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2014年12月13日,南陽市淅川縣鄒莊村。(圖片來源:高分湖北中心)\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7/67239616856BA065ECD6BCCA2173E19331ABA364_size389_w647_h916.jpg\" alt=\"2024年5月16日,南陽市淅川縣鄒莊村。 (圖片來源:高分湖北中心)\"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2024年5月16日,南陽市淅川縣鄒莊村。 (圖片來源:高分湖北中心)\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7/C3FA03482B9481BEB7B6BBF784A29C98F7A87DF9_size391_w768_h431.jpg\" alt=\"淅川縣鄒莊移民新村。 康帆 攝\"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淅川縣鄒莊移民新村。 康帆 攝\u003c/p>\u003cp>\u003cstrong>開欄的話\u003c/strong>\u003c/p>\u003cp>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沿線的鄂、豫、冀、津、京五省市“千里親緣一水牽”。10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給沿線地區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帶來哪些變化?沿線干部群眾如何護水節水?即日起,湖北日報聯合本報等沿線媒體,共同推出“衛星看‘南水’潤民十年間”聯動報道,深入沿線受水城市實地采訪,并借助衛星視角看變化,展現通水10年來沿線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u003c/p>\u003cp>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是一個因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搬遷新建的移民村。\u003c/p>\u003cp>8月31日,報道組走進鄒莊村,看這個因“南水”重生、依“南水”而興的村莊,如今日子過得怎么樣。\u003c/p>\u003cp>\u003cstrong>全新供水管道已鋪到村頭\u003c/strong>\u003c/p>\u003cp>連排的紅瓦白墻二層小樓,掩映在林蔭道兩旁。\u003c/p>\u003cp>“習近平總書記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來俺家的,進屋后,總書記第一句話就問我們吃的什么水。”村民鄒會彥說,他本想將總書記迎到客廳,沒想到總書記先去了廚房,查看用水、用氣等情況,隨后又詢問生活污水怎么排放,最后才在客廳落座。\u003c/p>\u003cp>總書記看得仔細、問得具體,這讓鄒會彥意外的同時,深感溫暖。“真沒想到,總書記對水這么重視,就連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都時刻放在心上。”鄒會彥說。\u003c/p>\u003cp>鄒莊村幾公里外,就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陶岔渠首。\u003c/p>\u003cp>“南水”北上,浩蕩1432公里。陶岔渠首就是千里長渠的“水龍頭”。\u003c/p>\u003cp>“作為移民村,鄒莊村不僅是丹江口庫區良好生態的受益者,也是守護者。”鄒莊村黨支部書記鄒玉新說,3年來,村里修建了污水處理廠,實現雨污分流,全村生活污水通過處理廠收集處理后,再進行循環利用。\u003c/p>\u003cp>前些年,村里打了深水井,家家吃上了免費自來水。眼下,隨著南陽市南水北調供水范圍不斷擴大,全新的生活供水管道已經鋪到鄒莊村頭。“最快明年,全村就能喝上‘南水’!”鄒玉新說。\u003c/p>\u003cp>\u003cstrong>“南水”引來“草莓大王”\u003c/strong>\u003c/p>\u003cp>日落時分,淅川縣掘井人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合作伙伴胡飛,正與鄒莊村40多個村民在草莓大棚里搶鋪滴灌帶。\u003c/p>\u003cp>“這是給草莓打水、施肥用的,后天就要移栽下苗。”他邊說邊打開地頭的水閥試水,田壟間,一股清流順著塑料管汩汩奔涌,大棚頂部的噴灌系統開始旋轉噴淋,一會兒工夫,棚內水霧彌漫。\u003c/p>\u003cp>“這可不是一般的水,這些草莓喝的都是南水北調的水!”胡飛說,鄒莊村2016年就開始使用丹江水進行農業灌溉了。\u003c/p>\u003cp>胡飛在鄧州種了快10年草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草莓大王”。最近,鄒莊村的村干部找到他,希望將他的種植技術引到村里,發展精品草莓種植。\u003c/p>\u003cp>胡飛打算種的“紅顏”草莓,也叫牛奶草莓或奶油草莓,是現在很受歡迎的草莓品種。“用‘南水’灌溉的草莓,口感會更甜,味兒更濃!”胡飛說。\u003c/p>\u003cp>\u003cstrong>村民人均年收入5年翻兩番\u003c/strong>\u003c/p>\u003cp>鄒莊村現有村民175戶、共750人。村子小,人口少,產業體量小,發展受到一定限制。\u003c/p>\u003cp>為讓“寸土”生“寸金”,鄒莊村立足緊臨渠首的區位優勢,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淅川縣掘井人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36畝,投資2600余萬元,建起353個高標準草莓大棚。僅此一項,每年村集體租賃收益就有三四十萬元,帶動戶均增收2萬多元。\u003c/p>\u003cp>鄒玉新說,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鼓勵村民自愿入股,每人每股1000元,每股每年保底收益150元。以草莓種植為例,收益的80%歸股民所有,15%歸合作社,5%作為村集體收益,實現人人入股、戶戶受益。\u003c/p>\u003cp>2015年,鄒莊村利用南水北調移民村產業發展資金,引進京都果園農業有限公司,建起鄒莊丹江綠色果蔬園基地。基地流轉土地652畝,種植獼猴桃、葡萄、蓮藕等特色果蔬,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飲于一體的生態觀光園。村民張光先說,在果園務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目前,鄒莊村有300余人就近從事果蔬產業服務。\u003c/p>\u003cp>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近兩年,鄒莊村開起46家民宿、5家農家樂,更多群眾吃上“旅游飯”。