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俯瞰望京樓。\u003c/p>\u003cp>\u003cstrong> 汝王潞王爭未休\u003c/strong>\u003c/p>\u003cp>穿行在衛輝古城古老街巷中,遠遠就望見高高大大、方方正正的望京樓。\u003c/p>\u003cp>中原怎么會有如此高大的磚石建筑?記者驚愕之余又有疑問:這不就是一個高臺嗎,怎么叫“樓”?\u003c/p>\u003cp>看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碑后面的介紹才明白:“望京樓”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書樓”。\u003c/p>\u003cp>望京樓的主人至今仍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汝王,有人說是潞王。\u003c/p>\u003cp>長期從事明代藩王研究的孫凱介紹,明朝對皇族實行分封制,封在河南境內的有周、唐、趙、鄭、伊、徽、秀、崇、汝、潞、福諸藩,藩府共有11個。這些藩王就國以后,生前修蓋豪華王府,死后還要在封地附近修建規模宏大的寢園建筑。衛輝地處經濟富庶、文化繁榮的中原腹地,封于衛輝的藩王中,比較有名的是汝王和潞王。\u003c/p>\u003cp>第一任潞王朱翊镠是明代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同母弟弟,極受生母李太后恩寵和萬歷皇帝縱容。萬歷皇帝為他選的封地原來是衡州,朱翊镠請求改為衛輝,理由是:“臣愿就近,庶幾咫尺天顏。”\u003c/p>\u003cp>潞王府建設工程浩大,萬歷十六年(1588年)五月竣工,前后歷時4年。就藩后,潞王又在王府修建了御花園、看花樓、梳妝樓、戲樓、玉帶橋等。\u003c/p>\u003cp>孫凱說,明代藩王王府、陵墓的修造,有一套復雜的程序。工程組織管理涉及王府、工部、地方政府、內官監等幾方,流程上需由王府請旨,得到皇帝親允后,再將事宜交予藩王所在地方組織實施,其間各項需求經工部奏準,同時內官監還會派員督管。盡管程序嚴格,但有錢有勢的藩王經常會通過各種方式規避監管、超越禮制。\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1/F575B6DEB8437FE494658CA5C7BB8ABAECDE7CCF_size329_w768_h512.jpg\" alt=\"望京樓頂露臺上的牌坊。\"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望京樓頂露臺上的牌坊。\u003c/p>\u003cp>有資料記載,潞王以思念母親為名,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用時兩年興建望京樓。建樓所用料石來自太行山中,望京樓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筑。\u003c/p>\u003cp>也有資料說,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衛輝汝王府建成崇本書樓。汝王因無嗣而除國。汝王府的建筑,后來因改建潞王府被拆除,只有崇本書樓得以獨留,潞王府仍沿用“崇本書樓”之名。\u003c/p>\u003cp>在望京樓中仔細查看,這么宏偉的建筑沒有發現一塊當時的石碑、刻石,這讓記者和專家感到納悶。\u003c/p>\u003cp>有學者認為,明代王府后花園中一般有假山或其他高臺建筑,南陽唐王府的假山現在叫“王府山”,安陽趙王府的高臺建筑遺存現名“高閣寺”,衛輝潞王府的高臺建筑則是望京樓。\u003c/p>\u003cp>孫凱認為,望京樓雖名為書樓,更可能是王府的祭祀場所。至于潞王為思念母親而建望京樓的傳說,也有一定的道理。被分封在開封的周王府就有一例,周悼王之子南陵郡王是遺腹子,剛及周歲時生母亦卒。因思念父母,成年后在府邸旁邊建了一座高樓,取“望云思親”之意,故名“云樓”。\u003c/p>\u003cp>\u003cstrong> 占斷春風百尺臺\u003c/strong>\u003c/p>\u003cp>“巍巍樓閣倚云隈,占斷春風百尺臺。東去錦帆淇水合,西來爽氣太行開。”古人有詩這樣稱贊望京樓。\u003c/p>\u003cp>望京樓高達33米、寬30米、進深19米,平面呈長方形,坐北朝南,磚石結構。共分兩層,外壁用青石砌筑,內壁用白石鑲筑,外壁中間有白石腰檐。第一層東、西、北三面共有四窗,為券頂,青石窗欞殘跡尚存。整座樓高大如一座森嚴的堡壘。\u003c/p>\u003cp>望京樓正面無門,東、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門,青石門框,由兩門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層樓。首層建十字拱券,四面辟門,高大寬敞,可容納數百人。\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1/DA35EC4D88BB4BB2D92A7638ACE12053EC141025_size491_w768_h512.jpg\" alt=\"望京樓中通道與采光石窗。\"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望京樓中通道與采光石窗。\u003c/p>\u003cp>記者站在這里,感覺涼風穿堂,陰涼爽利,堪稱“天然空調”。\u003c/p>\u003cp>從此處由東西兩門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層樓。