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1973年1月,19歲的趙國強站在大劉鎮趙莊村的村口,望著送行的親人,毅然踏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初入中國人民解放軍89740部隊后勤部,面對艱苦的訓練和嚴格的紀律,這個從趙莊村走出的農村青年沒有絲毫退縮。寒冬臘月里,他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中摸爬滾打,汗水浸透的衣衫在寒風中結出冰晶;烈日驕陽下,戰術訓練讓他的手肘和膝蓋布滿傷痕,但他從未叫過一聲苦。憑借著過人的毅力和踏實肯干的作風,他很快在新兵中脫穎而出,被戰友們稱為“鐵打的小強”。\u003c/p>\u003cp>1974年初,部隊根據工作需要選拔衛生員,趙國強憑借細心負責的品質和出色的學習能力被選中。面對陌生的醫學知識,他開啟了“白加黑”的學習模式:白天跟著老衛生員穿梭在病房,學習傷口處理、急救包扎等實操技能;夜晚在煤油燈下捧著醫學教材反復研讀,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人體解剖與藥理知識。一次,連隊一名戰士突發急性闌尾炎,情況危急,他在沒有專業設備的條件下,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冷靜判斷協助醫生完成術前護理,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在擔任衛生員的三年間,他累計護理傷病員上千人次,用專業與溫暖成為戰友心中的“貼心衛士”,兩次獲得連嘉獎的榮譽,正是對他無私奉獻的最好褒獎。\u003c/p>\u003cp>1977年元月,趙國強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入黨,深知黨員身份不僅是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同年3月退伍返鄉時,部隊首長緊握他的手叮囑:“到了地方,也要繼續發揚軍人本色!”這句話,成為他后半生的行動指南?;氐节w莊村后,他主動投身村莊公益:農忙時幫孤寡老人收割莊稼,暴雨天帶頭疏通堵塞的溝渠,鄉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1987年,在村民一致推選下,他當選為村黨支部委員,開啟了長達二十余年的基層工作生涯。\u003c/p>\u003cp>當時的趙莊村基礎設施落后,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為改變這一狀況,趙國強跑遍縣里各部門爭取修路項目,資金缺口大,他便帶頭捐款并動員村民集資。施工期間,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監督質量、協調矛盾。一次,施工隊為趕進度欲使用劣質砂石,被他當場發現并勒令返工:“路是村民的命根子,質量不過關,我就是罪人!”在他的堅持下,一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貫通全村,徹底解決了鄉親們的出行難題。\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5/3280675D624FB29F1E6C6EFD66846753DE7E386C_size196_w1222_h889.jpg\" />\u003c/p>\u003cp>在發展農村經濟上,趙國強展現軍人魄力。他發現趙莊村土地肥沃,適合種植特色農作物,卻因村民缺乏技術與勇氣而閑置。為打消顧慮,他率先承包5畝地試種新品種蔬菜,白天在田間摸索,夜晚查閱資料、請教專家,歷經無數失敗終獲成功??吹剿脑囼炋镓S收,村民紛紛效仿,他毫無保留傳授技術,還聯系商販打開銷路,帶動村里特色種植產業蓬勃發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u003c/p>\u003cp>面對村里的矛盾糾紛,他更是耐心調解的“和事佬”。曾有兩戶鄰居因宅基地糾紛大打出手,他連續一周上門調解,白天講法律、講道理,晚上拉家常、說感情,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他用真誠與智慧守護著趙莊村的和諧穩定。\u003c/p>\u003cp>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趙國強仍心系村莊發展。雖不再擔任村干部,但只要村里需要,他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他常說:“我是大劉鎮趙莊村走出來的兵,一輩子都是兵。軍裝可以脫下,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永遠不能丟。”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趙莊村的年輕人投身家鄉建設,續寫著新時代的奮斗篇章。\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5/5B7891B7CEE0F385613D3B6DEB0E561CEE4D5272_size219_w1234_h1834.jpg\" />\u003c/p>\u003cp>從趙莊村到軍營,從軍營再到趙莊村,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褪的是軍裝,不褪的是本色。趙國強用一生的堅守與奉獻,將軍人的赤誠熔鑄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上。他的故事,如同趙莊村那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深深扎根鄉土,將精神的綠蔭永遠灑向人間。(劉成威 馬奇 田群峰)\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6-18 10:41:03","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趙莊村,趙國強,村民,軍營,退伍軍人,軍人,衛生員,部隊,映鄉,村里","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退伍軍人趙國強:戎裝雖卸志不改 丹心一片映鄉魂
    河南
    河南 > 地市 > 漯河 > 正文

