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佳能“遇見最美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開放日”活動盛大啟幕\u003c/p>\u003cp>作為我國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及歷代陶瓷器而聞名。近年來,河南博物院積極創新,通過運用影像技術來增強觀眾的觀展體驗。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在啟幕儀式上對佳能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他表示:“在數字化時代,攝影技術已成為文物研究、保護與傳播的重要工具。河南博物院將持續適應社會需求,積極與佳能這樣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合作,通過影像的力量,讓歷史煥發新生,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B111E8B03B361D9DA42B0339A66C393A736B61B1_size199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發表講話\u003c/p>\u003cp>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影像信息產品市場部總經理徐謙在致辭中深入闡釋了影像技術與文物保護的關系:“自2021年‘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啟動以來,佳能已與全國十余家博物館、文博機構深度攜手,共同促進文博和攝影文化的普及。作為影像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佳能始終致力于通過影像產品和技術助力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河南博物院不僅是文化地標,更是連接古今的橋梁。作為文博影像領域的長期踐行者,佳能期待與文博攝影愛好者們共同推動文化傳承。”\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D6432B2E7C6EBDBB862A8C051503C5ED2E4D2278_size248_w1080_h685.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影像信息產品市場部總經理徐謙為“影像教育基地”揭幕\u003c/p>\u003cp>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踐行者,佳能于2008年設立了“影像公益”戰略,充分利用影像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協助解決社會熱點問題。自2009年起,佳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了羌族、苗族、白族、傣族等9個民族的21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非遺項目;2014年又以西安為起點,開啟了“影像發現絲路之美”項目,通過記錄性影像創作,對絲路沿線地區豐富優秀的歷史自然、人文民俗進行宣傳。2021年開始,佳能進一步推出“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持續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貢獻力量。借助“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佳能與三星堆、長城、敦煌莫高窟等眾多文化遺址和博物館合作,進一步推廣了歷史遺產的價值與魅力。\u003c/p>\u003cp>出席活動的還有知名博物館攝影師黃翼。黃翼擁有豐富的文物拍攝經驗,他從專業攝影的角度為現場的文博攝影愛好者開設了一場生動的沙龍,分享如何利用影像技術捕捉并留住文物之美。黃翼提到,想要創作出精彩的文博攝影作品,攝影器材的選擇至關重要。在沙龍中,黃翼展示了他使用佳能EOS R5 Mark II拍攝的樣品,并分享了他使用這臺相機拍攝文物時的心得。\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EAB60BA0BB5434248A04235CFBDD2F216D8090C1_size198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活動現場,佳能為文博攝影愛好者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影像沙龍\u003c/p>\u003cp>EOS R5 Mark II 450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可捕捉文物的精細紋理與磨損痕跡,其高感光度(ISO 51200)即使在博物館低光照條件下也能拍攝出低噪點驚艷的作品。在暗光環境下拍攝時,展臺的燈光反射與展柜玻璃等因素也會讓對焦變得更具挑戰,EOS R5 Mark II的加速捕獲系統能夠讓對焦更加快速、安靜,而且十分精準,大大提升了文博攝影的質量。\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B61A00AFC49FFBC9845BB1E31C40B10DDE10159B_size290_w1039_h693.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70F1BFDCF481133EC920445F47912A291EBAAA52_size317_w1039_h693.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10D9AFE5C5227EE53DACEB822A78EBCA16B4B34A_size228_w1039_h692.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2B2816F6CA6013624D90665312875429C6F0753E_size333_w1039_h693.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現場觀眾躍躍欲試,拿起佳能相機拍攝文物\u003c/p>\u003cp>為了創作出更出色的文博作品,就需要了解文物背后的深刻底蘊。河南博物院專家朱宏秋則為現場的文博攝影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文物科普講解,詳細介紹陶瓷器背后的美學價值和歷史意義。觀眾們在講解中一睹了河南博物院中的賈湖骨笛、婦好鸮尊等“鎮館之寶”,在歡聲笑語中激發了對文化遺產的探索欲望。\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0B062AFF0D6258011791BFF839E101C2970B3AD7_size192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21/7577CF11E972CC5E44E08FF8D01F8348F0B3FB94_size100_w779_h1168.