第二層是寬大平臺,上面原建有五間歇山式大殿,就是“崇本書樓”的所在。書樓已毀,大殿柱礎尚存。從殘存基礎可以看出,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兩個小門。\u003c/p>\u003cp>書樓前面,有雕刻精美的“誠意坊”,四柱三樓廡殿頂,石雕堪稱明代石刻藝術精品,其上“三龍戲珠”“八仙慶壽”“童子拜壽”等圖案栩栩如生,石獅造型威儀凜然,見證著明代藩王府邸的奢華與匠人的鬼斧神工。\u003c/p>\u003cp>望京樓形體高大,結構堅固,磚石并用,砌筑工整,設計科學,具有典型官式建筑風格。衛輝望京樓也是我國目前保存規模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筑,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u003c/p>\u003cp>孫麗娟介紹,河南境內有多座無梁殿建筑。無梁殿是全部采用磚、石砌筑,無梁無柱的券洞式建筑,這種建筑形式流行于明代,極其堅固。\u003c/p>\u003cp>歷史上的潞王傳兩世而亡。《衛輝府志》記載,潞王府第宮殿俱于清順治五年(1648年)拆毀,木植運入京師,僅存周圍墻垣及望京樓。\u003c/p>\u003cp>采訪中,記者偶遇前來尋古的衛輝老城人李先生,他說,望京樓是衛輝的鎮地之寶,民間有很多故事與傳說。李先生給記者講了一個古代衛輝、滑縣、浚縣的三個乞丐“吹牛”的故事。滑縣乞丐說:“滑縣有座塔,離天一丈八。”浚縣乞丐說:“浚縣有座山,離天三尺三。”衛輝乞丐則說道:“衛輝有座望京樓,半截躥到天里頭。”\u003c/p>\u003cp>\u003cstrong> 與古為新古城興\u003c/strong>\u003c/p>\u003cp>明清衛輝府所轄各縣百姓,到過衛輝的,都要來看看望京樓。望京樓是衛輝的標志與象征,很多文人也登樓望遠,馳目騁懷,留下很多詩句。\u003c/p>\u003cp>清代詩人胡蔚先有《初秋雨后登望京樓觀稼》一詩:新秋爽氣拂層樓,喜雨攜樽到上頭。桑柘千村煙里見,黍苗萬頃望中收。\u003c/p>\u003cp>歷經400多年風雨,望京樓飽經滄桑。隨著風化的不斷加速,望京樓曾經出現過外壁青石砌體剝落、內壁拱券石構件開裂以及砌體粘接材料風化流失導致的砌結構松動、開裂、殘損等情況。\u003c/p>\u003cp>孫麗娟介紹說,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批準,我省文物部門2016年曾對望京樓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全面搶救維修,主要工作包括前期研究、植被與土方清理、青石外墻補砌歸安、地基加固、裂隙灌漿、頂面防滲等。\u003c/p>\u003cp>站在望京樓上,近處的明代鎮國塔和衛輝府城墻歷歷在目,古城格局宛然。\u003c/p>\u003cp>衛輝古城是河南保存較好的古城之一,街巷肌理完好,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承載著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為了把古城“讓”出來,讓古城“靜”下來、“活”起來,衛輝市編制了《衛輝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和《衛輝古城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力求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衛輝古城文化與歷史的沉浸式重現。\u003c/p>\u003cp>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新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衛輝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在望京樓舉辦“高臺雅集——古建筑空間活化利用古琴演奏會”,以古琴為媒介,以古樓為妙境,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u003c/p>\u003cp>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院長楚小龍說:“如何對文物建筑進行合理利用,全社會都在探索。作為文物工作者,保護文物,我們責無旁貸;活化利用文物,我們更要躬身入局。”\u003c/p>\u003cp>衛輝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翟玉梅表示,以望京樓古建筑空間活化利用為契機,衛輝市將在古城保護更新中不斷發揮文旅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傳統文化可以很時尚,遺產保護可以很生動,文化傳承可以很青春。讓文物活起來,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巨大精神滋養。(記者 張體義/文 鄧放/圖)\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1/88A1D9EAB287DDA2B32240529EF830F822C5D6BC_size634_w586_h907.jpg\" alt=\"望京樓頂露臺牌坊上的石刻。\"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望京樓頂露臺牌坊上的石刻。