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三大篇章再現絲路\u003c/strong>\u003cstrong>文明\u003c/strong>\u003c/p>\u003cp>兩千多年前,隨著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的開通,西方文明沿著絲路逐漸東傳,而絲綢、茶葉、瓷器等“中國造”也源源不斷運往亞歐各地,奏響了中西方文明在藝術、宗教、思想等精神層面相互碰撞、影響的動人樂章,誕生了一批批絲路文化交融的藝術結晶。\u003c/p>\u003cp>本次展覽以唐代陶瓷為載體,通過“沙漠之舟”“西域奇談”“胡風唐韻”三大篇章,全方位展現了唐代陶瓷中蘊含的豐富絲路文明元素,為當代觀眾了解絲路文明提供了重要窗口。\u003c/p>\u003cp>在“沙漠之舟”篇章,觀眾可以看到不同形態的駱駝俑及牽駝俑。這些駱駝俑不僅展示了駱駝作為“沙漠之舟”的重要地位,還生動再現了絲路商隊穿越大漠的壯觀場景,體現了古代商旅的艱辛與勇氣??脊抛C據表明,駱駝的馴化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在阿拉伯半島,后逐漸傳播至中亞、北非等地區。到了漢唐時期,駱駝成為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工具,其性情溫順、不畏風沙、耐饑耐渴的特性,使其能夠馱負著東西方文明的成果穿越蒼茫大漠。\u003c/p>\u003cp>“西域奇談”則聚焦于各類宗教經絲路傳入中原并與本土文化融合的過程。佛教文化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吸收了儒道思想,形成了許多自成體系的中國化佛教宗派?!疤焐窠的瘛薄安世L天王俑”“僧人俑”等展品生動再現了當時佛教藝術的獨特魅力。此外,鎮墓俑和鎮墓獸(祖明、地軸)也是本篇章的亮點之一。這些器物不僅用于唐代的喪葬儀軌,更是絲路文明交融的“時空膠囊”,它們將佛教的威嚴、祆教的神秘、漢地的莊重熔于一體,也見證了一條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如何重塑人類對死亡與永恒的想象。\u003c/p>\u003cp>“胡風唐韻”篇章通過胡人俑、異域器物及文學意象等,展現了絲路上的多元文化與傳奇故事。粟特人作為唐代主要的來華胡人,他們在中亞建立了多個城邦國家,并大量東來經商貿易。展覽中的胡人俑形象生動,展現了粟特人的生活風貌和文化特色。唐代文學家對粟特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李白、岑參、白居易等詩人的作品中都留下了對粟特人及其文化藝術的贊美。\u003c/p>\u003cp>此外,陶瓷文化也是本篇章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中國使者的西去和西域商賈的東來,西域的許多珍貴物產,如玻璃等不斷輸入中國,對古代中國的陶瓷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DDA44E68245D7482826C4175C6EDF3BAFCE26C09_size300_w712_h949.jpg\" alt=\"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u003c/p>\u003cp>\u003cstrong>追尋絲路文明禮贊\u003c/strong>\u003cstrong>絲路\u003c/strong>\u003cstrong>精神\u003c/strong>\u003c/p>\u003cp>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與“中國”同名的“CHINA”陶瓷,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上,一件件蘊含豐富中國文化元素的陶瓷杰作,伴隨著駝鈴跨越千山萬水,描繪出中外文明互鑒與融通的生動畫卷。\u003c/p>\u003cp>縱觀歷史發展,中國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保持著吸收各國文明優質營養的胸襟。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更體現了和平友好的大國風范;古絲綢之路的開通,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不僅異域佛教等相繼東傳,中國儒道思想西漸,歐洲也曾廣泛接觸中華文化。\u003c/p>\u003cp>“中華文化堅持‘和而不同’理念,承認文明多樣性、包容文明異質性,讓不同文明互相借鑒、和諧共處,這在當今世界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编嵵荽笙筇沾刹┪镳^館長何飛談及策劃此次展覽的初衷時表示,流通于絲路的陶瓷器就是當時一種非常生動的媒介,器物的造型、紋飾、技法,可以讓不同國家的民眾相互了解各自的風土人情、科技水平和精神信仰,同時在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中共同進步。\u003c/p>\u003cp>“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代中國與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誕生了輝煌燦爛的絲路文明,此次展覽的舉辦,不僅是對絲路文明的展示,更是對絲路精神的禮贊。\u003c/p>\u003cp>展覽通過陶瓷文物揭示了一條“古代全球化”之路:中國輸出絲綢、瓷器、茶葉,輸入葡萄、胡椒、佛教文化等;展覽還揭示出文明融合的“中國智慧”,如粟特人漢化同時,漢人也在吸收胡樂、胡舞。這種“雙向融合”為當代文化交流提供了范本,彰顯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D7829B85271B98739F687EDB79C3D21FBB92E8BA_size397_w945_h621.jpg\" alt=\"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u003c/p>\u003cp>\u003cstrong>架構\u003c/strong>\u003cstrong>歷史\u003c/strong>\u003cstrong>與公眾的橋梁\u003c/strong>\u003c/p>\u003cp>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頭。《“西游記——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通過展示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帶觀眾深刻感受古代絲綢之路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彰顯出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作為社會課堂“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使命擔當。\u003c/p>\u003cp>“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開放與包容的絲路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何飛表示,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通道,更是友好往來、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之路;中華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的不斷交流中,保持活力、蓬勃發展、生生不息。通過陶瓷的角度重溫絲路文明,廣大觀眾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還能更好地傳承文明。中國影響世界,世界也回饋中國——展覽中的唐代陶瓷器珍品,見證著世界對于中華文明發展的意義和中國對于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展覽的順利舉辦,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和發展。\u003c/p>\u003cp>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今年年底,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學術講座、文化體驗活動等,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絲路文明的魅力。期待廣大觀眾進館參觀,一同開啟這場千年絲路文化之旅。\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王聰兒","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7-12 18:01:3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絲路,陶瓷,西域,鄭州,文明,大象,佛教,器物,陶瓷博物館,觀眾","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駝鈴聲聲,穿越千年風沙;梵音裊裊,回響萬里古道。7月12日,由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西游記——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展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火熱開幕。百余件唐代陶、瓷器將帶領觀眾重返大唐絲路的輝煌歷史,感受東西方文明交流發展的繁榮歲月。

