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6月17日,許昌市區,古老的護城河內,清風荷韻,舫船悠悠。呂超峰 呂科 攝\u003c/p>\u003cp>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正源源不斷地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讓人們在文化旅游盛宴中,深切感受到“詩和遠方”的美好。\u003c/p>\u003cp>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要“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要求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u003c/p>\u003cp>守正創新,點亮未來。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全省上下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璀璨星光匯聚成照亮中原大地的時代光芒。\u003c/p>\u003cp>\u003cstrong>讓文化遺產煥發時代新光彩\u003c/strong>\u003c/p>\u003cp>6月14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打造的《沿著中原大遺址走廊尋國寶》大型直播活動引爆網絡。\u003c/p>\u003cp>當天,網友們跟隨直播鏡頭“穿越”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殷墟博物館、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沉浸式觸摸中華五千年文明脈動,尋找“何以中國”的歷史答案,紛紛點贊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蘊。\u003c/p>\u003cp>歷史長河,在中原大地留下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生動詮釋了河南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主根主脈的歷史文化內涵。\u003c/p>\u003cp>如何將這些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河南始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注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考古發掘和研究闡釋水平,加強文物活化利用和傳播,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u003c/p>\u003cp>我省持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推動“河南四個分時期專題歷史文化研究項目”,累計55項考古發現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位居全國第一。\u003c/p>\u003cp>6月14日,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同日,國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河南省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至此,我省掛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增至8家。\u003c/p>\u003cp>6月17日,文物防震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讓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成為我省文物保護工作的關鍵支撐和重中之重。\u003c/p>\u003cp>河南日報社重磅推出的“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題報道,綜合運用圖文、海報、短視頻、直播、互動游戲等形式,講好甲骨文故事,致力于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為中華文化新地標、河南文旅新名片。\u003c/p>\u003cp>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賡續文脈傳承。這不僅是我們奮勇爭先的底氣,更是河南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動力。\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耕中原大地文化“基因庫”\u003c/strong>\u003c/p>\u003cp>驚險刺激的大跳臺,技巧與藝術結合的手球,幽默詼諧的魔術表演……河南省雜技集團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為創作背景打造的大型紅色雜技劇《進攻令》驚艷亮相,融合大跳板、柔術、高空鋼絲等10余項傳統雜技技藝,展現出深厚的藝術內涵與強大的感染力。\u003c/p>\u003cp>“這部作品將革命歷史故事以雜技劇的形式展現,是一次極具價值的創新。”中國雜技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唐延海說。\u003c/p>\u003cp>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藝創造。全省文藝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聚焦“省之要者”,深耕中原大地文化“基因庫”,創作出一批展現中原特色、擁抱偉大時代的精品力作。\u003c/p>\u003cp>豫劇《大河安瀾》、曲劇《魯鎮》、網絡文藝《陶三圓的春夏秋冬》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方言話劇《老家》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中榮獲優秀劇目獎;豫劇《張良》《婦好》、曲劇《雪絨花開》、京劇《大河歸流》等重點劇目亮相舞臺……一批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彰顯出河南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的良好態勢,有力提升了河南文化的影響力。\u003c/p>\u003cp>好的文藝作品應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9500萬人次參與!這是2024年全省開展“新時代新征程新風貌”十大群眾文化活動的成績單。\u003c/p>\u003cp>在河南,老百姓在家門口不僅能感受豫劇、曲劇、越調等戲曲的魅力,還能欣賞到世界經典歌劇《茶花女》的動人愛情故事,也可以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壁畫作品展中品味高雅藝術,還可以在茅盾文學獎作家劉震云的講座中感悟文學的詩意……\u003c/p>\u003cp>不僅要讓群眾共享文化之美,更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潮起來。\u003c/p>\u003cp>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全省范圍內開展的“非遺煥新購物月”、“非遺進景區”、非遺宣傳展示等系列活動,通過跨界融合、科技賦能、年輕化傳播等方式,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u003c/p>\u003cp>\u003cstrong>文旅產業提質增效激發消費活力\u003c/strong>\u003c/p>\u003cp>為提前鎖定暑期客源,日前全省文旅數智綜合服務平臺“一機游河南”正式啟動“青春起航·惠游河南”專項文旅補貼活動。通過一部手機預訂、一鍵式預約,就能定制性價比超高的旅程,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關注,這也正是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消費的生動體現。\u003c/p>\u003cp>河南努力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針對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需求,精準把握文旅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推動文旅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涌現出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寶泉、萬歲山、洛邑古城等一批旅游新地標和熱門打卡地。\u003c/p>\u003cp>河南文旅對廣大游客的吸引力,在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得到了有力印證:全省接待游客1511.6萬人次、旅游收入6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5.3%,實現文旅市場量質齊升。\u003c/p>\u003cp>在河南,文旅產業可以很“沉浸”,讓歷史和文化“觸手可及”。\u003c/p>\u003cp>做強文旅演藝精品。洛陽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火遍全國,曹植在《洛神賦》里對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描述躍然眼前;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迎來年度重磅更新,4部全新劇目集中公演,觀眾在這片土地上與戲劇共生共長……通過創新體驗模式,著力做強文旅演藝,各地推動優秀文藝精品進景區,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參與、可互動的沉浸式場景。\u003c/p>\u003cp>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紅磚煙囪、復古儲皂罐、工業風打卡墻,走進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在河南,像這樣經過“微改造、精提升”的街區有很多,它們與城市和諧共生,“煙火氣”和“年輕態”并存,展現出歷史和民生交融的動人場景。\u003c/p>\u003cp>目前,河南已擁有7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認定56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形成“國家級引領、省級多元化”的發展格局,通過對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創新改造,植入新業態,打造“漫步式”文旅消費場景。\u003c/p>\u003cp>以資源稟賦構筑競爭高地,以創新驅動激活發展動能。河南厚植文化優勢,在做好保護傳承的基礎上,繁榮文藝創作,提升文旅產業能級,不斷開創文化繁榮興盛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記者 張體義 杜軍 張魏)\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6-20 08:20:2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safeLevel":1,"keywords":"河南,文旅,全省,中原,文化遺產,劇目,茶花女,述評,老家,張良","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河南踐行“兩高四著力”系列述評之四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河南踐行“兩高四著力”系列述評之四

