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從南昌,向世界!近年來,南昌大力拓展對外通道,暢通內部循環,織就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世界距離越來越近,為南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u003c/p>\u003cp>\u003cstrong>南昌進入“空軌換乘”時代\u003c/strong>\u003c/p>\u003cp>160.2公里,背后鐫刻著令人驚嘆的“南昌加速度”:運營里程從全國第25位躍升至第21位,單日客流峰值從43萬飆升至268萬,最小行車間隔如精密的瑞士鐘表般壓縮至3分56秒。更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地鐵客運強度持續穩居全國前十。\u003c/p>\u003cp>6月28日,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東延及2號線東延3條延長線開通初期運營,讓南昌軌道交通在這個盛夏迎來了歷史性跨越。這一程,南昌走了十年。\u003c/p>\u003cp>時間回溯2015年隆冬,當首列地鐵列車披著晨霜駛出瑤湖西站,那聲劃破黎明的汽笛,不僅喚醒了沉睡的軌道夢,更奏響了城市能級躍升的序曲。如今俯瞰南昌版圖,四線交織的軌道網絡恰似一位技藝精湛的繡娘,以鋼軌為針、以站臺為梭,在438平方公里的城市錦緞上,繡出“地下穿行、空中翱翔”的雙重韻律。\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8D86A43D2C6427EEBB6704B479373DCDA019260C_size3649_w1920_h996.png\" alt=\"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u003c/p>\u003cp>\u003cstrong>“空軌換乘”帶來哪些改變?\u003c/strong>\u003c/p>\u003cp>昌北機場站總建筑面積30957平方米,共設3個出入口、2個安全出口。步入寬敞明亮的昌北機場站廳層,14米寬的島式站臺干凈整潔,各類指示標識明顯。跟著指示標識從地鐵站臺出站抵達航站樓。下地鐵后,通過東西兩側電梯或垂直電梯上至站廳,根據墻面上方“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的小飛機標識前往1號出口。沿1號出口扶梯到達地面,根據標識左轉即可進入風雨連廊,耗時約4分鐘。這無疑為趕機的乘客帶來便利。\u003c/p>\u003cp>連接地鐵站與航站樓的風雨連廊,則是南昌為旅客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暖心工程。風雨連廊增設了清晰、醒目的指示標識,同時增開T2航站樓5號門縮短旅客的入樓距離,乘坐國際航班的旅客也只需沿著高架橋下步行約600米,就能順利抵達T1航站樓;抵達機場需要乘坐地鐵,只需認準7號門,出門后左轉直行通過風雨連廊即可。\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一城四站”,暢通立體交通網絡\u003c/strong>\u003c/p>\u003cp>6月3日23時許,55031次檢測列車從南昌東站駛出,昌九高鐵先行開通段——南昌東至何家線路所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預計2025年內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屆時,經杭昌高鐵、昌贛高鐵運行的列車可直接通過南昌東站實現快速通行,無需再繞行南昌南站,與南昌站駛入滬昆鐵路、昌福鐵路、滬昆高鐵的列車分流,有效緩解南昌鐵路樞紐“咽喉”的運輸壓力。\u003c/p>\u003cp>據悉,昌九高鐵已完成投資計劃的77%,關鍵工程如隆興大橋西支主橋精確合龍、廬山樞紐橋梁群完工,整條線路預計2027年3月建成并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屆時將串聯京九、滬昆等6條鐵路干線。目前全市已形成“四站聯動”的鐵路格局,高鐵直達城市增至28個省會,基本實現“4小時通全國”的目標。\u003c/p>\u003cp>昌九高鐵全線建成通車后,將實現與京九鐵路、滬昆鐵路、昌九城際、昌福鐵路、滬昆高鐵、京港高鐵等鐵路干線的便捷銜接,進一步完善我國高速鐵路網布局,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與周邊城市群的互聯互通。同時,極大拓展南昌的城市空間,對于全省打造“昌九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u003c/p>\u003cp>時間向前,2023年12月27日,嶄新的南昌東站與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杭昌高鐵黃昌段同步開通運營,安徽、江西兩省之間再添一條高鐵大通道。這條高鐵結束了江西省境內浮梁、樂平、余干、鄱陽、景德鎮四縣一市不通設計時速350公里高鐵的歷史,江西省11個設區市全部邁入“高鐵時代”。\u003c/p>\u003cp>高鐵站擴容,也為南昌的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作為南昌新啟用的高鐵樞紐站,南昌東站連接了杭州、景德鎮、黃山等多個旅游城市,形成跨越皖贛兩省的世界級黃金旅游線。\u003c/p>\u003cp>這是《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重要一章?!兑巹潯访鞔_要積極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支撐南昌高質量發展。在對外交通方面,《規劃》明確重點推動昌北機場三期擴建,提升南昌港水運通江達海的功能,優化南昌東站等綜合客貨運樞紐布局,積極謀劃推動武咸昌、昌福(廈)等高鐵建設,提升南昌在國家鐵路網絡中的樞紐地位。到2035年實現“124高鐵交通圈”,即:1小時通達南昌都市圈,2小時通達長江中游城市群及省內其他設區市,4小時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u003c/p>\u003cp>在南昌南部的南昌縣境內,另一座全新的南昌南站也于2023年拔地而起,幾乎與南昌東站同步投入使用。它是昌贛客運專線建設的第一個站點,也是南昌推進“一樞紐四中心”建設的重要鐵路節點。\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一江“贛”水向東流\u003c/strong>\u003c/p>\u003cp>當前復興大橋、洪州大橋已投用,昌南大橋、隆興大橋(南段)等進展喜人,鄱陽湖旅游公路橋梁等后續項目將持續完善路網,在保障“一江兩岸”交通順暢的同時,為南昌“東進、南延、西拓、北融、中興”城市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十橋同架”,終結南昌“過江難”局面。