十院,唯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洛軸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全國唯一設軸承專業的高校——河南科技大學。這“四個唯一”構成產業創新的“四梁八柱”。

    在強大科研體系支撐下,洛陽軸承不斷突破高端領域:洛軸集團16兆瓦風電主軸軸承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從跟跑到領跑;新強聯在14米級超大型盾構機主軸軸承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助力中鐵裝備擺脫進口依賴;鴻元軸承諧波減速器專用軸承回轉誤差僅1微米,在人形機器人軸承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超90%。

    盡管成就顯著,向高端化邁進的洛陽軸承仍面臨諸多挑戰。

    宜陽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洛陽特重軸承有限公司,為趕制高精度轉盤軸承訂單急需特殊耐磨保持架配件,本地僅3家企業具備基礎設備,卻因技術標準不統一,樣品連續3次因0.2毫米尺寸公差超標被退。

    無奈之下,企業董事長王志平只能從江蘇無錫調貨。“物流耗時5天,生產周期延長10多天,額外增加數萬元成本。”王志平說,更突出的是,企業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研發的新材料配方,因擔心技術外流極少與本地配套企業共享,導致本地配件廠長期困于中低端生產。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南科技大學教授馬偉說,這種“各自為戰”的模式迫使企業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導致內部工藝路線長,使得300余家相關企業產業鏈協作程度低。

    數據顯示,洛軸集團、新強聯等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不足40%,關鍵環節對外依存度高達65%,企業協作停留在零部件層次,缺乏緊密分工與專業化協作,集群效應不明顯。

    馬偉說,產業呈現“中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結構性失衡。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部分企業靠低價生存,利潤率走低,內卷加劇。在高端市場中,因可靠性、壽命等指標落后于瑞典SKF、德國舍弗勒等國際巨頭,國外品牌主導市場,國內企業份額不足30%,航空航天、精密機床等高端領域進口依賴度超80%。

    人才問題同樣突出?!凹夹g工人沒地位,缺口超50%,但我們缺人又不敢招人?!甭尻柋姁偩茌S承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坦言,曾發生技術人員離職后帶走專利加盟競爭對手的情況。盡管洛陽有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但受地域、待遇等因素影響,部分高端人才流向沿海,制約產業創新。

    2022年9月,國內首套16MW平臺風電主軸軸承在洛軸集團下線。吉小平 攝

    2022年9月,國內首套16MW平臺風電主軸軸承在洛軸集團下線。吉小平 攝

     龍頭引領:書寫國產替代傳奇

    “‘觀天巨眼’里藏著洛陽智慧!”

    洛軸集團研制的國內首臺套無齒式圓柱滾子轉盤軸承日前順利下線驗收,即將成為新疆奇臺11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核心關節”。這臺全球最大的百米級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因裝上“洛陽造”關鍵部件,將助力我國天文觀測沖刺世界領先水平。

    “我們已掌握射電望遠鏡全系列軸承技術,綜合實力國內第一?!甭遢S集團技術中心專家周琳的話語擲地有聲。作為行業標桿,洛軸高端軸承產值占比達70%,在風電領域拿下超40%的主軸承市場份額,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銷量更是穩居行業前茅。

    洛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瑩說:“今年上半年,洛軸集團營收同比增長35.85%。預計到今年年底,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有望較2016年翻兩番,為‘十五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同樣紅火的還有洛陽新強聯。

    8月11日晚,洛陽新強聯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1億元,同比增長108.98%。其中,風電類產品上半年營收16.76億元,同比增長135.53%,二季度排產訂單充足,下游客戶需求呈現旺盛態勢。

    新強聯有多強?

    企業的無軟帶淬火工藝攻克傳統缺陷,14米級盾構機主軸軸承打破國外壟斷。通過80%以上滾子自制、鍛件全自供模式,企業既保質量又降成本,訂單排產已排到“手軟”。

    “有上億元的訂單待生產,新建廠房還沒投產就被催單!”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巧玲笑著道出“甜蜜負擔”。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鴻元軸承是國內人形機器人軸承領域的“隱形冠軍”。

    “宇樹”扭秧歌,“眾擎”跳街舞,“天工”跑馬拉松……2025年走紅的國產人形機器人,超90%的機器人關節軸承來自這里。

    歷經15年的技術積累,鴻元軸承靠著每年8%營收投入研發的韌勁,目前已經形成150種型號的機器人關節解決方案,攻克了高精度、輕量化、超薄壁、高鋼性等核心難題。今年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超60%、利稅近70%的增幅,印證了“一米寬、一千米深”的專業精神。

    一墻之隔,新建年產20萬套高精度智能軸承項目已于今年5月投產,產能完全釋放后,將實現機器人軸承產能翻番,為培育高端軸承優勢產業鏈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從“觀天巨眼”的精密轉動到機器人的靈活關節,洛陽軸承產業集群中,龍頭企業與“隱形冠軍”們深耕細作,在風電、盾構、人形機器人等領域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書寫著國產替代的硬核傳奇。

