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為啥去“打卡”?我愛看書。四年級的時候,村小張老師跟我們講:“‘深水養大魚’。寫文章就像養魚,你們要多讀書,寫作文才容易用上。”這句話我印象很深。后來,他還給我們訂了《中國少年報》,班上同學都盼著看,這可能是我對讀書最早的興趣。\u003c/p>\u003cp>我爹給我在集上買過兩本書,內容到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一本是《雷鋒的故事》。雷鋒去報名當兵,人家說他體重不夠,他說“我還沒吃飯呢”,讓人家等一會兒再稱,還有他開車的故事、幫助老百姓的故事。另一本是《動腦筋爺爺》,里面有各種生活里的問題,比如一個小孩問爺爺,同樣周長的管子,是圓的吸得快還是方的吸得快呀?爺爺回答是圓的,因為橫截面大。\u003c/p>\u003cp>初中畢業后,因為村小缺人手,我就去當了代課老師。200多個學生、5個班,語文、數學、自然、品德、體育,這些課我都教過。那時,第一節課都是閱讀,我帶著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他們培養讀書的興趣。再后來,家里有了小孩,我得掙更多錢,就開始了一邊種地、一邊打工的生活。\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8/53F7508DBBE4AEEC448E294261589C1F05A4D81C_size90_w1080_h605.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網上火了以后,有網友給我留言:“潑天的流量來了,你要珍惜。”我在想,自己為啥火了?像我這樣喜歡去書店的人也很多,可能還是因為外貌上跟“讀書人”有些反差,吸引了網友。大家關注這個事,說明大家對讀書和知識是很重視的,都希望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這真是好事!\u003c/p>\u003cp>我的名字里有個“詩”字。祖輩傳下來的家訓說,“言行合法,詩書訓子,義理傳家”,里面的字,就成了不同的字輩。劉家我這一輩有幾十個人,都是“詩”字輩。我想,祖輩們用這些話教育后人,也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希望我們多讀書、有文化、家風好。\u003c/p>\u003cp>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現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好像很難抽出時間讀書。但人是有一定主動性的,真想讀的話,總能抽出時間。現在不光有紙質書,還有手機里的書、新聞、短視頻,都能獲得知識。像電焊、砌墻,工友們都可以查書查視頻,怎么量長度、怎么切、怎么綁,清楚得很。讀書,提高了水平,才能把事情做好。\u003c/p>\u003cp>我今年58歲,孩子也娶媳婦了。生活上他們能照顧自己,我的壓力小多了。不過,活得干,還是有個事兒干著好。讀書也“中”,讀書不光能獲取信息,還能休息放松、讓人心情好嘞!\u003c/p>\u003cp>來源:人民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7-11 14:59:51","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人民日報,書店,活兒,陳行甲,北京圖書大廈,河南,劉詩利,大廈,工地,大叔","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愛讀書的河南工地大叔,在《人民日報》發文章了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愛讀書的河南工地大叔,在《人民日報》發文章了

    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

    劉詩利

    《人民日報》2025年7月11日第20版

    我叫劉詩利,家住河南濮陽,農忙時在家種地,不忙的時候,進城打工賺點錢。前些天收完麥子,我就到了北京,在馬駒橋附近找活兒干。

    早上5點多,活兒多一些,7點以后,就不好找了。綁鋼筋、打混凝土、砌墻、打地面,這些活兒我都干。沒活兒或者下了工,我就到西單的北京圖書大廈看看書。每次翻開書,都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一次待上七八個小時,感覺不賴!

    沒想到,我在北京圖書大廈聽陳行甲新書分享會的視頻火了。以前聽說過陳行甲老師,現場看到海報,我就過去了。結果被編輯拍下視頻,上傳到網上,陳行甲老師現場還送給我他的簽名書。我很興奮,也覺得幸運。

    其實,我好多年前就去過北京的書店。2005年左右,第一次去北京,跟著一個老鄉做地鐵工程。沒活兒的時候,我在路邊買了張地圖,看著看著,想起來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說北京圖書大廈的書多、環境好,就想著去看看。倒了幾趟公交,到了大廈,一走進去,真是和文章里寫的差不多嘞,不孬!比我見過的書店大多了,好幾層,各種書都有。在大廈里,我問一個買書人:“北京還有啥書店?”他說還有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后來,我又去“打卡”這兩個地方,怪得勁。

    圖片

    為啥去“打卡”?我愛看書。四年級的時候,村小張老師跟我們講:“‘深水養大魚’。寫文章就像養魚,你們要多讀書,寫作文才容易用上。”這句話我印象很深。后來,他還給我們訂了《中國少年報》,班上同學都盼著看,這可能是我對讀書最早的興趣。

    我爹給我在集上買過兩本書,內容到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一本是《雷鋒的故事》。雷鋒去報名當兵,人家說他體重不夠,他說“我還沒吃飯呢”,讓人家等一會兒再稱,還有他開車的故事、幫助老百姓的故事。另一本是《動腦筋爺爺》,里面有各種生活里的問題,比如一個小孩問爺爺,同樣周長的管子,是圓的吸得快還是方的吸得快呀?爺爺回答是圓的,因為橫截面大。

    初中畢業后,因為村小缺人手,我就去當了代課老師。200多個學生、5個班,語文、數學、自然、品德、體育,這些課我都教過。那時,第一節課都是閱讀,我帶著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他們培養讀書的興趣。再后來,家里有了小孩,我得掙更多錢,就開始了一邊種地、一邊打工的生活。

    圖片

    網上火了以后,有網友給我留言:“潑天的流量來了,你要珍惜。”我在想,自己為啥火了?像我這樣喜歡去書店的人也很多,可能還是因為外貌上跟“讀書人”有些反差,吸引了網友。大家關注這個事,說明大家對讀書和知識是很重視的,都希望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這真是好事!

    我的名字里有個“詩”字。祖輩傳下來的家訓說,“言行合法,詩書訓子,義理傳家”,里面的字,就成了不同的字輩。劉家我這一輩有幾十個人,都是“詩”字輩。我想,祖輩們用這些話教育后人,也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希望我們多讀書、有文化、家風好。

    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現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好像很難抽出時間讀書。但人是有一定主動性的,真想讀的話,總能抽出時間。現在不光有紙質書,還有手機里的書、新聞、短視頻,都能獲得知識。像電焊、砌墻,工友們都可以查書查視頻,怎么量長度、怎么切、怎么綁,清楚得很。讀書,提高了水平,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今年58歲,孩子也娶媳婦了。生活上他們能照顧自己,我的壓力小多了。不過,活得干,還是有個事兒干著好。讀書也“中”,讀書不光能獲取信息,還能休息放松、讓人心情好嘞!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