\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FB9F60EE91C30C8FFFC119ACC39F92D4F3B08913_size1490_w1267_h713.png\" alt=\"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u003c/p>\u003cp>其實早在1989年,“千里贛江第一橋”南昌大橋開工,此后兩岸融合新通道不斷涌現,城市框架不斷被拉大。目前在贛江上,南昌市已建成12條主要跨江通道,其中包括福銀高速過江通道、英雄大橋、八一大橋、紅谷隧道、南昌大橋、朝陽大橋、生米大橋、富山贛江特大橋、滬昆高速跨江大橋9條主要市政跨江通道,贛江大橋、東新贛江特大橋、沙田贛江特大橋3條鐵路跨江通道。\u003c/p>\u003cp>向下而行。紅谷隧道穿江而過,連通贛江兩岸居民。此外,沿江大道南延工程、南外環迎賓互通以西段、昌九快速路改造一期、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均已通車,暢通了“一江兩岸”。\u003c/p>\u003cp>南昌以“江”作文章。\u003c/p>\u003cp>備受矚目的贛江“兩灘七灣”天然泳場對外開放。萬紫灘、千紅灘、觀洲灣、龍沙灣、鳳凰灣、摩天灣、九龍灣、青洲灣、七星灣……25公里黃金岸線、九大特色泳場帶來全新升級的“贛?!?,在盛夏送上來自英雄城的“城市限定浪漫”。\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4C6E5649601B9726CC809CBC988BD50B038D3310_size459_w693_h426.png\" alt=\"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u003c/p>\u003cp>2024年8月,贛江南昌樞紐(主支)船閘正式通航,贛江水位常年保持在黃海高程15.5米,水流平緩、水體自凈功能增強,為打造天然泳場創造了有利條件。依托贛江優質水生態環境,南昌又在城區25公里岸線上科學布局了9處天然泳場,均衡分布在紅谷灘區、西湖區、南昌縣和東湖區,將陽光沙灘、疏林草地與城市景觀有機聯動,著力構建“人、城、水”和諧共生的濱江新生態。\u003c/p>\u003cp>立體交通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奏\u003c/p>\u003cp>擇高而立、向上而行。近年來,南昌市謀定強省會戰略,深入推進“一樞紐四中心”建設,持續織密干線路網,有序推動城市“東進、南延、西拓、北融、中興”,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區域科創中心、金融中心、先進制造業與高品質服務業集聚發展中心。\u003c/p>\u003cp>6月9日,南昌船閘迎來里程碑時刻——通過能力正式突破5000萬噸大關,標志著作為贛江“咽喉”的南昌船閘,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暢通水路運輸大動脈方面實現質的飛躍。\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14C943AEE0814B2CFC14E4F89EAA88D489329900_size1091_w1265_h844.png\" alt=\"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u003c/p>\u003cp>而開工于2021年1月的南昌港東新港區姚灣綜合碼頭也迎來關鍵性節點,堤內陸域配套工程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該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為后續全面投運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姚灣綜合碼頭已建成16個泊位,包括5個件雜貨泊位、5個散貨泊位和6個多用途泊位。其中,件雜貨和散貨泊位已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并投入運營,多用途泊位竣工驗收手續正有序推進,預計今年8月完成。作為國內岸線最長的內河港口碼頭和區域物流交通樞紐,姚灣綜合碼頭成為推動當地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助力區域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和帶動區域經濟躍升發展的“黃金水道”。這也是南昌市大力發展內河水運事業的生動寫照。\u003c/p>\u003cp>昌九高鐵通車后將串聯井岡山、廬山等世界級景區,預計年增游客300萬人次。地鐵延長線開通半年內,沿線商業體出租率達95%。2024年南昌接待游客1.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u003c/p>\u003cp>另外,“兩環高速”格局使南昌與周邊縣市形成1小時通勤圈。南昌國際陸港作為全國首批5A級陸港,中歐班列年開行量突破500列,帶動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12%。\u003c/p>\u003cp>2026年將開啟“十五五”發展新階段。南昌將投資734.45億元建設六大交通項目,涵蓋高鐵、快速路、跨江通道等,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南唐聯絡線讓高鐵換乘縮短至15分鐘,潮南高速連接贛閩,英雄大道構建“半小時生活圈”,匯賢大橋促進兩岸協同發展。這些工程將提升40%通行效率,新增5萬就業崗位,讓南昌從區域節點躍升為全國性樞紐。\u003c/p>\u003cp>當高鐵飛速奔馳、橋梁橫跨贛江、地鐵貫穿全城,南昌將以交通為契機,在贛鄱大地上描繪出一幅“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發展畫卷,將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勝勢,奏響交通發展與經濟發展和美樂章。\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勝男","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7-11 21:21:03","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南昌,高鐵,大橋,贛江,地鐵,樞紐,東站,泊位,通道,鐵路","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6月28日,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東延及2號線東延3條延長線開通初期運營,昌北國際機場、南昌西站、南昌火車站及南昌東站完成軌道交通串聯。至此,南昌地鐵通車總里程達到160.2公里。這也宣告,南昌地鐵正式進入“空軌換乘”時代。在南昌,帶你“上天入地”!