    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三大篇章再現絲路文明

    兩千多年前,隨著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的開通,西方文明沿著絲路逐漸東傳,而絲綢、茶葉、瓷器等“中國造”也源源不斷運往亞歐各地,奏響了中西方文明在藝術、宗教、思想等精神層面相互碰撞、影響的動人樂章,誕生了一批批絲路文化交融的藝術結晶。

    本次展覽以唐代陶瓷為載體,通過“沙漠之舟”“西域奇談”“胡風唐韻”三大篇章,全方位展現了唐代陶瓷中蘊含的豐富絲路文明元素,為當代觀眾了解絲路文明提供了重要窗口。

    在“沙漠之舟”篇章,觀眾可以看到不同形態的駱駝俑及牽駝俑。這些駱駝俑不僅展示了駱駝作為“沙漠之舟”的重要地位,還生動再現了絲路商隊穿越大漠的壯觀場景,體現了古代商旅的艱辛與勇氣??脊抛C據表明,駱駝的馴化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在阿拉伯半島,后逐漸傳播至中亞、北非等地區。到了漢唐時期,駱駝成為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工具,其性情溫順、不畏風沙、耐饑耐渴的特性,使其能夠馱負著東西方文明的成果穿越蒼茫大漠。

    “西域奇談”則聚焦于各類宗教經絲路傳入中原并與本土文化融合的過程。佛教文化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吸收了儒道思想,形成了許多自成體系的中國化佛教宗派?!疤焐窠的瘛薄安世L天王俑”“僧人俑”等展品生動再現了當時佛教藝術的獨特魅力。此外,鎮墓俑和鎮墓獸(祖明、地軸)也是本篇章的亮點之一。這些器物不僅用于唐代的喪葬儀軌,更是絲路文明交融的“時空膠囊”,它們將佛教的威嚴、祆教的神秘、漢地的莊重熔于一體,也見證了一條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如何重塑人類對死亡與永恒的想象。

    “胡風唐韻”篇章通過胡人俑、異域器物及文學意象等,展現了絲路上的多元文化與傳奇故事。粟特人作為唐代主要的來華胡人,他們在中亞建立了多個城邦國家,并大量東來經商貿易。展覽中的胡人俑形象生動,展現了粟特人的生活風貌和文化特色。唐代文學家對粟特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李白、岑參、白居易等詩人的作品中都留下了對粟特人及其文化藝術的贊美。

    此外,陶瓷文化也是本篇章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中國使者的西去和西域商賈的東來,西域的許多珍貴物產,如玻璃等不斷輸入中國,對古代中國的陶瓷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追尋絲路文明禮贊絲路精神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與“中國”同名的“CHINA”陶瓷,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上,一件件蘊含豐富中國文化元素的陶瓷杰作,伴隨著駝鈴跨越千山萬水,描繪出中外文明互鑒與融通的生動畫卷。

    縱觀歷史發展,中國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保持著吸收各國文明優質營養的胸襟。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更體現了和平友好的大國風范;古絲綢之路的開通,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不僅異域佛教等相繼東傳,中國儒道思想西漸,歐洲也曾廣泛接觸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堅持‘和而不同’理念,承認文明多樣性、包容文明異質性,讓不同文明互相借鑒、和諧共處,這在當今世界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館長何飛談及策劃此次展覽的初衷時表示,流通于絲路的陶瓷器就是當時一種非常生動的媒介,器物的造型、紋飾、技法,可以讓不同國家的民眾相互了解各自的風土人情、科技水平和精神信仰,同時在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中共同進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代中國與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誕生了輝煌燦爛的絲路文明,此次展覽的舉辦,不僅是對絲路文明的展示,更是對絲路精神的禮贊。

    展覽通過陶瓷文物揭示了一條“古代全球化”之路:中國輸出絲綢、瓷器、茶葉,輸入葡萄、胡椒、佛教文化等;展覽還揭示出文明融合的“中國智慧”,如粟特人漢化同時,漢人也在吸收胡樂、胡舞。這種“雙向融合”為當代文化交流提供了范本,彰顯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

    唐朝陶瓷版的“西游記”!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上新啦

    架構歷史與公眾的橋梁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頭?!丁拔饔斡洝拼沾芍械慕z路文明”》通過展示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帶觀眾深刻感受古代絲綢之路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彰顯出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作為社會課堂“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使命擔當。

    “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開放與包容的絲路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焙物w表示,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通道,更是友好往來、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之路;中華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的不斷交流中,保持活力、蓬勃發展、生生不息。通過陶瓷的角度重溫絲路文明,廣大觀眾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還能更好地傳承文明。中國影響世界,世界也回饋中國——展覽中的唐代陶瓷器珍品,見證著世界對于中華文明發展的意義和中國對于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展覽的順利舉辦,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今年年底,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學術講座、文化體驗活動等,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絲路文明的魅力。期待廣大觀眾進館參觀,一同開啟這場千年絲路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