    在洛陽新強聯生產車間,工人正準備對產品進行終檢。馮師垚 攝

    在洛陽新強聯生產車間,工人正準備對產品進行終檢。馮師垚 攝

      產業突圍:劍指全球高端市場

    全球軸承市場的壟斷格局堅如磐石,瑞典SKF、德國舍弗勒、日本NSK等八大跨國巨頭,牢牢掌控著70%以上的高端軸承市場份額。2024年,洛陽軸承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3.2%,這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正持續加碼。

    面對挑戰,《洛陽市培育壯大高端軸承產業鏈行動方案(2024—2025)》提出,建成國內領先的軸承研發生產基地和國際重要的軸承供應中心。近日,洛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深入部分重點軸承企業調研并召開座談會時提出,搶占風口賽道,培育產業生態,加快推動軸承產業做大做強。

    在此背景下,洛陽如何加快做大做強高端軸承產業集群?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周宇給出方向:“企業要緊盯高端軸承產業風口,聚焦航空發動機主軸承、高檔數控機床主軸軸承、機器人軸承、高速動車組軸承,以及新能源汽車軸承、盾構機主軸承、風力發電機組系列軸承和高性能醫療器械軸承等關鍵領域,從國家重大產業布局中找準定位、挖掘需求?!?/p>

    周宇建議,要充分借力國家“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等政策紅利,推動企業與高校深度融合,集中攻克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持續提升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洛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提出,要強化技術創新引領。洛軸加快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產業研究院建設,軸研所著力打造多領域研發平臺,新強聯主攻風電軸承關鍵技術,共同構筑中國軸承科創高地。

    在產業布局上,洛陽市要圍繞龍頭企業優化產業格局:澗西、洛龍、宜陽建設綜合性生產基地,新安打造特大型軸承基地。同時,要定向引進上下游企業,補齊套圈、滾動體等產業鏈短板,對接國內重點企業擴大高端領域規模。通過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培育“龍頭+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強化產業鏈對接與智能制造升級,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有實力的企業可走自動化大批量生產路線,技術型企業則可專注‘高精尖’產品。”洛陽眾悅精密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建議,政府可借鑒江浙經驗,加大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

    洛陽新能軸承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志認為,要充分發揮“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的協同創新和育人機制優勢,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為企業競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洛陽市委政研室有關負責人認為要聚焦政策落地:在人才培育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優化專業設置、建設實訓基地,通過獎學金引導人才流入民營企業,擴大民辦職教規模并提高人才留洛率,制定差異化人才政策拓寬覆蓋范圍。

    從“一五”的奠基星火,到“十四五”的壯闊藍圖,洛陽軸承始終勇立時代潮頭。

    洛軸集團院內,機床轟鳴奏響報國強音,精密軸承轉動民族夢想,一代代匠人心手相承,以鋼鐵意志鑄就硬核實力。這里不僅是軸承的誕生地,更是挺起民族軸承工業的鋼鐵脊梁。

      新聞1+1

      “軸承黃埔”河科大

    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洛軸集團考察時充分肯定了洛陽軸承行業“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產學研合作模式:“這里發展軸承產業的生態好,就是產學研一體化?!边@里的一校指的就是河南科技大學。

    河科大因國家工業基地建設布局需求而設立,與洛軸集團、中國一拖、中信重工等“共和國長子”共同成長。該校軸承專業始于1974年的第一期軸承短訓班,至今已有51年歷史。作為全國唯一擁有本、碩、博及博士后完整軸承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已培育5000余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為軸承行業輸送了超70%的中高級技術骨干。

    眾多杰出校友從這里走出,如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周宇、洛軸集團總經理于海波、哈爾濱軸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張鄭嬰,以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李文超、“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周琳等,他們成為軸承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河科大被譽為軸承行業的“黃埔軍?!焙汀爸袊S承工業總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充分發揮區域與行業優勢,聚焦國家戰略及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強化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聯合國內外軸承行業頭部企業、協會和科研單位,構建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的產學研協同機制;通過課程銜接、科研訓練與實踐培養的全周期設計,探索“基礎理論—創新研究—工程應用”的人才培養路徑,引領軸承人才培養變革,推動多方協同育人。依托中組部工程碩士、博士培養改革專項,為中國航發哈軸等單位聯合培育高端軸承工程領軍人才。

    同時,學校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攻克高端軸承“卡脖子”技術難題,在航空航天、國防工業等高端軸承的設計、制造、檢測、運維及應用評價等方面,形成全鏈條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取得眾多重大創新成果,為我國軸承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軸承強國建設貢獻突出力量。(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