    俯瞰南昌,一幅立體交通的壯麗畫卷已繪就。

    在地上,一條條高鐵、高速大動脈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伸向遠方;抬頭仰望,一架架飛機騰空而起,交織成一幅繁忙的航線圖,將南昌與世界緊密相連。在南昌姚灣綜合碼頭,船來船往,龍門吊高效運轉,貨輪有序裝卸作業,為南昌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轉入地下,4條地鐵線如同巨大的網絡將贛江兩端連接,將城區與郊區貫穿,為市民提供了快捷、舒適的出行方式。如今的“英雄城”里,贛江穿城而過,一座座雄偉的跨江大橋、一條條蜿蜒的快速路打通了城市發展的大動脈。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南昌,向世界!近年來,南昌大力拓展對外通道,暢通內部循環,織就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世界距離越來越近,為南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南昌進入“空軌換乘”時代

    160.2公里,背后鐫刻著令人驚嘆的“南昌加速度”:運營里程從全國第25位躍升至第21位,單日客流峰值從43萬飆升至268萬,最小行車間隔如精密的瑞士鐘表般壓縮至3分56秒。更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地鐵客運強度持續穩居全國前十。

    6月28日,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東延及2號線東延3條延長線開通初期運營,讓南昌軌道交通在這個盛夏迎來了歷史性跨越。這一程,南昌走了十年。

    時間回溯2015年隆冬,當首列地鐵列車披著晨霜駛出瑤湖西站,那聲劃破黎明的汽笛,不僅喚醒了沉睡的軌道夢,更奏響了城市能級躍升的序曲。如今俯瞰南昌版圖,四線交織的軌道網絡恰似一位技藝精湛的繡娘,以鋼軌為針、以站臺為梭,在438平方公里的城市錦緞上,繡出“地下穿行、空中翱翔”的雙重韻律。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空軌換乘”帶來哪些改變?

