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端午假期,位于太行山脈南端、河南省焦作市境內的云臺山景區,游人如織。編五彩繩、縫香包、吃粽子,游客在這里體驗著傳統節日的儀式感。而在幾年前,這個運營了30多年的老牌風景區在發展中也曾遇到過瓶頸。\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F3142FF668CB3926BC7B1B07315F64BAA9A938CA_size180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河南焦作市云臺山景區營銷總監王聰聰:當時以傳統的觀光游為主,形式非常單一,產品地供給不夠多元化,但是市場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87CB40EF4242823EEF3BAAFA3279EE0F4F9B7390_size267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門票收入曾經是各地景區景點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之一,但隨著游客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旅游從“觀光游”向“體驗游”轉變,各地景區景點紛紛緊隨市場尋求轉型升級。云臺山也不例外,過去靠賣景點門票就能撐起業績,但單純靠自然景觀引流的日子越來越難。\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F14F6EB4C6440A0FEA476982F582F467496CD2E1_size183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近些年來,成熟景區的旅游收入,已經從門票經濟轉向旅游綜合消費經濟,特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等二次消費占比明顯提升。而當時的云臺山景區仍停留在“一進一出”的初級模式,留不住客人,自然無法拉動消費。如何從“門票依賴”向“綜合消費”轉型是云臺山景區面臨的首要問題。\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BE06D815600200735701E2F2C7B41F81A2942A25_size269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云臺山不僅有綠水青山,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從魏晉時期開始,這里就已經是旅游勝地。結合這些歷史文化遺跡和故事,云臺山開發了“旅游+文化”的融合業態。\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413C52C9CCB9066EA9454D29145968C67E333B7E_size215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在“萬花之境”主題空間,游客不僅拍照留下美麗的回憶,還和工作人員扮演的王維角色互動、對詩,和身著漢服的花神角色斗草、交流。\u003c/p>\u003cp>結合歷史文化打造的主題空間吸引游客打卡游玩,而焦作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成為當地旅游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基礎。\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32CFAB4218E1F3B282526B8AC3B277E3196AA2B7_size141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的180名學生,在一家手工車間里研學體驗絞胎瓷手藝。絞胎瓷是起源于唐代、興盛于宋代的陶瓷藝術,有著表里如一的獨特紋理。2014年,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28D3F08D2415BC0EBA630AD5ABB76A25D2CDABBE_size188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指導學生們制作瓷器的柴戰柱,在201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河南焦作的當陽峪村,有75名絞胎瓷產業工人,29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F31DF33B193D7FD44D72DCE93325D8998A7A699F_size121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非遺+研學”的沉浸式體驗,讓青少年能夠在游玩中學習,在實踐中傳承、親手觸摸到古老技藝的溫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重量。研學游的熱潮讓流傳千年的絞胎瓷工藝被更多人所熟知,絞胎瓷也成為當地流行的文創伴手禮。\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4B3C9AF5FFE157B4A509FC32FBEAEB6AAEAEA918_size169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由于絞胎瓷獨特的制作工藝,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者,這也帶動當地不少村民守著祖輩的老手藝找到了新門路。\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1A2EE4B30A1DFAF048C5DD7CBBC5B64BA592DF37_size131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周群紅把自家的小院改造成絞胎瓷藝術館和文創店,制作實用性強的水杯、茶杯、汽車掛件,太極球等便攜的絞胎瓷文創產品,紋飾和色彩更加時尚、豐富,還專門還原出古詩歌中提到的藕荷色、海棠紅、松花色等,產品廣受游客的歡迎。\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0A94C3976984D393626B3D6E88798BCB10332944_size139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絞胎瓷促進了當地旅游發展,而研學、旅游成為絞胎瓷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有效路徑。不僅如此,結合云臺山山勢險峻、陡峭、落差懸殊的地理特點,云臺山風景區開始設置水上槳板、叢林過山車、巖壁的鐵道攀巖等運動項目,吸引游客前來體驗。\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C72B44100FC963C22F90FE65E3EA5179ED589549_size284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2017年以來,為了使游客有更豐富的時間體驗游玩,云臺山景區實行一次購票,門票、車票連續3天有效,各景點不限次游覽的優惠。這些變化和舉措使得游客在云臺山不僅僅是“觀光式”的一日游,而是多日深度“沉浸式”體驗游?!奥糜?文化”“旅游+體育”等融合業態也帶來了消費的新變化。\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2896D198D2791CED86351F5CE41F07A8C963C81B_size204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端午假期期間,云臺山腳下的溪山民宿十分搶手,需要提前一周才能預訂到。但在幾年前,云臺山作為龍頭景區,對當地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不夠,如何讓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推動共同富裕呢?