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金融的脈搏正與鄉村振興的腳步同頻共振。建設銀行始終堅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將“金融報國、金融為民、金融向善”的理念鐫刻于心,躬身踐行。建行河南省分行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部署,以金融之力為筆,以鄉村振興為卷,揮毫潑墨,用金融“活水”滋養著廣袤的鄉村沃土,繪就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振興圖景。
創新業態——構建“三農”服務新體系
作為全國重要糧倉,河南肩負著“端穩中國飯碗”的重大使命。建行河南省分行緊跟國家和省委戰略布局,以“千萬工程”經驗為行動指南,因地制宜推出融資融智、平臺賦能等一系列務實舉措,為全省各個縣域量身定制“一縣一策”的金融服務策略,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度與綜合水平。
在組織架構革新上,該行精心打造五級貫通的鄉村振興服務隊伍,省、市、縣三級服務架構已穩固搭建,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服務網絡的無縫貫通。這張龐大而細密的服務網絡,就像一條條毛細血管,將金融服務的“血液”輸送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讓鄉村也能便捷地享受優質金融服務。
該行的服務力度更是持續加碼,成果斐然。目前,該行涉農貸款余額1700億元,其中投向糧食安全領域的貸款余額超過46億元。這些資金化作“及時雨”,為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助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畜牧業發展方面,該行與省農業農村廳攜手共建河南省智慧畜牧大數據服務平臺,創新推出貼合行業需求的信貸產品,為畜牧業轉型升級保駕護航。在脫貧地區,去年該行重點幫扶縣貸款增幅接近30%,有力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
精準賦能——激活鄉村產業新動能
“建行的‘酥梨貸’及時解決了我們育苗、采摘的資金難題,讓寧陵酥梨從‘甜果子’變成了‘金果子’!”6月16日,寧陵縣小梨妹果業公司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當地酥梨產業無數從業者的心聲,也展現了該行金融服務對鄉村產業的強大賦能作用。
該行以政府的農業規劃為指南針,深入田間地頭、生產加工車間,全面調研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創新打造了55個“豫農振興貸”特色種植業金融服務場景,從麥田到蘋果園,再到酥梨基地,覆蓋眾多產業集群;聚焦生豬養殖等畜牧業,優化升級“豫農惠養殖”產品。截至5月底,該行裕農貸款余額超140億元,較2024年增幅達164%。這份亮眼的數據背后,是當地鄉村產業項目的蓬勃發展。
依托強大的金融科技優勢,該行創新采用“龍頭企業+”模式,為涉農產業鏈提供定制化、全鏈條金融服務。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加工,再到市場銷售,加大對肉類加工、農批市場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推動鄉村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讓鄉村產業發展更具活力與韌性。
科技賦能——打造鄉村服務新格局
“以前繳社保、充話費都得跑到鎮上,現在不出村就能辦,太方便了!”社旗縣陌陂鎮梁橋村村民的話語中滿是欣喜,這背后離不開該行精心構建的“裕農通”線下助農網絡。2024年,該行將服務網點延伸至鄉村,在全省村委會、鄉村超市等人員聚集場所設立1.36萬個“裕農通”服務點,累計服務鄉村客戶664萬戶,辦理民生交易346萬筆,惠及495萬家農戶,真正實現了金融服務不出村。
在線上服務領域,“裕農通”App成為鄉村線上服務的超級平臺,集成金融服務、智慧村務、生活繳費等多項功能,不僅是村民辦理金融業務的便捷窗口,更是申請“裕農快貸”的重要入口。目前,我省已有136萬個注冊用戶,手機搖身一變成為新農具,數據化作新農資,數字金融在鄉村落地生根,為鄉村生活帶來全新變革。
擔當責任——展現金融為民新作為
“離開校園20年還能重返課堂,既學到了新知識,又拓展了合作渠道,收獲頗豐!”參加前段時間該行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舉辦的培訓班的種業公司負責人感慨萬分。自2018年底啟動“金智惠民”工程以來,建行在全國累計開展現場培訓7.8萬期,惠及683萬人次,為鄉村振興培育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今年5月,該行舉辦金融服務“三農”主題培訓,匯聚政府、企業、專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為農業強省建設出謀劃策,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該行積極拓展服務邊界,通過“建行生活”構建豐富多元的民生消費生態,滿足鄉村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以“勞動者港灣+”為載體,傳遞金融溫度,為戶外勞動者、鄉村居民提供休息、飲水、充電等暖心服務;持續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提升鄉村居民金融素養,守好大家的“錢袋子”。(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