    6月17日,許昌市區,古老的護城河內,清風荷韻,舫船悠悠。呂超峰 呂科 攝

    6月17日,許昌市區,古老的護城河內,清風荷韻,舫船悠悠。呂超峰 呂科 攝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正源源不斷地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讓人們在文化旅游盛宴中,深切感受到“詩和遠方”的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要“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要求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守正創新,點亮未來。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全省上下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璀璨星光匯聚成照亮中原大地的時代光芒。

    讓文化遺產煥發時代新光彩

    6月14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打造的《沿著中原大遺址走廊尋國寶》大型直播活動引爆網絡。

    當天,網友們跟隨直播鏡頭“穿越”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殷墟博物館、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沉浸式觸摸中華五千年文明脈動,尋找“何以中國”的歷史答案,紛紛點贊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蘊。

    歷史長河,在中原大地留下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生動詮釋了河南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主根主脈的歷史文化內涵。

    如何將這些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河南始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注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考古發掘和研究闡釋水平,加強文物活化利用和傳播,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我省持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推動“河南四個分時期專題歷史文化研究項目”,累計55項考古發現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6月14日,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同日,國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河南省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至此,我省掛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增至8家。

    6月17日,文物防震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讓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成為我省文物保護工作的關鍵支撐和重中之重。

    河南日報社重磅推出的“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題報道,綜合運用圖文、海報、短視頻、直播、互動游戲等形式,講好甲骨文故事,致力于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為中華文化新地標、河南文旅新名片。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賡續文脈傳承。這不僅是我們奮勇爭先的底氣,更是河南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動力。

    深耕中原大地文化“基因庫”

    驚險刺激的大跳臺,技巧與藝術結合的手球,幽默詼諧的魔術表演……河南省雜技集團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為創作背景打造的大型紅色雜技劇《進攻令》驚艷亮相,融合大跳板、柔術、高空鋼絲等10余項傳統雜技技藝,展現出深厚的藝術內涵與強大的感染力。

    “這部作品將革命歷史故事以雜技劇的形式展現,是一次極具價值的創新。”中國雜技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唐延海說。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藝創造。全省文藝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聚焦“省之要者”,深耕中原大地文化“基因庫”,創作出一批展現中原特色、擁抱偉大時代的精品力作。

    豫劇《大河安瀾》、曲劇《魯鎮》、網絡文藝《陶三圓的春夏秋冬》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方言話劇《老家》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中榮獲優秀劇目獎;豫劇《張良》《婦好》、曲劇《雪絨花開》、京劇《大河歸流》等重點劇目亮相舞臺……一批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彰顯出河南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的良好態勢,有力提升了河南文化的影響力。

    好的文藝作品應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9500萬人次參與!這是2024年全省開展“新時代新征程新風貌”十大群眾文化活動的成績單。

    在河南,老百姓在家門口不僅能感受豫劇、曲劇、越調等戲曲的魅力,還能欣賞到世界經典歌劇《茶花女》的動人愛情故事,也可以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壁畫作品展中品味高雅藝術,還可以在茅盾文學獎作家劉震云的講座中感悟文學的詩意……

    不僅要讓群眾共享文化之美,更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潮起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全省范圍內開展的“非遺煥新購物月”、“非遺進景區”、非遺宣傳展示等系列活動,通過跨界融合、科技賦能、年輕化傳播等方式,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

    文旅產業提質增效激發消費活力

    為提前鎖定暑期客源,日前全省文旅數智綜合服務平臺“一機游河南”正式啟動“青春起航·惠游河南”專項文旅補貼活動。通過一部手機預訂、一鍵式預約,就能定制性價比超高的旅程,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關注,這也正是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消費的生動體現。

    河南努力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針對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需求,精準把握文旅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推動文旅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涌現出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寶泉、萬歲山、洛邑古城等一批旅游新地標和熱門打卡地。

    河南文旅對廣大游客的吸引力,在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得到了有力印證:全省接待游客1511.6萬人次、旅游收入6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5.3%,實現文旅市場量質齊升。

    在河南,文旅產業可以很“沉浸”,讓歷史和文化“觸手可及”。

    做強文旅演藝精品。洛陽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火遍全國,曹植在《洛神賦》里對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描述躍然眼前;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迎來年度重磅更新,4部全新劇目集中公演,觀眾在這片土地上與戲劇共生共長……通過創新體驗模式,著力做強文旅演藝,各地推動優秀文藝精品進景區,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參與、可互動的沉浸式場景。

    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紅磚煙囪、復古儲皂罐、工業風打卡墻,走進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在河南,像這樣經過“微改造、精提升”的街區有很多,它們與城市和諧共生,“煙火氣”和“年輕態”并存,展現出歷史和民生交融的動人場景。

    目前,河南已擁有7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認定56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形成“國家級引領、省級多元化”的發展格局,通過對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創新改造,植入新業態,打造“漫步式”文旅消費場景。

    以資源稟賦構筑競爭高地,以創新驅動激活發展動能。河南厚植文化優勢,在做好保護傳承的基礎上,繁榮文藝創作,提升文旅產業能級,不斷開創文化繁榮興盛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記者 張體義 杜軍 張魏)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