以往,云臺山周邊的民宿同質化競爭嚴重,服務品質差,留不住游客,村民掙不到錢。\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BA0CF803961FB3BB41B0918C5BFDFFD41F35A1F1_size162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河南焦作市云臺山鎮黨委書記李世鵬:從2019年開始,我們帶領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到浙江、云南等先進地方學習,最終明確在房間數量上做減法、在品質提升上做加法的發展思路。我們邀請設計師進行一戶一策的專業設計,一宿一景的美學體驗,撬動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E40F8E9A0A453AF9DADC926F2180AF56CEE894D6_size175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2019年開始,為了促進云臺山周邊民宿提質升級,云臺山鎮、七賢鎮等陸續出臺多種政策,七賢鎮提供政府補貼,加強民宿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一些民宿打造自己的特色。\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2A2560C3760DA720E3D4647851A7E8ADB94A8017_size287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范海霞是云臺山腳下七賢鎮沙墻村陶然民宿的創始主理人,2024年,在當地政府扶持下,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630萬元、個人投資600萬元,將民宿升級為采摘、休閑、餐飲等田園旅游綜合體,吸引游客前來打卡住宿。\u003c/p>\u003cp>如今,很多民宿都有了各自的特色吸引游客。比如,陶然民宿是田園旅游綜合體,溪山民宿則有傳統手工藝體驗和夜晚星空露營,這些民宿本身也成了旅行目的地。游客來了,村民們的錢包也鼓了。\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73641DDEBB0F3EA0B6B2BF9222F784631CB29B5F_size242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目前,環繞云臺山、青龍峽、金嶺坡等核心風景區,有3條民宿產業發展帶。這里有民宿集群7個、精品民宿148家,涵蓋了8個村鎮,近萬家農戶從中受益。\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144FD4AAAA625AF56B576ADC608FF1470A6CA0B7_size240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不僅僅是云臺山附近的民宿得到發展,在位于太行山深山區的一斗水村,充分利用獨特的環境優勢,在保護好傳統民居的基礎上培育鄉村旅游產業,與云臺山景區的岸上村發展結對聯建,建設“斗水茶驛”,實現一斗水村年40萬余人次游客量變現。\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42D3E3027C5C6319A12194D636CD49F7C60EFF10_size237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從“一日看盡山水”到“晝夜玩轉四季”,這片曾以自然風光聞名的北方山水,正以“全時全域”的新玩法,將游客匆匆的腳步留在太行深處。云臺山也不僅僅是富了景區,還富了周邊百姓。目前,云臺山最大的旅游綜合服務區岸上小鎮,年綜合收入達5000萬元,帶動700余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9E5F51D397FB57C6183CF274ED1A2FB7CC38F8A0_size165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李世鵬:隨著民宿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把前山村的資金、經驗和人才有意識地向后山村導入,實現跨村聯營、同步發展。總的說來,民宿產業讓云臺山鎮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百姓、強了集體。全鎮集體經濟收入顯著提升,農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2萬元。\u003c/p>\u003cp>旅游的火熱,為當地帶來人氣。如何用好這樣的流量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發揮旅游業龍頭帶動作用,帶動縣域經濟,實現“一業興、百業旺”?在河南焦作市,懷藥優勢特色產業園、云臺冰菊園、省級蛋鴨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一二三產有機融合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園蓬勃發展。\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B29818A3E50A9367E5EB219E13B91F39B906062F_size295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焦作市通過推動“文旅+百業”融合發展,加強文旅業態煥新,積極發展“文旅+體育”“文旅+演藝”“文旅+微短劇”“文旅+研學”等新興業態,促進文旅產業與多元產業互動融通。\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3/9982B79423C112C7D6EE342E827C264B940459F7_size144_w1280_h720.jpg\" alt=\"\" />\u003c/p>\u003cp>河南焦作市修武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培:在產業發展上,我們已從最初的觀光游,發展成為以“文旅領跑”為核心,多鏈條并行齊跑,深度融合的大文旅格局。我們把百姓富作為產業發展的落腳點,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先后引進加工企業9家,發展工坊118家,研發出農文旅產品800多種,實現了年產值3.6億元。通過“文旅+”,真正讓鄉村有了產業,讓富民有了抓手,讓文旅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u003c/p>\u003cp>焦作以“全時全域”的文旅新生態,交出了“景美、業興、民富”的答卷。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山水資源的開發,更是文化價值的創造性轉化;不是“文化+旅游”的簡單疊加,更是以文化為魂、以體驗為形,讓游客在“望山看水”的同時觸摸歷史,在“沉浸互動”中感受文化。而文旅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也不僅僅是靠景區的單打獨斗,更需要“以旅帶農、以文興業”的全域協同,希望更多地方的文旅產業能成為照亮鄉村振興的“燈塔”。\u003c/p>\u003cp>編輯丨田宇 潘超華\u003c/p>\u003cp>剪輯丨趙云龍 趙鵬\u003c/p>\u003cp>策劃丨牛彥敏\u003c/p>\u003cp>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6-06 11:35:30","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云臺山,民宿,景區,游客,產業,門票,文旅,焦作市,村民,業態","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央視《焦點訪談》關注河南文旅:傳統景區何以火熱“破圈”?
    河南
    河南 > 文旅 > 正文