\u003c/p>\u003cp>2023年,鄒莊村人均年收入較5年前翻了兩番,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5年前的不足5萬元,增至如今的100多萬元。\u003c/p>\u003cp>南陽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南陽市移民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華介紹,2023年,南陽全市92個南水北調移民村集體收入超過1800萬元,村集體收入10萬元(含)以上的移民村達53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劉漢澤 張燦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09-11 08:49:1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safeLevel":1,"keywords":"鄒莊村,草莓,南水,總書記,村民,衛星,南陽市,淅川縣,移民村,村里","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2014年12月13日,南陽市淅川縣鄒莊村。(圖片來源:高分湖北中心) 2024年5月16日,南陽市淅川縣鄒莊村。 (圖片來源:高分湖北中心) 淅川縣鄒莊移民新村。 康帆 攝 開欄的話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沿線的鄂、豫、冀、津、京五省市“千里親緣一水牽”。10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給沿線地區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帶來哪些變化?沿線干部群眾如何護水節水?即日起,湖北日報聯合本報等沿線媒體,共同推出“衛星看‘南水’潤民十年間”聯動報道,深入沿線受水城市實地采訪,并借助衛星視角看變化,展現通水10年來沿線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是一個因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搬遷新建的移民村。 8月31日,報道組走進鄒莊村,看這個因“南水”重生、依“南水”而興的村莊,如今日子過得怎么樣。 全新供水管道已鋪到村頭 連排的紅瓦白墻二層小樓,掩映在林蔭道兩旁。 “習近平總書記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來俺家的,進屋后,總書記第一句話就問我們吃的什么水。”村民鄒會彥說,他本想將總書記迎到客廳,沒想到總書記先去了廚房,查看用水、用氣等情況,隨后又詢問生活污水怎么排放,最后才在客廳落座。 總書記看得仔細、問得具體,這讓鄒會彥意外的同時,深感溫暖。“真沒想到,總書記對水這么重視,就連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都時刻放在心上。”鄒會彥說。 鄒莊村幾公里外,就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陶岔渠首。 “南水”北上,浩蕩1432公里。陶岔渠首就是千里長渠的“水龍頭”。 “作為移民村,鄒莊村不僅是丹江口庫區良好生態的受益者,也是守護者。”鄒莊村黨支部書記鄒玉新說,3年來,村里修建了污水處理廠,實現雨污分流,全村生活污水通過處理廠收集處理后,再進行循環利用。 前些年,村里打了深水井,家家吃上了免費自來水。眼下,隨著南陽市南水北調供水范圍不斷擴大,全新的生活供水管道已經鋪到鄒莊村頭。“最快明年,全村就能喝上‘南水’!”鄒玉新說。 “南水”引來“草莓大王” 日落時分,淅川縣掘井人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合作伙伴胡飛,正與鄒莊村40多個村民在草莓大棚里搶鋪滴灌帶。 “這是給草莓打水、施肥用的,后天就要移栽下苗。”他邊說邊打開地頭的水閥試水,田壟間,一股清流順著塑料管汩汩奔涌,大棚頂部的噴灌系統開始旋轉噴淋,一會兒工夫,棚內水霧彌漫。 “這可不是一般的水,這些草莓喝的都是南水北調的水!”胡飛說,鄒莊村2016年就開始使用丹江水進行農業灌溉了。 胡飛在鄧州種了快10年草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草莓大王”。最近,鄒莊村的村干部找到他,希望將他的種植技術引到村里,發展精品草莓種植。 胡飛打算種的“紅顏”草莓,也叫牛奶草莓或奶油草莓,是現在很受歡迎的草莓品種。“用‘南水’灌溉的草莓,口感會更甜,味兒更濃!”胡飛說。 村民人均年收入5年翻兩番 鄒莊村現有村民175戶、共750人。村子小,人口少,產業體量小,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為讓“寸土”生“寸金”,鄒莊村立足緊臨渠首的區位優勢,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淅川縣掘井人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36畝,投資2600余萬元,建起353個高標準草莓大棚。僅此一項,每年村集體租賃收益就有三四十萬元,帶動戶均增收2萬多元。 鄒玉新說,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鼓勵村民自愿入股,每人每股1000元,每股每年保底收益150元。以草莓種植為例,收益的80%歸股民所有,15%歸合作社,5%作為村集體收益,實現人人入股、戶戶受益。 2015年,鄒莊村利用南水北調移民村產業發展資金,引進京都果園農業有限公司,建起鄒莊丹江綠色果蔬園基地。基地流轉土地652畝,種植獼猴桃、葡萄、蓮藕等特色果蔬,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飲于一體的生態觀光園。村民張光先說,在果園務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目前,鄒莊村有300余人就近從事果蔬產業服務。 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近兩年,鄒莊村開起46家民宿、5家農家樂,更多群眾吃上“旅游飯”。 2023年,鄒莊村人均年收入較5年前翻了兩番,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5年前的不足5萬元,增至如今的100多萬元。 南陽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南陽市移民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華介紹,2023年,南陽全市92個南水北調移民村集體收入超過1800萬元,村集體收入10萬元(含)以上的移民村達53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劉漢澤 張燦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來源:河南日報衛星看“南水”潤民十年間丨“南水”改變鄒莊村
獨家搶先看