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建文明城市的實踐中,鶴壁市淇濱區以“‘淇’心向善·‘濱’彬有禮”為精神內核,深耕文明實踐創新,孵化出一批兼具溫度與實效的服務項目,“妮妮姐姐課堂”便是其中的亮眼代表。
自2023年創立以來,該項目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用專業力量與溫情服務,為全區萬千孩子與家庭編織起一張從“心”出發的守護網,推動文明實踐與協同育人深度融合。
聚焦痛點精準發力,創新孵化特色品牌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問題、家庭暴力等引起廣泛關注,如何培育身心健康的青少年、構建和諧家庭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淇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敏銳捕捉需求,整合陣地、師資等資源,創新孵化“妮妮姐姐課堂”文明實踐服務項目。
該項目由43位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及教師組成的精銳團隊領銜,圍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兩大核心,打造立體化服務矩陣。在心理健康領域,團隊通過“心理測量”精準定位需求,提供一對一疏導、個案輔導,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情景演繹、家長課堂等活動,幫助孩子化解學習壓力、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在家庭教育層面,“妮妮姐姐課堂”以普及科學育兒方法為抓手,助力家長讀懂孩子心理,化解親子矛盾,為孩子營造溫暖成長環境。
為讓服務更貼近群眾,“妮妮姐姐課堂”聯合學校、社區、企業及13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將課堂下沉至基層一線。
同時,針對個案問題,專門設立心理咨詢服務工作室,形成“發現—干預—解決”閉環機制。此外,“妮妮姐姐課堂”還創新推出線上直播間、手偶劇場等特色課程,以“小切口”解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的“大難題”,引導家庭與未成年人共同踐行“‘淇’心向善·‘濱’彬有禮”文明理念。
暖心服務結碩果,品牌效應獲贊譽
“妮妮姐姐課堂”項目啟動以來,已累計開展超500場精準化活動,服務居民2萬余人次,完成150余例個案深度干預。
依托全區13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妮妮姐姐課堂”構建起“中心引領+站點輻射+網格滲透”三級服務網絡。在天山路街道觀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5分鐘心理服務圈”讓80余戶家庭重拾親密溝通;九州路街道書苑社區“家長夜校”里,千余名家長在“教養智慧”課程中學習科學育兒;湘江社區的“教育智囊團”為30戶特殊家庭定制“指導套餐”,將心理幫扶與家庭教育送進家門。淇濱區創新推出的“實踐站服務熱力圖”,用大數據精準標注“作業焦慮”“親子沖突”等需求熱點,推動8個社區實踐站變身“心靈氧吧”,5個站點獲評區級“家校社協同育人示范基地”,讓文明實踐陣地真正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心靈驛站。
一個個真實案例更是見證著“妮妮姐姐課堂”的力量:曾拒絕上學的初中生小甲,在“家庭系統治療+社區融合活動”中,見證父母從爭吵不休到共學育兒課的轉變,不僅重返校園,更成為社區“少年議事會”骨干;因學業壓力自殘的小學生小乙,在“情緒管理手偶劇+沙盤療愈”中打開心扉,其家長主動加入“護蕾志愿服務隊”,帶動10余戶家庭參與親子互助……
憑借扎實的實踐成果,“妮妮姐姐課堂”先后榮獲鶴壁市、河南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與三等獎,項目創辦人田妮妮也榮獲多項稱號,并多次奔赴駐馬店等省內城市開展巡回示范宣講,該項目已成為區域文明實踐領域的閃亮名片。
多維升級再出發,續寫共育新篇章
今年,“妮妮姐姐課堂”以家校社共育為核心推出三大創新行動,讓關愛觸手可及。
創新教學讓心理成長“活”起來。課堂將心理健康與趣味手偶劇結合,通過情緒小劇場引導孩子管理情緒;開展“自信無限”自我展示活動,幫助孩子發現自身閃光點。
家長賦能,打造科學育兒“充電站”。針對家庭教育痛點,課堂開設10余門家長賦能課程,涵蓋親子溝通黃金法則、青少年心理案例深度解析等,通過情景模擬、案例研討,幫助家長掌握科學育兒方法。
“3+2+1”模式構建共育“生態圈”。建立“咨詢—跟進—探訪—指導”閉環服務鏈條,為特殊需求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持續推進“花蕾計劃”“優爸優媽”等特色項目;在社區、學校增設服務站點,讓專業咨詢“家門口可享”;組建護蕾志愿服務隊,發動家長化身教育志愿者,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同時,“妮妮姐姐課堂”項目計劃通過“城區校帶鄉鎮校”的人才孵化機制,實現淇濱區城鄉中小學全覆蓋,確保全區每年每個學生和家長至少各參與一堂心理課或家長課。
據悉,從城區校園到鄉鎮村落,從單點服務到體系創新,“妮妮姐姐課堂”以愛為底色、以專業為支撐。未來,課堂將繼續深耕家校社協同領域,為未成年人撐起愛的晴空,推動形成“‘淇’心向善·‘濱’彬有禮”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