    央視《焦點訪談》關注河南文旅:傳統景區何以火熱“破圈”?

    這個假期,全國文旅市場熱度不減,人們在山水間觸摸文化根脈,在煙火氣中感受傳統的新生。大江南北,古村古鎮的龍舟競渡、城市街巷的國風市集、博物館里的沉浸式展演,處處都是“傳統復興”和“現代創新”的雙向奔赴。河南焦作的云臺山景區是一個傳統景區,以前主要依賴“門票經濟”生存,但是現在云臺山卻有了不一樣的風景和玩法。

    端午假期,位于太行山脈南端、河南省焦作市境內的云臺山景區,游人如織。編五彩繩、縫香包、吃粽子,游客在這里體驗著傳統節日的儀式感。而在幾年前,這個運營了30多年的老牌風景區在發展中也曾遇到過瓶頸。

    河南焦作市云臺山景區營銷總監王聰聰:當時以傳統的觀光游為主,形式非常單一,產品地供給不夠多元化,但是市場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門票收入曾經是各地景區景點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之一,但隨著游客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旅游從“觀光游”向“體驗游”轉變,各地景區景點紛紛緊隨市場尋求轉型升級。云臺山也不例外,過去靠賣景點門票就能撐起業績,但單純靠自然景觀引流的日子越來越難。

    近些年來,成熟景區的旅游收入,已經從門票經濟轉向旅游綜合消費經濟,特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等二次消費占比明顯提升。而當時的云臺山景區仍停留在“一進一出”的初級模式,留不住客人,自然無法拉動消費。如何從“門票依賴”向“綜合消費”轉型是云臺山景區面臨的首要問題。

    云臺山不僅有綠水青山,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從魏晉時期開始,這里就已經是旅游勝地。結合這些歷史文化遺跡和故事,云臺山開發了“旅游+文化”的融合業態。

    在“萬花之境”主題空間,游客不僅拍照留下美麗的回憶,還和工作人員扮演的王維角色互動、對詩,和身著漢服的花神角色斗草、交流。

    結合歷史文化打造的主題空間吸引游客打卡游玩,而焦作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成為當地旅游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基礎。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的180名學生,在一家手工車間里研學體驗絞胎瓷手藝。絞胎瓷是起源于唐代、興盛于宋代的陶瓷藝術,有著表里如一的獨特紋理。2014年,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指導學生們制作瓷器的柴戰柱,在201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河南焦作的當陽峪村,有75名絞胎瓷產業工人,29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非遺+研學”的沉浸式體驗,讓青少年能夠在游玩中學習,在實踐中傳承、親手觸摸到古老技藝的溫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重量。研學游的熱潮讓流傳千年的絞胎瓷工藝被更多人所熟知,絞胎瓷也成為當地流行的文創伴手禮。

    由于絞胎瓷獨特的制作工藝,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者,這也帶動當地不少村民守著祖輩的老手藝找到了新門路。

    周群紅把自家的小院改造成絞胎瓷藝術館和文創店,制作實用性強的水杯、茶杯、汽車掛件,太極球等便攜的絞胎瓷文創產品,紋飾和色彩更加時尚、豐富,還專門還原出古詩歌中提到的藕荷色、海棠紅、松花色等,產品廣受游客的歡迎。

    絞胎瓷促進了當地旅游發展,而研學、旅游成為絞胎瓷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有效路徑。不僅如此,結合云臺山山勢險峻、陡峭、落差懸殊的地理特點,云臺山風景區開始設置水上槳板、叢林過山車、巖壁的鐵道攀巖等運動項目,吸引游客前來體驗。