\u003c/p>\u003cp>\u003cstrong> 建筑名片\u003c/strong>\u003c/p>\u003cp>所在地:衛輝市\u003c/p>\u003cp>建筑年代:望京樓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書樓。有資料記載,明代藩王潞王以思念母親為名,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用時兩年興建望京樓。也有資料說,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衛輝汝王府建成崇本書樓。\u003c/p>\u003cp>建筑功用:\u003c/p>\u003cp>望京樓雖名為書樓,更可能是王府的祭祀場所。\u003c/p>\u003cp>建筑之最:\u003c/p>\u003cp>望京樓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筑。\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7-30 09:11:46","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望京樓,建筑,王府,衛輝,古城,藩王,潞王,書樓,青石,石構","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原標題:了不起的古建筑丨衛輝望京樓:國內最大石構無梁殿建筑 “衛輝有座望京樓,半截躥到天里頭。”這句流傳在豫北平原上的民謠,道出了衛輝望京樓的宏偉。 很多地方有“望京樓”,這是古人表達忠貞的一種方式。而衛輝望京樓因何而建,又寄托著怎樣的情懷? 日前,記者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凱、河南省文物建筑研究院副研究員孫麗娟一起趕赴衛輝市,共同領略望京樓獨特的建筑形制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感受那段歷經400余載歲月滄桑,關于權力、孝道與匠心的傳奇。 俯瞰望京樓。 汝王潞王爭未休 穿行在衛輝古城古老街巷中,遠遠就望見高高大大、方方正正的望京樓。 中原怎么會有如此高大的磚石建筑?記者驚愕之余又有疑問:這不就是一個高臺嗎,怎么叫“樓”? 看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碑后面的介紹才明白:“望京樓”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書樓”。 望京樓的主人至今仍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汝王,有人說是潞王。 長期從事明代藩王研究的孫凱介紹,明朝對皇族實行分封制,封在河南境內的有周、唐、趙、鄭、伊、徽、秀、崇、汝、潞、福諸藩,藩府共有11個。這些藩王就國以后,生前修蓋豪華王府,死后還要在封地附近修建規模宏大的寢園建筑。衛輝地處經濟富庶、文化繁榮的中原腹地,封于衛輝的藩王中,比較有名的是汝王和潞王。 第一任潞王朱翊镠是明代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同母弟弟,極受生母李太后恩寵和萬歷皇帝縱容。萬歷皇帝為他選的封地原來是衡州,朱翊镠請求改為衛輝,理由是:“臣愿就近,庶幾咫尺天顏。” 潞王府建設工程浩大,萬歷十六年(1588年)五月竣工,前后歷時4年。就藩后,潞王又在王府修建了御花園、看花樓、梳妝樓、戲樓、玉帶橋等。 孫凱說,明代藩王王府、陵墓的修造,有一套復雜的程序。工程組織管理涉及王府、工部、地方政府、內官監等幾方,流程上需由王府請旨,得到皇帝親允后,再將事宜交予藩王所在地方組織實施,其間各項需求經工部奏準,同時內官監還會派員督管。盡管程序嚴格,但有錢有勢的藩王經常會通過各種方式規避監管、超越禮制。 望京樓頂露臺上的牌坊。 有資料記載,潞王以思念母親為名,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用時兩年興建望京樓。建樓所用料石來自太行山中,望京樓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筑。 也有資料說,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衛輝汝王府建成崇本書樓。汝王因無嗣而除國。汝王府的建筑,后來因改建潞王府被拆除,只有崇本書樓得以獨留,潞王府仍沿用“崇本書樓”之名。 在望京樓中仔細查看,這么宏偉的建筑沒有發現一塊當時的石碑、刻石,這讓記者和專家感到納悶。 有學者認為,明代王府后花園中一般有假山或其他高臺建筑,南陽唐王府的假山現在叫“王府山”,安陽趙王府的高臺建筑遺存現名“高閣寺”,衛輝潞王府的高臺建筑則是望京樓。 孫凱認為,望京樓雖名為書樓,更可能是王府的祭祀場所。至于潞王為思念母親而建望京樓的傳說,也有一定的道理。被分封在開封的周王府就有一例,周悼王之子南陵郡王是遺腹子,剛及周歲時生母亦卒。因思念父母,成年后在府邸旁邊建了一座高樓,取“望云思親”之意,故名“云樓”。 占斷春風百尺臺 “巍巍樓閣倚云隈,占斷春風百尺臺。東去錦帆淇水合,西來爽氣太行開。”古人有詩這樣稱贊望京樓。 望京樓高達33米、寬30米、進深19米,平面呈長方形,坐北朝南,磚石結構。共分兩層,外壁用青石砌筑,內壁用白石鑲筑,外壁中間有白石腰檐。第一層東、西、北三面共有四窗,為券頂,青石窗欞殘跡尚存。整座樓高大如一座森嚴的堡壘。 望京樓正面無門,東、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門,青石門框,由兩門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層樓。