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河南 > 要聞 > 財經 > 正文

中原銀行書寫金融強省新篇章

這是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清晰路徑,更是助推中部地區崛起、解開發展難題的破題之鑰——

2025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河南,實地考察、把脈定向,他指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河南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農業強省,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黃河之畔,殷殷囑托,“兩高四著力”的提出,是重任,更是希望。

河南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糧食大省,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工業生產較快增長。2025年,投資與消費加速回暖,主要經濟指標繼續領先全國平均水平。在此基礎上,河南努力實現“兩高四著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落地,責無旁貸。

作為支撐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主力軍,今年以來,中原銀行全行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經營業績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動能突出、管理機制日益健全,各項工作持續向優、向好。

結合金融業“五篇大文章”,以“兩高四著力”為行動綱領,中原銀行再次標定方位,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勁,奮力書寫著河南更加出彩的金融新篇章。

“十四五”收官之年

積聚躍升發展勢能

河南西倚秦嶺,北靠太行,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等流域,被譽為中國之“中”,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與新百年征程交匯點,河南以“兩高四著力”戰略為航標,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劈波斬浪,為服務國家戰略展現中部大省的中堅力量。

回顧十四五時期,全省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持續發力。

在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總書記見證的不僅是精密軸承生產線的高效運轉,更是河南制造業從“傳統制造”向“智造強省”的跨越。通過“一廠一所一校一院”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洛軸高端軸承產值占比突破70%,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等領域,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70萬輛,超聚變國產化服務器銷售額躍居全國首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5%。

這些成績背后,是全省上下以“7+28+N”產業鏈群為抓手,對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不遺余力地服務支撐。

再者,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筑牢國家糧倉的基本盤。202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1344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占全國1/10強;高標準農田面積突破8330萬畝,良種覆蓋率超98%,用全國1/16的耕地養活了全國1/4的人口。

科技與農業的結合,更加印證了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比如,5G+智慧農業平臺實時監測土壤情況,無人機飛防作業覆蓋百萬畝麥田;在周口國家農高區,耐鹽堿小麥新品種“周麥36”畝產突破800公斤……

在推動民生福祉,促進高效能治理方面,河南以“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擔當,不斷織密民生保障網: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1:1,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老舊小區改造惠及380萬戶;同時,法治建設蹄疾步穩,《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實施,誠信企業“紅名單”覆蓋率達85%,營商環境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在生態治理方面,河南以“兩帶三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統領,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沿黃生態廊道建設超600公里,建成鄭州“黃河國家博物館”、開封“黃河懸河城摞城”遺址公園等生態文化地標,丹江口庫區治理石漠化土地100萬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

支持科技創新

推動產業鏈能級提升

從“中原糧倉”到“大國重器”,河南正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劈波斬浪,在高效能治理的實踐中守正創新。從全省層面看,“兩高四著力”進一步明晰了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戰略目標、方向和路徑。

2025年上半年,在全省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增長,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的背景下,中原銀行作為省屬法人銀行、金融豫軍的核心力量,明確提出聚焦“兩高四著力”,奮力譜寫出彩中原、穩健經營、人才競相迸發的三個新篇章,既要充分契合金融“五篇大文章”戰略指引,更要將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擔當作為、開拓創新。

在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中原銀行沿著建設“產業銀行”道路,不斷搶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機遇。

據了解,2024年,我省產業鏈群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2.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2%,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釋放的動能愈加強勁。

中原銀行在產業銀行建設上持續發力,力爭實現產業金融貸款新增占比達到70%以上,主要采取如下舉措:

首先是全面融入產業生態建設。河南省工業經濟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涵蓋了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中類中的197個,規上工業企業2.8萬家,是產業循環的重要發起點和聯結點。中原銀行堅持“融入”為先,與產業鏈企業多渠道聯系,動態關注龍頭企業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運用交易銀行產品,從服務單一客戶向服務全產業鏈延伸。

同時,搭建產業與資本高效連接的橋梁,發揮投資銀行作用,加大“引資入豫”力度,借助資本市場,賦能產業發展。與政府銀行建設相結合,為政府主導培育的特色產業、工業園區主動授信,積極幫助政府化解債務和地方平臺公司產業轉型。

中原銀行還同時發力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務品牌的建設。針對全省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4家,新技術企業1.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萬家、省實驗室27家、產業研究院55家的實際情況,用足用好政策性資金,實現強大金融支撐。

比如,支持科技型企業首貸信用貸“破冰擴面”行動,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續擴大“科技貸”“專精特新貸”投放規模,加強政、銀、產、學、研協同,搭建科創服務生態體系,探索建立投貸聯動新模式。

深耕鄉村振興

激活縣域經濟新動能

多年來,在推動農業強省等方面,中原銀行沉淀了深厚基礎,全行以“四位一體”渠道服務體系為依托,布設縣域網點165家、鄉鎮服務點超5,000個,手機銀行(鄉村在線版)用戶達342萬戶,2024年涉農貸款余額1,719億元,大力支持特色縣域產業發展。

一方面,通過產品創新破解鄉村融資難題,針對農業產業鏈特征,推出差異化金融產品:

如“豫農E貸”,以“線上+線下”模式支持大田種植、糧食經紀等產業,2024年末余額2.94億元,新增4,769萬元,增量居全行首位;“產業普惠貸”聚焦特色產業,支持武陟地黃、溫縣山藥、修武民宿等20余個產業集群,2024年發放貸款超10億元;“鄉村振興貸”支持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累計投放4.59億元。