    2017年以來,為了使游客有更豐富的時間體驗游玩,云臺山景區實行一次購票,門票、車票連續3天有效,各景點不限次游覽的優惠。這些變化和舉措使得游客在云臺山不僅僅是“觀光式”的一日游,而是多日深度“沉浸式”體驗游?!奥糜?文化”“旅游+體育”等融合業態也帶來了消費的新變化。

    端午假期期間,云臺山腳下的溪山民宿十分搶手,需要提前一周才能預訂到。但在幾年前,云臺山作為龍頭景區,對當地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不夠,如何讓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推動共同富裕呢?以往,云臺山周邊的民宿同質化競爭嚴重,服務品質差,留不住游客,村民掙不到錢。

    河南焦作市云臺山鎮黨委書記李世鵬:從2019年開始,我們帶領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到浙江、云南等先進地方學習,最終明確在房間數量上做減法、在品質提升上做加法的發展思路。我們邀請設計師進行一戶一策的專業設計,一宿一景的美學體驗,撬動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019年開始,為了促進云臺山周邊民宿提質升級,云臺山鎮、七賢鎮等陸續出臺多種政策,七賢鎮提供政府補貼,加強民宿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一些民宿打造自己的特色。

    范海霞是云臺山腳下七賢鎮沙墻村陶然民宿的創始主理人,2024年,在當地政府扶持下,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630萬元、個人投資600萬元,將民宿升級為采摘、休閑、餐飲等田園旅游綜合體,吸引游客前來打卡住宿。

    如今,很多民宿都有了各自的特色吸引游客。比如,陶然民宿是田園旅游綜合體,溪山民宿則有傳統手工藝體驗和夜晚星空露營,這些民宿本身也成了旅行目的地。游客來了,村民們的錢包也鼓了。

    目前,環繞云臺山、青龍峽、金嶺坡等核心風景區,有3條民宿產業發展帶。這里有民宿集群7個、精品民宿148家,涵蓋了8個村鎮,近萬家農戶從中受益。

    不僅僅是云臺山附近的民宿得到發展,在位于太行山深山區的一斗水村,充分利用獨特的環境優勢,在保護好傳統民居的基礎上培育鄉村旅游產業,與云臺山景區的岸上村發展結對聯建,建設“斗水茶驛”,實現一斗水村年40萬余人次游客量變現。

    從“一日看盡山水”到“晝夜玩轉四季”,這片曾以自然風光聞名的北方山水,正以“全時全域”的新玩法,將游客匆匆的腳步留在太行深處。云臺山也不僅僅是富了景區,還富了周邊百姓。目前,云臺山最大的旅游綜合服務區岸上小鎮,年綜合收入達5000萬元,帶動700余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李世鵬:隨著民宿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把前山村的資金、經驗和人才有意識地向后山村導入,實現跨村聯營、同步發展。總的說來,民宿產業讓云臺山鎮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百姓、強了集體。全鎮集體經濟收入顯著提升,農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2萬元。

    旅游的火熱,為當地帶來人氣。如何用好這樣的流量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發揮旅游業龍頭帶動作用,帶動縣域經濟,實現“一業興、百業旺”?在河南焦作市,懷藥優勢特色產業園、云臺冰菊園、省級蛋鴨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一二三產有機融合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園蓬勃發展。

    焦作市通過推動“文旅+百業”融合發展,加強文旅業態煥新,積極發展“文旅+體育”“文旅+演藝”“文旅+微短劇”“文旅+研學”等新興業態,促進文旅產業與多元產業互動融通。

    河南焦作市修武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培:在產業發展上,我們已從最初的觀光游,發展成為以“文旅領跑”為核心,多鏈條并行齊跑,深度融合的大文旅格局。我們把百姓富作為產業發展的落腳點,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先后引進加工企業9家,發展工坊118家,研發出農文旅產品800多種,實現了年產值3.6億元。通過“文旅+”,真正讓鄉村有了產業,讓富民有了抓手,讓文旅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焦作以“全時全域”的文旅新生態,交出了“景美、業興、民富”的答卷。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山水資源的開發,更是文化價值的創造性轉化;不是“文化+旅游”的簡單疊加,更是以文化為魂、以體驗為形,讓游客在“望山看水”的同時觸摸歷史,在“沉浸互動”中感受文化。而文旅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也不僅僅是靠景區的單打獨斗,更需要“以旅帶農、以文興業”的全域協同,希望更多地方的文旅產業能成為照亮鄉村振興的“燈塔”。

    編輯丨田宇 潘超華

    剪輯丨趙云龍 趙鵬

    策劃丨牛彥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