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馬文笛告訴記者,范粹是南北朝時期北齊人,官拜驃騎大將軍,在當時威名赫赫,所以在范粹墓中出土了很多高等級國寶文物,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披袍戴盔,按盾擐甲,氣勢威武,也體現了墓主人武將的身份。\u003c/p>\u003cp>記者觀察發現,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呈國字臉、八字眉、一字嘴,左手持虎首盾牌,右手下垂作握手狀,面帶微笑站立于馬蹄形板座上,甲服施朱彩及黑彩鱗片,幾乎武裝到了牙齒。“這就是古代士兵的精銳,你看他盾牌上的虎首猙獰,讓人感覺保家衛國非常勇猛,絕對能給人滿滿的安全感。”馬文笛說。\u003c/p>\u003cp>“這位勇猛的武士,整體頗有喜感,更像一個‘微笑大叔’。”來自湖北的游客張女士笑著說。在她看來,這件武士俑非常的真實,既不怒自威又憨態可掬,可謂是“面帶微笑保護你”。\u003c/p>\u003cp>馬文笛介紹,北齊時期的武士俑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造型寫實,幾乎是等比例縮小,線條雖然簡單但是能勾勒出特點,非常注重細節,可以說是細致入微,拿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來說,一看便覺神氣活現,威風凜凜。\u003c/p>\u003cp>據記者了解,文物專家以繪彩持盾武士俑為原型,復刻了中國鎧甲的代表作——明光鎧,成為許多甲胄愛好者的心頭好。馬文笛說:“明光鎧在南北朝時期開始被廣泛應用,一直延續到唐末,‘明光’一詞的來源,與胸前和背后的圓護有關,因為這種圓護大多以銅鐵等金屬制成,經過水磨后的甲片極其光亮,如同鏡子,戰場上穿著,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發出耀眼的‘明光’,因此得名。”\u003c/p>\u003cp>“只從鎧甲上看,就能想象到古代戰斗的殘酷和將士的勇猛。”鄭州市民劉先生認為,北齊處于南北朝的后期,政權林立、戰亂頻繁,這些時代的印記都忠實地反映在了陶俑造像上,所以,從武士俑上可以看出當時的戰爭狀況。\u003c/p>\u003cp>“北齊時期的陶俑造型擁有諸多類型和題材,是中國陶俑造像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繪彩持盾武士俑屬于泥質陶塑,灰陶俑分模鑄制,插合為一體,高53厘米,形神兼備,制作精細,對研究北齊葬俗、陶藝術及古代戰爭和文化融合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馬文笛說。(記者 杜軍)\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10-17 08:37:10","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武士俑,北齊,武士,文笛,陶俑,文物,范粹,河南博物院,盾牌,時期","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文化中國行 豫博里的中國 | 穿越千年的“中國武士”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文化中國行 豫博里的中國 | 穿越千年的“中國武士”

    繪彩持盾武士俑

    所處年代:南北朝北齊時期

    器物規格:泥質陶塑,高53厘米

    出土地點:安陽市洪河屯范粹墓

    館藏單位:河南博物院

    頭戴盔,身穿甲,腰飾帶,下著縛褲,足蹬靴……在河南博物院展廳內,一件名為“繪彩持盾武士俑”的文物吸引著游客的目光。

    “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誕生在一個兵荒馬亂卻又加速融合的年代,1971年5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洪河屯范粹墓,是研究南北朝時期武士衣著裝束的形象資料。”10月15日,河南博物院講解員馬文笛說,安陽北齊范粹墓是有絕對紀年的墓葬,可作為考古文化斷代的重要參照物。

    馬文笛告訴記者,范粹是南北朝時期北齊人,官拜驃騎大將軍,在當時威名赫赫,所以在范粹墓中出土了很多高等級國寶文物,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披袍戴盔,按盾擐甲,氣勢威武,也體現了墓主人武將的身份。

    記者觀察發現,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呈國字臉、八字眉、一字嘴,左手持虎首盾牌,右手下垂作握手狀,面帶微笑站立于馬蹄形板座上,甲服施朱彩及黑彩鱗片,幾乎武裝到了牙齒。“這就是古代士兵的精銳,你看他盾牌上的虎首猙獰,讓人感覺保家衛國非常勇猛,絕對能給人滿滿的安全感。”馬文笛說。

    “這位勇猛的武士,整體頗有喜感,更像一個‘微笑大叔’。”來自湖北的游客張女士笑著說。在她看來,這件武士俑非常的真實,既不怒自威又憨態可掬,可謂是“面帶微笑保護你”。

    馬文笛介紹,北齊時期的武士俑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造型寫實,幾乎是等比例縮小,線條雖然簡單但是能勾勒出特點,非常注重細節,可以說是細致入微,拿這件繪彩持盾武士俑來說,一看便覺神氣活現,威風凜凜。

    據記者了解,文物專家以繪彩持盾武士俑為原型,復刻了中國鎧甲的代表作——明光鎧,成為許多甲胄愛好者的心頭好。馬文笛說:“明光鎧在南北朝時期開始被廣泛應用,一直延續到唐末,‘明光’一詞的來源,與胸前和背后的圓護有關,因為這種圓護大多以銅鐵等金屬制成,經過水磨后的甲片極其光亮,如同鏡子,戰場上穿著,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發出耀眼的‘明光’,因此得名。”

    “只從鎧甲上看,就能想象到古代戰斗的殘酷和將士的勇猛。”鄭州市民劉先生認為,北齊處于南北朝的后期,政權林立、戰亂頻繁,這些時代的印記都忠實地反映在了陶俑造像上,所以,從武士俑上可以看出當時的戰爭狀況。

    “北齊時期的陶俑造型擁有諸多類型和題材,是中國陶俑造像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繪彩持盾武士俑屬于泥質陶塑,灰陶俑分模鑄制,插合為一體,高53厘米,形神兼備,制作精細,對研究北齊葬俗、陶藝術及古代戰爭和文化融合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馬文笛說。(記者 杜軍)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