    昌北機場站總建筑面積30957平方米,共設3個出入口、2個安全出口。步入寬敞明亮的昌北機場站廳層,14米寬的島式站臺干凈整潔,各類指示標識明顯。跟著指示標識從地鐵站臺出站抵達航站樓。下地鐵后,通過東西兩側電梯或垂直電梯上至站廳,根據墻面上方“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的小飛機標識前往1號出口。沿1號出口扶梯到達地面,根據標識左轉即可進入風雨連廊,耗時約4分鐘。這無疑為趕機的乘客帶來便利。

    連接地鐵站與航站樓的風雨連廊,則是南昌為旅客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暖心工程。風雨連廊增設了清晰、醒目的指示標識,同時增開T2航站樓5號門縮短旅客的入樓距離,乘坐國際航班的旅客也只需沿著高架橋下步行約600米,就能順利抵達T1航站樓;抵達機場需要乘坐地鐵,只需認準7號門,出門后左轉直行通過風雨連廊即可。

    “一城四站”,暢通立體交通網絡

    6月3日23時許,55031次檢測列車從南昌東站駛出,昌九高鐵先行開通段——南昌東至何家線路所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預計2025年內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屆時,經杭昌高鐵、昌贛高鐵運行的列車可直接通過南昌東站實現快速通行,無需再繞行南昌南站,與南昌站駛入滬昆鐵路、昌福鐵路、滬昆高鐵的列車分流,有效緩解南昌鐵路樞紐“咽喉”的運輸壓力。

    據悉,昌九高鐵已完成投資計劃的77%,關鍵工程如隆興大橋西支主橋精確合龍、廬山樞紐橋梁群完工,整條線路預計2027年3月建成并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屆時將串聯京九、滬昆等6條鐵路干線。目前全市已形成“四站聯動”的鐵路格局,高鐵直達城市增至28個省會,基本實現“4小時通全國”的目標。

    昌九高鐵全線建成通車后,將實現與京九鐵路、滬昆鐵路、昌九城際、昌福鐵路、滬昆高鐵、京港高鐵等鐵路干線的便捷銜接,進一步完善我國高速鐵路網布局,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與周邊城市群的互聯互通。同時,極大拓展南昌的城市空間,對于全省打造“昌九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時間向前,2023年12月27日,嶄新的南昌東站與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杭昌高鐵黃昌段同步開通運營,安徽、江西兩省之間再添一條高鐵大通道。這條高鐵結束了江西省境內浮梁、樂平、余干、鄱陽、景德鎮四縣一市不通設計時速350公里高鐵的歷史,江西省11個設區市全部邁入“高鐵時代”。

    高鐵站擴容,也為南昌的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作為南昌新啟用的高鐵樞紐站,南昌東站連接了杭州、景德鎮、黃山等多個旅游城市,形成跨越皖贛兩省的世界級黃金旅游線。

    這是《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重要一章?!兑巹潯访鞔_要積極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支撐南昌高質量發展。在對外交通方面,《規劃》明確重點推動昌北機場三期擴建,提升南昌港水運通江達海的功能,優化南昌東站等綜合客貨運樞紐布局,積極謀劃推動武咸昌、昌福(廈)等高鐵建設,提升南昌在國家鐵路網絡中的樞紐地位。到2035年實現“124高鐵交通圈”,即:1小時通達南昌都市圈,2小時通達長江中游城市群及省內其他設區市,4小時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

    在南昌南部的南昌縣境內,另一座全新的南昌南站也于2023年拔地而起,幾乎與南昌東站同步投入使用。它是昌贛客運專線建設的第一個站點,也是南昌推進“一樞紐四中心”建設的重要鐵路節點。