首層建十字拱券,四面辟門,高大寬敞,可容納數百人。 望京樓中通道與采光石窗。 記者站在這里,感覺涼風穿堂,陰涼爽利,堪稱“天然空調”。 從此處由東西兩門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層樓。第二層是寬大平臺,上面原建有五間歇山式大殿,就是“崇本書樓”的所在。書樓已毀,大殿柱礎尚存。從殘存基礎可以看出,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兩個小門。 書樓前面,有雕刻精美的“誠意坊”,四柱三樓廡殿頂,石雕堪稱明代石刻藝術精品,其上“三龍戲珠”“八仙慶壽”“童子拜壽”等圖案栩栩如生,石獅造型威儀凜然,見證著明代藩王府邸的奢華與匠人的鬼斧神工。 望京樓形體高大,結構堅固,磚石并用,砌筑工整,設計科學,具有典型官式建筑風格。衛輝望京樓也是我國目前保存規模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筑,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麗娟介紹,河南境內有多座無梁殿建筑。無梁殿是全部采用磚、石砌筑,無梁無柱的券洞式建筑,這種建筑形式流行于明代,極其堅固。 歷史上的潞王傳兩世而亡。《衛輝府志》記載,潞王府第宮殿俱于清順治五年(1648年)拆毀,木植運入京師,僅存周圍墻垣及望京樓。 采訪中,記者偶遇前來尋古的衛輝老城人李先生,他說,望京樓是衛輝的鎮地之寶,民間有很多故事與傳說。李先生給記者講了一個古代衛輝、滑縣、浚縣的三個乞丐“吹牛”的故事。滑縣乞丐說:“滑縣有座塔,離天一丈八。”浚縣乞丐說:“浚縣有座山,離天三尺三。”衛輝乞丐則說道:“衛輝有座望京樓,半截躥到天里頭。” 與古為新古城興 明清衛輝府所轄各縣百姓,到過衛輝的,都要來看看望京樓。望京樓是衛輝的標志與象征,很多文人也登樓望遠,馳目騁懷,留下很多詩句。 清代詩人胡蔚先有《初秋雨后登望京樓觀稼》一詩:新秋爽氣拂層樓,喜雨攜樽到上頭。桑柘千村煙里見,黍苗萬頃望中收。 歷經400多年風雨,望京樓飽經滄桑。隨著風化的不斷加速,望京樓曾經出現過外壁青石砌體剝落、內壁拱券石構件開裂以及砌體粘接材料風化流失導致的砌結構松動、開裂、殘損等情況。 孫麗娟介紹說,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批準,我省文物部門2016年曾對望京樓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全面搶救維修,主要工作包括前期研究、植被與土方清理、青石外墻補砌歸安、地基加固、裂隙灌漿、頂面防滲等。 站在望京樓上,近處的明代鎮國塔和衛輝府城墻歷歷在目,古城格局宛然。 衛輝古城是河南保存較好的古城之一,街巷肌理完好,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承載著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為了把古城“讓”出來,讓古城“靜”下來、“活”起來,衛輝市編制了《衛輝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和《衛輝古城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力求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衛輝古城文化與歷史的沉浸式重現。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新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衛輝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在望京樓舉辦“高臺雅集——古建筑空間活化利用古琴演奏會”,以古琴為媒介,以古樓為妙境,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院長楚小龍說:“如何對文物建筑進行合理利用,全社會都在探索。作為文物工作者,保護文物,我們責無旁貸;活化利用文物,我們更要躬身入局。” 衛輝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翟玉梅表示,以望京樓古建筑空間活化利用為契機,衛輝市將在古城保護更新中不斷發揮文旅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傳統文化可以很時尚,遺產保護可以很生動,文化傳承可以很青春。讓文物活起來,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巨大精神滋養。(記者 張體義/文 鄧放/圖) 望京樓頂露臺牌坊上的石刻。 建筑名片 所在地:衛輝市 建筑年代:望京樓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書樓。有資料記載,明代藩王潞王以思念母親為名,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用時兩年興建望京樓。也有資料說,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衛輝汝王府建成崇本書樓。 建筑功用: 望京樓雖名為書樓,更可能是王府的祭祀場所。 建筑之最: 望京樓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筑。 來源:河南日報衛輝望京樓:國內最大石構無梁殿建筑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