另一方面,通過“金融+場景”模式延伸服務鏈條,鄉村經濟新生態正在逐步激活。

將農村金融服務融入日常生活,60%的服務點嵌入生活繳費、社保查詢等功能,解決農村基礎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廣“龍頭企業+農戶”供應鏈融資,2024年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增長32%;上線“鄉村在線”平臺,整合電商、物流、政務等模塊,累計服務縣域商戶超2萬戶。

發力縣域及以下消費市場也是重點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我省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5.3%,均高于城鎮居民。

針對農村消費市場這一極具潛力的“藍海市場”,中原銀行將推出縣域客群消費專享貸,創設農民工、新農人等特色客群消費貸,全面提高縣域市場零貸規模,這將有效提升農村消費體量和水平,為統一大市場建設增添新的成色。

從管理層面來看,通過建立“總分支”三級聯動機制,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考核”,2024年開展涉農金融培訓100余場,培養“懂農業、愛農村”專業服務隊伍。多管齊下之下,中原銀行計劃2025年將涉農貸款占比提升至30%,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50億元,打造“智慧鄉村”數字平臺,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書寫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主動作為

精準服務民營經濟和消費市場

切實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是實現“兩高四著力”的重點工作之一。

據了解,我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超過1000萬戶,百強民營企業總營收超過1.3萬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5%以上的GDP,發展潛力巨大。

充分把握、搶抓民營經濟發展機遇,全面提高服務覆蓋率、市場占有率,將是中原銀行下一步促進民生保障、強化經營質效的發力點。

首先是響應政策,靠前行動。深入研究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聚焦我省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個行動計劃、6個行動方案、5個攻堅方案,做好全面對接,寫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積極發揮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作用,用足用好無還本續貸擴圍政策,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確保普惠金融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中原銀行將結合自身優勢,做細做深企業服務:對龍頭企業、集團大戶,深化“總對總”合作,關注企業核心需求,靈活配置金融產品,提供針對性、綜合性服務;對小微企業、縣域特色產業、個體工商戶等,善于運用場景、鏈條、組織、資源等有效抓手,實現批量化獲客。

消費是民生工作的晴雨表,“大力提振消費”更是位居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首要位置。

近1億人口的河南省,擁有超過2200萬的中等收入群體,2024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萬億元,居全國第5位,增速居全國第2位,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中原銀行將主動融入全省擴內需、促消費工作大局,將消費作為建設“四個銀行”的著力點,全面助推消費提振。

為此,中原銀行制定了助力提振消費行動方案,積極參與各地市提振消費活動方案設計,爭取成為政府消費券、大宗商品消費補貼等合作銀行。針對省政府明確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的新機遇,將加大對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金融支持,積極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

與此同時,在消費場景融合上,中原銀行將充分運用本土金融機構優勢,深耕本地消費場景,聯合地標商圈、特色街區、核心商戶,打造專屬權益體系,重點支持夜間經濟、假日經濟等新型消費業態;強化旅游場景對接,為景區建設、旅游項目開發、旅游場景消費等提供綜合化服務,支持本土文創和景區做大做強;加強與頭部電商平臺合作,圍繞吃、穿、住、行、游、樂、購等高頻生活場景,推出場景消費信貸產品,構建跨界合作生態圈。

在提升產品力方面,“創新”放在首要位置——在大宗消費、服務消費等領域,加強標準化產品的組合運用,打造消費信貸產品矩陣;同時還將一如既往將健康、養老作為服務消費的主攻點,不斷擦亮養老金融服務品牌。

打造綠色金融樣板

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

“兩高四著力”明確提出加強生態保護,既是實現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原銀行進一步發展“綠色金融”的良好契機。

近年來,中原銀行積極服務生態保護戰略,不斷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實現綠色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為我省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持續注入“金融動能”。

通過頂層設計、產品創新與生態協同構建特色服務體系。中原銀行通過制定《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明確2026年末綠色信貸規模超600億元、占比超8%的目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綠色信貸余額已突破420億元。

與此同時,中原銀行創新推出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碳配額質押貸款等產品,落地全省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氫能產業融資項目,2024年發放碳減排貸款2200萬元,帶動年度減排14329噸二氧化碳當量。

在服務全省戰略方面,支持洛陽氫能電機裝備產業園、三門峽“無廢城市”建設等重大項目,累計投放綠色貸款超8.2億元,并發行288億元綠色金融債支持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

通過將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嵌入授信全流程,建立“紅黃綠”三級分類標準,2024年否決高碳項目23筆、涉及18億元,同時探索碳金融衍生品與全國碳市場對接,為河南省綠色轉型提供金融支撐。

未來,中原銀行還將聚力“治水興水”重點工作,創新綠色金融服務模式,大力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淮河水生態修復、南水北調干渠沿線周邊生態治理。面對2025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600億元以上的重大機遇,中原銀行將主動跟進水庫、抽水蓄能電站、內河航運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項目儲備與落地。

長期以來,中原銀行圍繞綠色產業節能降碳、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利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七大領域,著力構建綠色金融服務保障體系。未來,還將進一步探索綠色金融的產品和服務形態,持續打造綠色金融“河南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