    一江“贛”水向東流

    當前復興大橋、洪州大橋已投用,昌南大橋、隆興大橋(南段)等進展喜人,鄱陽湖旅游公路橋梁等后續項目將持續完善路網,在保障“一江兩岸”交通順暢的同時,為南昌“東進、南延、西拓、北融、中興”城市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笆畼蛲堋?,終結南昌“過江難”局面。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實早在1989年,“千里贛江第一橋”南昌大橋開工,此后兩岸融合新通道不斷涌現,城市框架不斷被拉大。目前在贛江上,南昌市已建成12條主要跨江通道,其中包括福銀高速過江通道、英雄大橋、八一大橋、紅谷隧道、南昌大橋、朝陽大橋、生米大橋、富山贛江特大橋、滬昆高速跨江大橋9條主要市政跨江通道,贛江大橋、東新贛江特大橋、沙田贛江特大橋3條鐵路跨江通道。

    向下而行。紅谷隧道穿江而過,連通贛江兩岸居民。此外,沿江大道南延工程、南外環迎賓互通以西段、昌九快速路改造一期、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均已通車,暢通了“一江兩岸”。

    南昌以“江”作文章。

    備受矚目的贛江“兩灘七灣”天然泳場對外開放。萬紫灘、千紅灘、觀洲灣、龍沙灣、鳳凰灣、摩天灣、九龍灣、青洲灣、七星灣……25公里黃金岸線、九大特色泳場帶來全新升級的“贛海”,在盛夏送上來自英雄城的“城市限定浪漫”。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年8月,贛江南昌樞紐(主支)船閘正式通航,贛江水位常年保持在黃海高程15.5米,水流平緩、水體自凈功能增強,為打造天然泳場創造了有利條件。依托贛江優質水生態環境,南昌又在城區25公里岸線上科學布局了9處天然泳場,均衡分布在紅谷灘區、西湖區、南昌縣和東湖區,將陽光沙灘、疏林草地與城市景觀有機聯動,著力構建“人、城、水”和諧共生的濱江新生態。

    立體交通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奏

    擇高而立、向上而行。近年來,南昌市謀定強省會戰略,深入推進“一樞紐四中心”建設,持續織密干線路網,有序推動城市“東進、南延、西拓、北融、中興”,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區域科創中心、金融中心、先進制造業與高品質服務業集聚發展中心。

    6月9日,南昌船閘迎來里程碑時刻——通過能力正式突破5000萬噸大關,標志著作為贛江“咽喉”的南昌船閘,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暢通水路運輸大動脈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從南昌 向世界——南昌從交通優勢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開工于2021年1月的南昌港東新港區姚灣綜合碼頭也迎來關鍵性節點,堤內陸域配套工程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該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為后續全面投運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姚灣綜合碼頭已建成16個泊位,包括5個件雜貨泊位、5個散貨泊位和6個多用途泊位。其中,件雜貨和散貨泊位已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并投入運營,多用途泊位竣工驗收手續正有序推進,預計今年8月完成。作為國內岸線最長的內河港口碼頭和區域物流交通樞紐,姚灣綜合碼頭成為推動當地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助力區域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和帶動區域經濟躍升發展的“黃金水道”。這也是南昌市大力發展內河水運事業的生動寫照。

    昌九高鐵通車后將串聯井岡山、廬山等世界級景區,預計年增游客300萬人次。地鐵延長線開通半年內,沿線商業體出租率達95%。2024年南昌接待游客1.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

    另外,“兩環高速”格局使南昌與周邊縣市形成1小時通勤圈。南昌國際陸港作為全國首批5A級陸港,中歐班列年開行量突破500列,帶動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12%。

    2026年將開啟“十五五”發展新階段。南昌將投資734.45億元建設六大交通項目,涵蓋高鐵、快速路、跨江通道等,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南唐聯絡線讓高鐵換乘縮短至15分鐘,潮南高速連接贛閩,英雄大道構建“半小時生活圈”,匯賢大橋促進兩岸協同發展。這些工程將提升40%通行效率,新增5萬就業崗位,讓南昌從區域節點躍升為全國性樞紐。

    當高鐵飛速奔馳、橋梁橫跨贛江、地鐵貫穿全城,南昌將以交通為契機,在贛鄱大地上描繪出一幅“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發展畫卷,將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勝勢,奏響交通發展與經濟發展和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