    退伍軍人趙國強:戎裝雖卸志不改 丹心一片映鄉魂

    在時光的褶皺里,總有一些身影始終挺拔如松,用一生的執著書寫著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趙國強,這位1954年7月出生于大劉鎮趙莊村的退伍軍人,從青蔥歲月踏入熱血軍營,到兩鬢染霜扎根鄉土,跨越半個世紀的人生歷程,始終貫穿著軍人的忠誠與擔當。他的故事,既是個人奮斗的縮影,更是無數退伍軍人奉獻精神在鄉土間的生動寫照。

    1973年1月,19歲的趙國強站在大劉鎮趙莊村的村口,望著送行的親人,毅然踏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初入中國人民解放軍89740部隊后勤部,面對艱苦的訓練和嚴格的紀律,這個從趙莊村走出的農村青年沒有絲毫退縮。寒冬臘月里,他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中摸爬滾打,汗水浸透的衣衫在寒風中結出冰晶;烈日驕陽下,戰術訓練讓他的手肘和膝蓋布滿傷痕,但他從未叫過一聲苦。憑借著過人的毅力和踏實肯干的作風,他很快在新兵中脫穎而出,被戰友們稱為“鐵打的小強”。

    1974年初,部隊根據工作需要選拔衛生員,趙國強憑借細心負責的品質和出色的學習能力被選中。面對陌生的醫學知識,他開啟了“白加黑”的學習模式:白天跟著老衛生員穿梭在病房,學習傷口處理、急救包扎等實操技能;夜晚在煤油燈下捧著醫學教材反復研讀,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人體解剖與藥理知識。一次,連隊一名戰士突發急性闌尾炎,情況危急,他在沒有專業設備的條件下,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冷靜判斷協助醫生完成術前護理,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在擔任衛生員的三年間,他累計護理傷病員上千人次,用專業與溫暖成為戰友心中的“貼心衛士”,兩次獲得連嘉獎的榮譽,正是對他無私奉獻的最好褒獎。

    1977年元月,趙國強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入黨,深知黨員身份不僅是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同年3月退伍返鄉時,部隊首長緊握他的手叮囑:“到了地方,也要繼續發揚軍人本色!”這句話,成為他后半生的行動指南?;氐节w莊村后,他主動投身村莊公益:農忙時幫孤寡老人收割莊稼,暴雨天帶頭疏通堵塞的溝渠,鄉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1987年,在村民一致推選下,他當選為村黨支部委員,開啟了長達二十余年的基層工作生涯。

    當時的趙莊村基礎設施落后,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為改變這一狀況,趙國強跑遍縣里各部門爭取修路項目,資金缺口大,他便帶頭捐款并動員村民集資。施工期間,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監督質量、協調矛盾。一次,施工隊為趕進度欲使用劣質砂石,被他當場發現并勒令返工:“路是村民的命根子,質量不過關,我就是罪人!”在他的堅持下,一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貫通全村,徹底解決了鄉親們的出行難題。

    在發展農村經濟上,趙國強展現軍人魄力。他發現趙莊村土地肥沃,適合種植特色農作物,卻因村民缺乏技術與勇氣而閑置。為打消顧慮,他率先承包5畝地試種新品種蔬菜,白天在田間摸索,夜晚查閱資料、請教專家,歷經無數失敗終獲成功??吹剿脑囼炋镓S收,村民紛紛效仿,他毫無保留傳授技術,還聯系商販打開銷路,帶動村里特色種植產業蓬勃發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面對村里的矛盾糾紛,他更是耐心調解的“和事佬”。曾有兩戶鄰居因宅基地糾紛大打出手,他連續一周上門調解,白天講法律、講道理,晚上拉家常、說感情,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他用真誠與智慧守護著趙莊村的和諧穩定。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趙國強仍心系村莊發展。雖不再擔任村干部,但只要村里需要,他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他常說:“我是大劉鎮趙莊村走出來的兵,一輩子都是兵。軍裝可以脫下,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永遠不能丟?!痹谒挠绊懴?,越來越多趙莊村的年輕人投身家鄉建設,續寫著新時代的奮斗篇章。

    從趙莊村到軍營,從軍營再到趙莊村,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褪的是軍裝,不褪的是本色。趙國強用一生的堅守與奉獻,將軍人的赤誠熔鑄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上。他的故事,如同趙莊村那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深深扎根鄉土,將精神的綠蔭永遠灑向人間。(劉成威 馬奇 田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