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知名博物館攝影師黃翼使用佳能相機創作了一系列精彩的文物攝影作品\u003c/p>\u003cp>佳能“影像教育基地”通過影像打破物理空間限制,讓千年文物觸達更廣泛受眾。佳能將依托豐富的中國歷史瑰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繼續深化“影像公益戰略”,持續提升公眾文化獲得感與精神素養,以影像技術為橋梁,讓沉睡的文物真正“活起來”、“走出去”。\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勝男","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5-19 09:36:24","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佳能,影像,文物,河南博物院,文博,文化遺產,博物館,攝影愛好者,eos,黃翼","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2025年5月18日,在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佳能“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走進河南,正式開展“遇見最美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開放日”活動。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影像信息產品市場部總經理徐謙出席活動,并共同為佳能“影像教育基地”揭幕。當天,300余名文博攝影愛好者齊聚河南博物院,共同參與文博攝影沙龍、文物科普講解及沉浸式攝影帶拍體驗等豐富多彩的環節,共同用影像領略文物之美。 佳能“遇見最美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開放日”活動盛大啟幕 作為我國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及歷代陶瓷器而聞名。近年來,河南博物院積極創新,通過運用影像技術來增強觀眾的觀展體驗。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在啟幕儀式上對佳能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他表示:“在數字化時代,攝影技術已成為文物研究、保護與傳播的重要工具。河南博物院將持續適應社會需求,積極與佳能這樣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合作,通過影像的力量,讓歷史煥發新生,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發表講話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影像信息產品市場部總經理徐謙在致辭中深入闡釋了影像技術與文物保護的關系:“自2021年‘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啟動以來,佳能已與全國十余家博物館、文博機構深度攜手,共同促進文博和攝影文化的普及。作為影像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佳能始終致力于通過影像產品和技術助力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河南博物院不僅是文化地標,更是連接古今的橋梁。作為文博影像領域的長期踐行者,佳能期待與文博攝影愛好者們共同推動文化傳承。”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翟紅志、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影像信息產品市場部總經理徐謙為“影像教育基地”揭幕 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踐行者,佳能于2008年設立了“影像公益”戰略,充分利用影像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協助解決社會熱點問題。自2009年起,佳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了羌族、苗族、白族、傣族等9個民族的21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非遺項目;2014年又以西安為起點,開啟了“影像發現絲路之美”項目,通過記錄性影像創作,對絲路沿線地區豐富優秀的歷史自然、人文民俗進行宣傳。2021年開始,佳能進一步推出“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持續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貢獻力量。借助“EOS影像守護文化遺產”項目,佳能與三星堆、長城、敦煌莫高窟等眾多文化遺址和博物館合作,進一步推廣了歷史遺產的價值與魅力。 出席活動的還有知名博物館攝影師黃翼。黃翼擁有豐富的文物拍攝經驗,他從專業攝影的角度為現場的文博攝影愛好者開設了一場生動的沙龍,分享如何利用影像技術捕捉并留住文物之美。黃翼提到,想要創作出精彩的文博攝影作品,攝影器材的選擇至關重要。在沙龍中,黃翼展示了他使用佳能EOS R5 Mark II拍攝的樣品,并分享了他使用這臺相機拍攝文物時的心得。 活動現場,佳能為文博攝影愛好者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影像沙龍 EOS R5 Mark II 450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可捕捉文物的精細紋理與磨損痕跡,其高感光度(ISO 51200)即使在博物館低光照條件下也能拍攝出低噪點驚艷的作品。在暗光環境下拍攝時,展臺的燈光反射與展柜玻璃等因素也會讓對焦變得更具挑戰,EOS R5 Mark II的加速捕獲系統能夠讓對焦更加快速、安靜,而且十分精準,大大提升了文博攝影的質量。 現場觀眾躍躍欲試,拿起佳能相機拍攝文物 為了創作出更出色的文博作品,就需要了解文物背后的深刻底蘊。河南博物院專家朱宏秋則為現場的文博攝影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文物科普講解,詳細介紹陶瓷器背后的美學價值和歷史意義。觀眾們在講解中一睹了河南博物院中的賈湖骨笛、婦好鸮尊等“鎮館之寶”,在歡聲笑語中激發了對文化遺產的探索欲望。 知名博物館攝影師黃翼使用佳能相機創作了一系列精彩的文物攝影作品 佳能“影像教育基地”通過影像打破物理空間限制,讓千年文物觸達更廣泛受眾。佳能將依托豐富的中國歷史瑰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繼續深化“影像公益戰略”,持續提升公眾文化獲得感與精神素養,以影像技術為橋梁,讓沉睡的文物真正“活起來”、“走出去”。影像賦能文化傳承 河南博物院攜手佳能打造“EOS影像教育基地”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